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改润色

2020-11-24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0年44期
关键词:润色雪景家乡

家乡的雪

①窗外、门前都是雪花,一时间,满院大雪,不忍心去踩它,就因为它是家乡——苏北的雪:飘飘悠悠,忽上忽下,如同渺茫的歌声一般。大雪落在农田的庄稼上,就像落在农民伯伯的心里。为什么不出去走走,辜负了这一片盛情的雪景呢?我踏着似叠银砌玉的城砖,漫步在纷飞的瑞雪中,时而有小鸟惊飞,翅膀掠下枝条上的团团雪花。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水晶园林,寻找美,寻找我的诗神缪斯。

②我喜欢百花争妍的春,喜欢绿暗红浓的夏,喜欢硕果累累、落叶飘飘的秋。然而,冬呢?使繁华的春显得肤浅,使热烈的夏显得轻狂,使忧喜兼有的秋也显得不那么深沉。冬日,别有一番恬淡、沉静的美。冬日的雪呢?冬日家乡的雪呢?更不用说了,下得迟,下得慢,直到你望眼欲穿才会下雪。不像北方的雪,也不像南方的雪。我看过无数的雪景,还是苏北的雪好!多少大小正相宜!从零星几点到漫天飞舞,家乡的雪总是叫人欢喜叫人爱。

③家乡的雪,与众不同。第一场雪,轻扬几片,仿佛是鼓点轻敲、弦音初起。接下来一路回环往复,雪尽雪来雪停雪飞,像老淮调极尽婉转之能事。冬愈到深处,雪愈至浓处,情愈到烈处,雪夹雨珠,或杂冰粒,如怒弦急鼓,嘈嘈切切,只搅得天地间浑白一片,才觉得淋漓酣畅,爽心悦意。

④看家乡的雪,像是在喝家乡的糯米酒,清新甜润,回味无穷。初冬的雪,飘忽无定,落在手里,溜进领口,钻进袖口,一种清凉,沁人肺腑。

⑤人们常说雪姑娘,是的,她总是那么朴素自然。无叶的树站在旷野里休息,小鸟在上面翻飞。田地脱去了她华丽的秋装,穿一件雪姑娘洁白的衣裳。乍看平淡无奇,细看妙不可言:一朵朵玲珑的小雪花,千姿百态,密缀无缝。这样的衣服谁还有第二件呢?这一件衣裳,惹得古往今来多少墨客骚人又是赏又是吟,真是美极了。家乡的雪就是这样一位羞涩的姑娘。

⑥家乡的雪,还在飘飘洒洒,却重重落在我的心里,唤起了我对雪花的爱。

师生讨论

老师:同学们,请为《家乡的雪》选段查找“病情”,并谈谈修改加工、润色提升的意见。

甲生:开篇基本能扣住观察对象来写,但读后觉得,站在门前看到的雪景与出门后看到的不太一致,有乡村的雪景,也有城里的雪景。结合全文,这个开头要动一动“手术”。

乙生:第②段通过衬托、比较等手法来突出家乡的雪,这样的写作动机是非常好的,但也有让人感到遗憾的地方:由四季而冬,由冬而雪,由雪而家乡的雪,落笔太远了。北方的雪、南方的雪又到底怎样,无实感,不具体。读后,我以为此段的写作重心应该是冬天,而不是家乡的雪。

丙生:“看家乡的雪,像是在喝家乡的糯米酒”这个比喻用得好,写家乡的雪就用家乡的酒来比喻。如能再作一些渲染,把这个“酒”味搞得浓一点,读来就更有味了。

丁生:第⑤段对雪姑娘的咏赞写得很美,且抓住了雪的特点,但让人似乎觉得只要是雪都会这样美,不一定就是家乡的雪。建议略作修改,要写出家乡雪独特的美。

丙生:第⑥段是全文的结尾,虽写了雪,但扣题不紧,对提升作文的主旨作用不大,应该再扣题紧密一些。

老师:同学们从不同层面指出了选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很好。最后再强调两点:一是家乡雪的特点还不突出,在关键处体现家乡雪的特点的地方渲染得不够到位;二是整体上缺乏前后间的联系。

家乡的雪

◎苏冯睿

①窗外雪落簌簌,门前雪粒滚地,这样轻柔的雪,是家乡——苏北的雪;满院棉絮不忍轻踩,一夜梨花装点四野,隔不住泥土清香的,是家乡的雪;飘飘悠悠、闲情万种,忽又轰轰烈烈、激情奔涌的,是家乡的雪;那不张扬、不妖娆,如同天使般温暖田中庄稼、让老农绽开笑脸的,是家乡的雪。

②家乡的雪来得迟,来得慢,直到你望眼欲穿才姗姗降临。它不像北方的雪太硬太冷,太粗太野,也不像南方的雪太软太淡,太弱太轻。我看过无数的雪景,唯有家乡的雪,可口可心,有“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味道。从零星飘荡到漫地银白,家乡的雪总是别具情味,惹人遐思。

