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佛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2020-11-24周琦

中国经济周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双循环高质量制造业

周琦

10月29日至31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型调研活动在广东省佛山市进行。该调研由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组织实施,来自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中央相关部委、官方研究机构和中央媒体的多名专家学者组成调研专家团,深入佛山国家高新区、佛山市南海区以及样本企业广东坚美铝业等地考察调研。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课题座谈会上,调研专家团听取了佛山市委、市政府,以及南海区、高新区等相关负责同志与佛山市制造业企业坚美铝业、美的集团、尚品宅配集团的经验介绍,共议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季晓磊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是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全面的制造业强国。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走向中高端,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础,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佛山是中国制造业的重镇,也是制造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高地,所以本次调研行动的第一站选择了佛山,希望从企业、政府、社会等各层面探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和可复制、可传播的经验。

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谢国明:

没有一个大国是靠国际循环为主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个重大战略决策,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重申了这个决策,并加了一句“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这两个字特别有意思,用中医的话,“通就不痛,不通就痛”。没有一个大国是靠国际循环为主的。中国加入世贸以后,进出口贸易发展比较快,2006年进出口贸易占GDP比例60%以上,以后逐年下降,2019年大概是31%,所以中国的GDP还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

国内大循环首先是中央提出来的强链补链。底层技术、核心工艺、关键材料三个方面全面补起来,短时间内做不到,我们要“养长”。有一种说法是“长度决定高度”,你把这块做强了,人家少不了你的。符合现在条件下能够解决关键问题的方法,就是“你卡我脖子,我要发展起来,也卡你脖子”。

总书记强调国内大循环为主,不是说要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充分加强国际合作。当前世界格局下,特别是先进技术、先进产业,靠一个国家关起门来搞,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例如,芯片行业有一个重大问题,我们买了很多设备,买一代用一代,落后一代,然后继续买。韩国人有一点很聪明,他们只买设备不买维修和配件,通过自己琢磨维修,设备就渐渐搞懂了。而我们不仅买设备,还买维修、配件。所以要加强国际合作,也要加强自我创新能力。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

如何理解内循環、双循环发展战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明确提出,在新发展阶段下,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这是一个大战略。中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简单地针对当前产业链供应链因疫情而中断所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的强国方略;不是因个别国家企图与我脱钩、对我围堵而迫不得已的内敛收缩,而是筹划以更深层次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加快形成内外良性循环的战略抉择。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口,这是中国“十四五”乃至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这一新发展阶段的重大任务、重大战略。

我理解,这个战略至少包含五句话。一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二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三是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四是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五是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这五句话是构成这个大战略的五个基石,是五中全会关于新发展格局战略思想的核心内容。

双循环具体操作中,哪些地方是着力点?我理解,从畅通国内大循环来说,主要有六个方面:

第一,创新。《建议》明确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我国原来的创新体系有两个显著短板:一是核高基的研发投入不足,研发费总投入在全世界已经是第二名,但核高基的投入只占研发费用的5%,所以原始创新不足。二是转化机制不畅。今后一要抓好核高基的投入,二要抓好科技成果转化。

第二,新基建。新基建中的信息基础设施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是发展数字经济的主力军,也是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没赶上,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不是引领者,是跟进者。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不仅会跟进,而且也能引领,这一次机遇是我们百年未遇之大机遇。

第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我们不能因为新基建和数字革命就藐视、忽视传统产业,数字经济最大的动能不仅仅在于数字产业自身能产生几十万亿的产值,而在于数字技术的颠覆性,在于信息基础设施中的数字化平台与传统产业的深入融合,传统产业的产值将因此额外增加1%—10%,这1%—10%没有投入,凭空产生。所谓强链、补链、扩链,对于传统产业来说,一是通过与新基建结合,实现数字化赋能,二是和产业链的上下游、与工作母机和装备结合,构建产业互联网。

第四,增加收入,促进消费。提升中国老百姓的消费能力,需要增加收入。而增加收入不是靠企业加工资,而是要深化改革。在城市,要降低住房支出在居民支出中的比重,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长租房政策。在农村,要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这件事情上应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第五,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判断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不能只看企业总资产,企业总资产规模多了可能是债务增加,负债率过高会引发风险;也不能仅看企业的数量,比如新增企业数中,可能很大一部分是空壳。判断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应看企业净资产的增减情况。净资产的指标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其实这个指标是一些企业有活力没活力、有预期没预期判断的试金石,营商环境好坏的试金石。

第六,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的要求,深化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在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同时,还要通过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第一,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不再是全面的以出口导向为主,而是既鼓励出口,也鼓励进口,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协调发展。

第二,中国将由过去单一的“引进来”转变为“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中国将在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加快健全促进和保障境外投资的法律、政策和服务体系,坚定维护中国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中国将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第三,对外开放在空间布局上,原来是沿海开放为主、一般经过几年试验再逐步推及到中西部地区;现在是东西南北中全方位开放。未来将进一步完善自贸试验区布局,在中西部地区增设更多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

第四,开放的重点由要素流通型向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过去我们往往将出口多少、外资多少等作为开放的指标,今后将把推进规则制度型开放作为重点,实际上就是要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工信部规划司一级巡视员唐和义:

强化国内需求的引领作用,激活消费潜力

“十四五”期间,针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围绕着“十四五”规划,我们研究主要考虑五个方面:

第一,强化国内需求的引领作用,提高供给质量,激活消费潜力。积极扩大信息消费,加速5G和各种消费业态的深度融合,积极拓展有效投资新空间,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加强政府资金的引领作用,带动民间和社会资本,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专项行动,在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第二,着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和产业基础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强化共性技术的供给,大力提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努力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加固优势长板,补齐短板弱项,打造产业备胎,确保特殊情况下产业链供应的稳定。还要大力维护产业链的安全。

