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房地产》是一个值得坚守和持续拓展的房地产学术阵地

2020-11-24刘洪玉

中国房地产·综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词频住房学术

刘洪玉

只要是在中国从事房地产行业相关的工作,不论是政策制定者或行业实践者,还是学生学者,相信最熟知的房地产期刊,就是《中国房地产》。今年恰逢《中国房地产》创刊40周年,非常愿意和杂志社的朋友们,以及全国各地的作者读者们,交流一下我此时的所思所想。

《中國房地产》的40年,既见证了我国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直接参与其中,功不可没。早在创刊之初的1980年,《中国房地产》就先后刊登了许涤新先生的题词“房产管理应按经济规律办事”、于光远先生的《谈谈城市住宅问题》、苏星主任的《城市住宅的几个理论问题》、王长升副局长的《论住宅分配问题》以及李震中副校长的《我国住宅的经济属性和房租问题》。借助这些重量级的学者,国家对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市场发展,做了非常充分的思想理论上和舆论上的准备。

在中国知网上,对《中国房地产》发表论文的主题词进行检索,我们可以发现:1990-1999年的第2个10年间,发表论文中词频靠前的关键词是房地产业、商品房、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商品化、商品住宅,表明该阶段行业的重点工作,是宣传党和国家的房地产政策,让全社会充分认识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住房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培育房地产业,发展房地产市场;2000-2009年的第3个10年间,发表论文中词频靠前的关键词是经济适用房、城市房屋拆迁、物业管理、拆迁补偿、房地产抵押登记,表明在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全力推进住房商品化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开始关注住房保障问题,房地产市场的基础制度建设问题;在2010-2019的第4个10年中,词频靠前的关键词,则增加了住房公积金、房地产市场、住房保障、不动产登记等,表明这个时期,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被大家重点关注。所以说,《中国房地产》始终紧扣行业和市场发展的脉搏。

《中国房地产》的40年,始于理论探索和行业启蒙,成长于房地产政策宣传、为行业发展提供经验交流平台,最终成为兼顾房地产企业(市场版)、房地产管理部门(综合版)和大专院校及研究机构(学术版)需求的全方位媒体服务平台,尤其是为中国房地产学术研究保留了一块相对独立的阵地,为我国房地产学术交流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做出的贡献,弥足珍贵。从中国知网上对近30年来发表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作者和机构,从1990-1999年间的政府官员和政府机构(期间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是建设部房地产业司谢家瑾司长,发表论文最多的机构是建设部房地产业司和建设部),转变为2010 - 2019年间的高校师生和高校与专业研究机构(期间发表论文最多的机构依次是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指数研究院、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易居克而瑞、广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论文的层次也不断提高,在1990-1999、2000-2009、2010 - 2019这3个10年中,发表论文标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分别是2个、45个和265个,增长迅猛。

《中国房地产》的40年,也记录了我自己的学术生涯发展轨迹,也为我向先进同行学习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从1993年开始我累计独立或与学生合作发表了27篇论文。比如1993年发表的《商业物业评估》和《写字楼物业评估》,让我回忆起当时自己的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房地产估价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方面研究,服务于房地产估价师专业资格考试和估价标准建设。从中国知网上可以查到的发表文章合计有25篇,其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两篇,分别是2002年第8期《房价收入比的性质与合理取值范围》(被引103次)和1999年第8期的《房地产市场周期运动规律分析》(被引90次)。全部25篇文章累计被引493次,平均被引约20次。列举这些数据,主要是想说明,如果单独就《中国房地产》(学术版)的学术水准去评价,在同类期刊中还是有较强竞争力的,以此为基础,依托现有编辑和作者群体,让《中国房地产》(学术版)再上一个台阶,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事情。

为此,迫切希望得到房地产行业内有远见和责任感的企业家的支持,帮助杂志尽快实现这个跃升。毕竟,房地产业的发展,如果长期得不到高水平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支持,没有足够多的优秀专业人才参与其中,很难持续。

最后,祝贺《中国房地产》40周年生日,祝愿《中国房地产》有一个更加成功美好的40年!

猜你喜欢

词频住房学术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基于词频分析法的社区公园归属感营建要素研究
走街串巷找住房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词频,一部隐秘的历史
云存储中支持词频和用户喜好的密文模糊检索
以关键词词频法透视《大学图书馆学报》学术研究特色
住房保障
学术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