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如何追随儿童

2020-11-24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安家感兴趣小狗

近年来,幼儿园教师的课程观不断更新,越來越多的教师能像案例中的教师一样,发现身边的资源,结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不断生成对孩子来说有趣且有意义的活动。案例中这位教师的困惑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明明我们一直追随着儿童的脚步,对如何开展生成活动也有一定的思考,为什么整个活动进行下来似乎并没有特别明显地推动孩子的发展,教师自己也对活动的效果并不怎么满意呢?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很多,而我认为值得我们反思的一个问题是究竟什么是追随儿童以及如何追随儿童。

1.“追随”不只是看和听,更要理解

有的教师认为,我看了孩子的行为,听了孩子的想法,这就是追随儿童了。其实不然,教师要真正做到追随儿童,就要理解儿童。如何理解?最基本的方法的确是去听孩子说了什么,看孩子做了什么,但在听和看的基础上,还要分析孩子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结合对孩子的日常观察以及当时的具体情境来分析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持续地观察,从而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案例中,教师带着班里所有孩子去寻找适合小狗安家的地方,然后让孩子们去收集信息、做计划,可是,是否所有孩子都对这件事感兴趣?又有多少孩子能对这件事表现出持续的兴趣?在这个活动中,后面的“安家工程”虽然是通过分组的方式完成的,每个孩子看似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了一个小组参与,但实际上,这个活动从讨论、做计划开始就是一个集体活动。教师用集体活动的形式去做这件事情,限制了自己了解孩子真实想法的可能。教师不妨把为小狗安家作为近期班级里的“焦点话题”,每天利用晨间谈话等时间组织感兴趣的孩子来分享自己的看法,并在班级活动室里专门开辟一处讨论角,感兴趣的孩子可以自主去那里聊一聊,讨论一下,画一画自己给小狗安家的计划。教师则专注于记录他们的语言,分析他们的作品。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筛选出真正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孩子,又有利于教师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毕竟集体讨论的方式很容易被教师主导,看似是教师在鼓励所有孩子表达,其实是教师或少数几个孩子在主导大多数孩子的想法,这反而限制了大多数孩子的想象、创造和表达。

2.“追随”不只是鼓励、认同,更要适时引导

在生成活动中,教师存在一个误区:我鼓励孩子表达、认同孩子的想法就好了,不需要再做什么引导了。其实与预成活动相比,生成活动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来对孩子进行适时的引导。生成活动中,教师并不是毫无目的地追随儿童,而是在全面了解儿童需要的基础上为其设定更适宜的发展目标,从而推动其在参与中获得成长。

就如案例中的教师,她在明确了这个活动可能推动孩子之间的合作后,需要思考的是:什么是合作?大班孩子的合作可能达到怎样的水平?班里孩子合作的现状如何?他们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在合作能力的哪些方面得到提升?通过这样的思考,教师会发现这次集体讨论形成的分组、分工方案反而减少了孩子自主确定目标、交流自己的想法、理解他人的想法、吸引同伴参与、协商解决问题等的机会。所以,教师可以在焦点话题讨论角给予对这个活动有持续兴趣及有不同想法的孩子分享交流的机会,引导和协助孩子对“为小狗安家”这个大目标进行分解,制订短期合作目标,鼓励有兴趣的孩子持续参与其中,以自主形成的合作小组为单位去探索为小狗安家的方法。其他孩子可能会被同伴的活动吸引而陆续参与进来,也可能不是直接参与,而是从同伴的分享中获得间接经验。当然,也可能有的孩子对此还是不怎么有兴趣,那么他可以选择做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事情。这样,我们看到的就不是由教师或个别孩子主导的集体活动,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孩子的自主学习活动。

最后,回看这个案例,我觉得还应该思考一个问题:为小狗安家的时间真的那么紧迫吗?还是我们仍然沿袭了组织集体教学活动的思路,期待着能即时看到比较完美的结果?其实,在小狗的家没有建好之前,我们完全可以把小狗暂时安置在某处,我们也可以先完成基本的清理、修缮工作,待小狗入住后再慢慢计划如何装修、美化。况且,我们并不需要给小狗建一个“完美”的家,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的真实体验和经验积累才是更值得关注的。

(江苏太仓市璜泾镇幼教中心荣文幼儿园 朱程程)

猜你喜欢

安家感兴趣小狗
让安家在苏州的他们,共享“家”的温暖
对自己感兴趣
小熊安家
咏兰
小狗的憧憬
小狗
小狗走丢了
编读往来
现在是几点
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