第三,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主体,主要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建立企业联系制度,对于重点企业实施清单管理,在战略性领域加快培育一批行业发展领航企业和综合实力的领航企业。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独特专长的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还要积极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组织上下游企业协同进行工程化,形成更具有韧性、更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新业态。

第四,优化区域制造业的布局。落实国家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的规划,优化制造业的布局。比如广东珠海,位于珠三角地区,也是产业发展优化布局的主导区。另外还要完善中西部、东北地区产业转移、利益分配和制度设计,采取差异化的改革手段,因地制宜,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推动产业有序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转移。

第五,深化国际产业合作,主动吸引全球资源深度参与构建国内产业大循环。积极联合国外高端产业配套环节和先进要素,在我国集聚发展,布局建设一批制造业高水平对外合作的平台,抓好一批重大外资的项目落地,完善多层次利益捆绑的合作机制和伙伴关系,稳妥地推动解决美资企业在华合理诉求,稳定在华投资意愿,维系中美产业链的纽带,稳住欧洲建立产业链合作的对话机制,加强利益捆绑。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督管理司副司长陈海洋:

标准的提升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这几年着力打造质量基础设施。质量基础设施实际上对提升质量具有非常大的基础作用,包括认证、认可、标准计量、检验检测等。

标准的提升不仅是带来本行业发展,还能够促进相关行业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而标准的落地是靠认证,制造业、产品是不是符合标准,它是通过认证来评价的。在认证这方面,通过二三十年时间大力发展,中国认证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已经是世界认证的第一号大国,认证证书达到200多万张,涉及到相关企业60多万家。中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高质量认证方面。

目前,中国在高端认证方面確实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包括智能制造、大数据、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方面。下一步在高端认证领域,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小部分企业在标准制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带领、引领更多企业参与,包括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国家标准制定,进一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佛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蔡家华

佛山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五点做法

现在国际上由于疫情的影响,内循环的机会明显已经来了。佛山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做法如下:

第一,坚持创新作为重要的支撑。加快规划建设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和佛山高新区两个平台,深化和大院大所的合作。仅去年,佛山市用于科技创新的资金接近98亿元,而财政收入是741亿元。

第二,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培育产值超过3000亿元、5000亿元、万亿元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第三,坚持以村级工业园的改造为主战场,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拓空间。

第四,坚持品质提升,注重培育优质品牌的企业。一方面持续推进制造业品质变革,开展细分行业龙头企业认定工作。另一方面注重培育龙头企业,将挂点的企业覆盖到所有主营业务超过10亿元的企业。

第四,注重培养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第五,优化营商环境,夯实实体经济发展的土壤。1.不断推进商事制度的改革,全国首创24小时智慧便民商事登记座谈模式,企业开办全流程实现压缩在0.57天;2.降低制造业企业的成本,2016—2019年全市累计降低制造业成本超过1500亿元;3.完善服务企业机制;4.设立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市、区两级财政对企业上市最高可以奖励2900万元,设立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等。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副会长、经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丁士:

认识“双循环”的“大变局”背景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关于贸易方面,我的理解就是国外不减(包括进口、出口)国内大增。需要支撑的就是产业升级、体系优化,还有创新要更浓,质量要更强。

还要认识到双循环的困难和问题,因为我们现在提的双循环是在一种大变局的背景下,怎么变,往哪里变,变到什么程度,还不是很清楚。双循环不仅仅是经济的升级,也是观念的转变,其中包括处理与国外合作的关系。现在除了一些关键技术被卡脖子,一般的技术都可以交流,但如果卡脖子的面越来越宽,甚至一般的技术都被卡住了,会是一个什么局面?我们要在“大变局”的背景下,认识“双循环”的重要意义。

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

创新链升段、产业链升级、价值链升位

双循环下,中国制造业该怎么办?

第一,创新链升段的问题。全球的产业其实是由创新链决定的,谁掌握了这个行业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基础技术、根技术,谁就掌握了创新链。5G是中国第一次在现代技术领域扎了一条根,形成了以5G根技术为核心的创新链,然后创新链再布局出来产业链。

第二,产业链升级的问题。我们经常会把转型升级放在一块,其实有很多产业做得很好,为什么要转?这个产业还有着相对长的生命周期,还有价值。我认为升级是有助于转型的,有些方面是可以做转型探索,转型是需要新的要素禀赋投入,要充分利用好自己已经积累下的要素禀赋。

第三,价值链升位。把前面两个解决好了,价值链就要考虑用最核心的部分賺钱。美国全国产业布局,其实在价值链也是取的这部分。

在双循环下,这三方面是联动的,创新链的升段、产业链的升级、价值链的升位,在现有的基础上将内循环、双循环以及高质量发展结合在一起。

佛山市南海区委常委伍志强:

双循环下,南海区重点做好稳外贸、稳外资

南海区将继续贯彻双循环新发展的格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布局要求,全力抓好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工作,坚定不移地发展实体经济。在国内循环方面,将继续做好保市场主体的工作,在疫情期间,我们实施了南海稳企15条、南海复工10条政策,及时兑现政策优惠资金,继续加快先进制造业产业的聚集和培育,支持增资扩产,强化招商引资,目标是争取年内实现新引入的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项目超百个。

目前南海区新引进工业项目实际落地投资额超百亿元,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创新发展,引进了一批工业设计、工业互联网、跨境电商、金融科技等平台项目,华为、阿里巴巴、腾讯、新华三等企业已进驻南海区,与南海区传统制造业进行融合发展。在国际循环方面,南海区要重点做好稳外贸、稳外资的工作,大力培育本土电商企业,大力推动现有外资企业增质扩产,全力保障项目的投入不受影响。

猜你喜欢

双循环高质量制造业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