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秋的甜,甜了一千年

2020-11-24陈更

美文 2020年22期
关键词:星斗桃源刘禹锡

陈更

秋日的天高得眩晕。天地凛然阔放,万物瘦了下去。所以,当一轮满月升起,会显得格外温润圆满,如同神灵。那无限清辉,抬头仰望时,美得教人不敢呼吸。

故而中秋节才会让人们从繁忙中抽身,停下来,坐下来,好好看一看月亮。

刘禹锡最爱秋天,平时的秋天他都爱。“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他说,秋天比你们都喜欢的春天好。“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他怕你不信,又说了一遍。你看,春色多狂躁,多让人静不下心,哪有秋天的山明水净,清气入骨,沉静自安。

所以,关于中秋节的诗,关于这个秋天里顶好的日子的诗,当然要来读刘禹锡。这一首,是他在朗州(今湖南常德)桃源县特意来到全城最高处赏中秋月时所写的诗。

当然,这个“秋痴”一开始还是要先夸秋天,说平时看一看月亮,都能让人心生清净,何况是在清秋节。在最高的山上,月光悠悠,松风满怀,清泉淙淙,夹杂着若有若无的一两声“嘀嗒”,是露水滴在草叶上。举目望去,皓月千里,碧空如洗,仿佛可以看到世界的尽头,天高地平千万里。在这朗照之下,在这桃源之中,诗人不禁产生一种错觉——这大概就是仙境了吧!暮色甫降,明月初上时,云彩的移动,星斗的运转,是仙乐奏响的前奏;长夜将尽,月轮西落时,金色的霞光,是仙人们离去时的仪仗。他感到自己已不在人间,在某一个时刻也成了神仙。他如此留恋这个夜晚,下山时频频回望,仿佛这样就可以唤回这个夜晚。刘禹锡这段梦幻美好的体验,几百年后在另一位文人心中重现,他为中秋夜寫下了广为传唱经久不衰的《水调歌头》,其中说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所以,你怎么能错过中秋夜的月光呢?

诗的最后,我们体验了仙境的诗豪想得太远了,担心这一天太圆满,过得太好,好到难以复制,会把往后的这一天都比了下去。岂不是以后的中秋想起今日都会觉得不幸福?人就是这样,不幸时难过,幸福时也难过。

今天的我们不会再有这样的惆怅,通讯与交通都已经便捷到极致,美食与团圆都可以随时随处实现,一个幸福时刻过后,下一个幸福时刻指日可待。幸福可以一次次重现,不必再感叹“绝景良时难再并”,也不必担忧“他年此日应惆怅”。

惆怅没有了,但节日的幸福感却和唐朝时一样,也应该和唐朝时一样。刘禹锡这首诗里的中秋过得仙气飘飘,但其实它是一个最浸润着人间烟火的节日。中秋节从唐朝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北宋时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的节令食品。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反映了北宋风土人情的《东京梦华录》就曾描绘出“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的热闹景象。

现代人平时的物质生活纵然不知丰富了多少倍,但对待节日的热情却丝毫未减。大概是因为我们过得比古人更辛苦了。所以,不必说儿童节已变成全民节日,现在的女孩子连植树节都不放过,也要讨一份礼物。姑娘们有理有据:“我们不是要装嫩,我们只是爸妈的小宝贝,爱人的小朋友,朋友的小伙伴,只是生活需要一点甜,需要许许多多机会,让我们表达爱。”

无从反驳。

是的,每一个节日都是为了表达爱,而本就属于每个人的中秋节更要好好地过,甜甜地过。诗人们纵然放不下身段,只在诗里一味地赞美清风月光,但一定也少不得一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我们纵然眷恋月饼的甜蜜,可最令人沉醉的,还是与我们分享月饼的家人、爱人那甜蜜的爱与陪伴呀!

中秋快乐。千里共婵娟。

附: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猜你喜欢

星斗桃源刘禹锡
陶情偶寄
只不过是人
花都春行
秋夜辞
赏牡丹
在高高的山岗眺望
罗圹增
不接地气的人
刘禹锡与《陋室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