APP下载

周记,把生活和习作连起

2020-11-25杨艳伟

读与写 2020年7期
关键词:周记小伙伴习作

杨艳伟

(河南省濮阳市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河南 濮阳 457000)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怕写作文的现象依然存在着,学生感到无话可写,即便写了也是内容空泛,缺少情感和体验。《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习作提出了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全国著名教师于漪说过:“文章不是硬做出来的,而应该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儿里流出来。”这清泉来自生活,生活中的点滴可以用周记的方式记录下来,于是,我通过周记帮助学生架起生活与习作的桥梁,引领他们从五彩纷呈的生活中汲取习作材料,使之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1.书写阅读感受

良好的语文学习要从阅读开始。每学年教材都有要求的必读书目,我要求学生坚持每天阅读,计划好多少天读完一本书,一学期读几本书。“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便于交流,要求学生每本书统一时间段读完,指导学生写读书感受。要求从几方面着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人物?你喜欢谁?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什么?读完这本书还有什么想法?当然,每本书都有不同的特点,不是千篇一律。阅读是个长期工程,只有长期的坚持,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才得以大幅度的提高。

鲁迅先生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厚积而薄发,除了课本和必读书目外,我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购买一些适合学生看的书,如四大名著、科普读物,读成语故事等。并将自己的书带到学校,互相交换着,共同分享读书的快乐。

2.传达心灵之音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一天天长成,心中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他们有困扰、有心事,有令自己后悔惭愧的事,也有迷茫、委屈。有的学生内心情感丰富,但不善于表达,他们不愿告诉父母和同伴,却用周记请求老师的援助。在心语传递中,老师指导孩子如何面对生活,如何排解疑难。这样,既教育了学生又训练了学生表达能力,用周记形式敞开自己的心扉。

3.关注身边生活

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留心身边事,处处皆文章。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却有无数的感动。校园生活中,大家朝夕相处,亲如兄妹。同学生病了,关心的话语,担心的神色,课间的默默陪伴;运动会上比赛时的大声鼓劲,长跑后的照料搀扶,课间的意外,同学的帮扶,心痛的泪水,其真情可鉴。

家庭生活中,妈妈生病还关心孩子,问寒嘘暖。当孩子生病时,妈妈夜不能寐,为孩子盖上滑落的被子,熬红眼圈。平时家人粗茶淡饭,但星期天总要做几道好菜,给孩子换口味增营养。而当妈妈身体不适时,一杯热茶足以让妈妈感动。“谁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懂了,写进了周记里,就记在心坎儿上。

4.畅言亲力亲为

伴随着孩子们成长的更多的是快乐,有时学生觉得没什么好写的。我会提供一些话题给他们思考、观察,让他们感到周记可写的内容很多。

比如,外出游玩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过生日时,宾客盈门的热闹,特别是点上生日蜡烛,许下一个心愿那一刻的激动,小伙伴们吃蛋糕时,相互涂抹,一个个变成大花脸的狂欢,都可以入题。 还有许多人生中的第一次。当自己第一次心愿实现时的喜悦,第一次学做饭学会了几道小菜,第一次学会包饺子,第一次取得成绩获得奖项,得到家人们的夸奖,第一次不用搀扶骑自行车上路的激动等等,都可以记入成功的体验。

重大节日趣事。中秋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牵挂,当亲人团聚,月圆人圆时的欢乐。大年三十贴春联儿,年夜饭,压岁钱,放烟花,看春晚,观花灯等件件趣事,也是周记的内容。

当春风吹来,投入田野之中,脚踏着软绵绵的青草,仰望着高飞的风筝,心也随着风筝飞上了蓝天。炎热的夏天,约好小伙伴,顶一张荷叶来到池塘,寻一处树荫去乘凉。秋高气爽,和小伙伴生一堆野火,烤几个红薯,脏兮兮的小手拿着还冒着热气的地瓜啃得是那样的香甜。寒冷的冬天,一场大雪是孩子们最盼望的。女孩子们喜欢堆雪人,男孩子更喜欢打雪仗,雪团飞来飞去,叫喊声仿佛能把严寒驱走。

周记的内容包罗万象,它记载着孩子们成长的足迹,是他们童年珍贵的、美好的回忆,当他们偶尔打开重新翻阅,心中定会泛起阵阵涟漪。

周记,它凝聚着学生的汗水和心血,是生活场景的再现。要用善意、关爱、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的习作。对周记习作简要的点评,并多多打“优”,让学生得到肯定和褒奖,享受成功的快乐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发挥周记的特有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品味。

猜你喜欢

周记小伙伴习作
周记的烦恼
我的小伙伴
写进梦里的周记
“小伙伴”等十七则
帮忙
河里的小伙伴
习作展示
嘎嘎猪的周记
致远方小伙伴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