③我想,家乡的雪该是一曲醉人的老淮调吧,咿咿呀呀,缠绵婉转。第一场雪,轻扬几片,仿佛是鼓点轻敲,弦音初起。接下来一路回环往复,雪尽雪来雪停雪飞,像老淮调极尽婉转之能事。冬愈到深处,雪愈至浓处,情愈到烈处,雪夹雨珠,或杂冰粒,如怒弦急鼓,嘈嘈切切,只搅得天地间浑白一片,才觉得淋漓酣畅,爽心悦意。

④我想,家乡的雪该是一坛醇香的糯米酒吧,清新甜润,回味无穷。初冬的雪,飘忽不定,落在手里,溜进领口,钻进心中,沁人肺腑。如初饮家乡的米酒,甘甜无比,三五碗下肚,才觉酒劲渐起,雪色已浓。待到七八碗,便是家乡的硬汉子,也与风舞在一起,与雪舞在一起,口不尽之手舞之,手不尽之足蹈之。恍恍然眼前混沌初开,朦胧翩跹,再粗的雪粒,此时也仿佛成了一片飞舞的家乡雪。

⑤我想,家乡的雪该是一位羞涩的新嫁娘吧。白天一袭白纱,羞羞答答,碎步点点,避开阳光的热情,躲过行人的轻拥,娇媚无比地藏在清凉处。而一夜之间,她将爱情演绎得沸沸扬扬、风情万种。那厚积平铺在大地上的白,那张挂缀满树枝的花,是雪花最浓烈的情感表白。家乡的雪,最纯洁的爱情,是家乡女子一生最动人的故事。

⑥家乡的雪,就是家——乡——的——雪!

修改润色作文要从“意”和“言”两方面着手,围绕立意、思想内容(即“意”)和言辞、表达(即“言”)来考虑,看作文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否恰当,是否体现了作文的要求,是否易于被读者接受。

1.大处着眼,宏观把握。

面对已起草好的作文,我们应先整体浏览,从全局出发修改润色。

(1)看作文中心是否明确,所选材料是否紧扣中心,分析观点是否鲜明,立意是否深刻新颖。一篇作文的立意是否深刻、新颖,与开头的点题句以及结尾的升华句有直接关系。

譬如《家乡的雪》修改稿第①段以一组排比句,气势磅礴地写出了家乡的雪的特点:“轻柔”“隔不住泥土清香”“飘飘悠悠”“不张扬、不妖娆”,此谓开篇点题。而文末一句再次点题,进一步突出家乡的雪与众不同的特点。

(2)考虑作文整体框架方面的环节,看作文结构是否紧凑,布局详略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只有从全篇入手进行修改,才能统观全局,从大的背景上权衡得失,局部修改才能有依据,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

譬如《家乡的雪》初稿整体上缺乏一种前后文的紧密联系,对家乡雪的特点的描写也不突出,有的材料游离于中心之外,如第⑤段写雪像姑娘一样美丽的那些文字。而修改稿第③至⑤段以排比段的形式,分别用“一曲醉人的老淮调”“一坛醇香的糯米酒”“一位羞涩的新嫁娘”等比喻来强化、提升家乡雪的特点,新意盎然,而且在结构上形成了并列关系,读来一气呵成。

(3)关注作文所选材料,看内容是否深刻且富有新意。一篇佳作所选用的材料应该是新颖典型的,且能很好地揭示主题,否则就要适当地进行增删调换。

譬如《家乡的雪》初稿开篇就让人产生了一种错觉:站在门前看到的雪景与出门后看到的似乎不是一回事。前者可能是苏北乡村的雪景,后者有点像城中的雪景,而写城中的雪景就淡化了该文的主旨。因此,此处应该毫不吝惜地删去。

2.小处着手,反复推敲。

小处着手就是着重在“言”上进行修改。

(1)对错别字、标点、词语、病句逐一修改。力求标点、字词正确,词语运用准确恰当,句子通畅连贯,读起来顺口入耳。

(2)对言辞表达适当润色,使其更加准确、生动、形象、新颖。或精心选择词语,以传神润色;或引用或仿拟名言警句,以厚实润色;或改变习惯句式,以个性润色;或设计矛盾词句,以反差润色;或适当点缀文言词语,以灵气润色;或灵活运用修辞手法,以生动润色等。

譬如《家乡的雪》修改稿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自然贴切,遣词准确且丰富,用语形象而精辟;再加上运用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多角度描写了家乡的雪的特点,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家乡的雪的痴迷与钟爱之情,透露着一种奋发向上的感情,并把这种真情通过细腻的描写传递给读者,产生了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3.“意”“言”兼顾,相辅相成。

要将“言”的修改和“意”的修改有機结合起来,补充内容,加工润色,使作文内容更加充实,语言更加富有文采。

【冯汝汉、陈平/供稿】

猜你喜欢

润色雪景家乡
润色让作文更有文采
图说
删繁就简更向好 润色增彩方显美
《雪景山水图轴》
《雪景寒林图》
雪夜遇熊
夏天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