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2020-11-25郑娟
郑 娟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四小学 贵州 遵义 563000)
道德与法治,本就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无论是道德还是法律,都需要学生学习、了解并遵守。所谓:“道融生活,法在身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生活现象等开展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增长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因忽视生活案例,生活常识等的融入,导致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理解不够透彻,把握不够明晰,影响了其知识学习的质量。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积极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落实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立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在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对策。
1.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性,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之一。在此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方面,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程,包含道德和法治两方面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从“德”和“法”两大维度约束和指导学生成长,促使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同时,学生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也有助于学生遵守法律,懂得用法律的武器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促使现代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道德与法治作为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入手,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二是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素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其教学不能仅仅建立在理论化的层面。唯有通过现实的案例,将案例与理论有机整合起来,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与道德与法治息息相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巧妙地结合教学内容,挖掘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素材,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由此可见,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2.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现实意义
基于教育改革的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素材、真实的案例,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层面的道德与法治内容。例如,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老人跌倒要不要扶”的问题,教师可以选取几个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道德和法律两个角度探索和分析,让当今时代小学生也能深刻感知一些缺乏道德的人给整个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让学生懂得在献爱心的过程中,也要善于保护自己。
其次,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促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也要求现代教师在教学中,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融入到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是促使教学改革发展的有效途径。
3.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对策
3.1 结合教学内容,精选生活素材。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兴趣。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前一些热点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上学路上》的教学中,第一课时,了解学生上学时路过的道路是否安全。第二课时,对于马路上的交通信号,学生需要了解其中的含义。在第一课时中,教师可以采访独自上学的学生过马路时需要注意什么,每一次是如何独自过马路的等问题。然后,向学生们播放过马路的正确示范真人视频,以及错误示范导致的严重后果的动画视频。在第二课时中,教师结合上一节课中提到的信号灯,调查有多少位学生会观看信号灯。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耳熟能详的儿歌:“小宝贝,上学校。过马路,把灯瞧。红灯亮,停住脚。绿灯亮,向前走。斑马线上不打闹,安全规则要记牢。斑马线上不打闹,安全规则要记牢”,让学生熟记交通规则,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2 开展生活实践,提高综合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本着趣味性的原则,积极开展一些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格外青睐生活化的实践活动,这种将理论知识践行于生活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提高学习质量。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周末巧安排》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以及自主规划意识,笔者在教学中,给学生讲解了理论化的知识之后,让学生对规划时间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然后,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学习的需要,规划即将到来的周末生活。要求学生做好规划之后,严格执行规划,并在下次课到来之前,将自己的规划与执行情况上交给老师。这样的实践性作业,能够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起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以及执行力。
综上所述,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教学需要,积极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将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应用于课堂中,并积极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