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意愿研究
——基于山西经贸职业学院志愿者调查问卷的分析

2020-11-24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院校

黄 娟

(山西经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志愿服务是崇高的社会事业,在北京奥运会、汶川地震、玉树地震、2013年抗击非典、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大型赛事和灾害救援活动中,我们频频看到志愿者的身影,志愿服务已经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志愿者时常出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志愿者的队伍中,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志愿服务活动也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和载体。目前,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正在蓬勃发展,但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起步相对较晚,发展还不够成熟,在很多方面还有待提高完善。因此,研究高职学生志愿服务意愿,了解高职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志愿服务方向,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推动高职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迫在眉睫。对此,笔者以山西经贸职业学院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推动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本次调查采用了网上问卷答题方式,共收回有效问卷1372份,其中,男生484名,占35%;女生888名,占65%。大一年级的学生508人,占受访者37%;大二年级的学生457人,占受访者33%;大三年级的学生407人,占受访者30%。本文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判断,并结合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意愿现状及分析

(一)高职学生对志愿服务认识不足,理解不到位

调查显示,参加过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57%,其中参加过5次左右的占38%,10次左右的占3%;未参加过志愿者服务的占4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有近一半的学生未参加过志愿者服务,即使参加过的学生近一半多的在一年的时间里服务次数也不足5次。

在没有参加过的调查者里面有30%的学生认为学习繁重没有时间,48%的学生不了解志愿活动,15%的学生觉得很多都是过于形式主义。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又占用太多课余时间;很多同学参与是因为从众心理,并不明白参加志愿服务对自身有哪些方面的提高。由此可见,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理解和认知尚浅,学校相关部门老师平时与学生就这方面的知识引导交流较少。

(二)高职学生能接触到的志愿服务项目活动有限单一

通过调查,我们看到高职院校学生最愿意做的服务类型中服务孤寡老人占22%,儿童占25%,灾区和贫困地区需要帮助的人占27%,残疾人占16%,服务其他的仅仅占到1%。从数据中我们看到虽然也开展了活动,但是活动内容相对单一,缺乏创新性。

图1 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对象分布图

服务内容仅限于孤寡老人、儿童、献爱心等千篇一律的形式,造成学生在参与了一段时间以后产生了热情度下降,失去参与兴趣的现象,即使参加也只是为了完成应付学校、系里的要求。这种模式化的组织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排斥,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学生自然会丧失价值感和成就感。而且与学生职业技能相关的、他们感兴趣的志愿服务活动几乎没有,这样就使学生的自我价值没有得到体现和实现。

(三)高职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不完善,无法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励机制是否健全是做好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基础,调查显示,高职学生想通过评奖评优的激励方式来参加志愿服务意愿的占29%,想通过资金或补贴的激励方式来参加志愿服务意愿的占25%,想通过发放纪念品或奖品的激励方式来参加志愿服务意愿的占32%,想通过其他激励的占14%。

图2 高职学生希望的志愿服务激励方式分布图

可见,有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希望通过志愿者服务可以留下痕迹,如纪念品、奖品等,如2019年参加全国青年运动会的同学,当拿到服务证书时,自豪感、成就感油然而生。可是类似的激励情况是少数,所以不能很好的激励同学们参加志愿服务。

(四)活动经费投入不到位,服务工作难开展

志愿服务的常态化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例如同学们外出活动时的交通、用餐等就是一个现实的问题,现阶段情况下大都是自费解决。由于在志愿精神中体现着无偿公益性等特点决定了其发展性质,所以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以山西经贸职业学院为例,日常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靠学生来拉赞助,由于学生们的课余时间紧张,很难抽出大把时间去联系赞助,且学校资源有限,很难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所以能够拉到的赞助很有限;另一方面靠学校党政和上级团组织拨款,近年来由于很多地方经费都很有限,特别是这几年这方面的经费几乎没有,所以这部分经费来源也仅是杯水车薪。

经费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导致工作开展起来有一定难度。通过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学生们的参与性也很受打击,上述情况的产生导致服务工作的效果也就不理想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

(一)规章制度和服务体系不完善

以山西经贸职业学院为例,虽然志愿服务年年搞,各系各社团都进行志愿服务活动,但从学院到各系、各社团组织都没有完善的志愿服务规章制度,更没有形成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每次搞活动都是凭感觉、凭经验,不成体系。活动如何搞没有指导思想和行动依据,活动完成后没有记录记载。搞活动时学生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没有纪律约束,一段时间后学生需要回来查询参与过几次活动,都干过什么,只能依靠大脑回忆。

混乱的管理犹如无头的苍蝇乱转,这种模式如何能让学生愉快的参与?如何能有长效性?

(二)志愿服务目的和动机不明确

从调查问卷的反馈来看,34.8%的同学是因为学院、系里的老师安排去参加志愿活动,66.7%的同学因为助人为乐的目的参加志愿服务,72.4%的同学为了锻炼个人能力参加志愿服务,12.8%的同学因为无聊打发时间参加志愿服务。大多数同学对为何参加志愿服务,什么是志愿服务精神,认识不够明确,理解也不太到位。只有少数同学本着“互助、友爱、奉献、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绝大多数同学则是在懵懂中参与,这就严重影响了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持续性,缺乏恒久永续的服务动机。

图3 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动机柱状图

(三)志愿服务内容和形式单一化

当前职业院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主要集中在学雷锋活动月、大型纪念日、节假日。服务内容大多数为劳动、慰问敬老院、孤儿院、到贫困小学支教等,活动仅仅局限于社会福利领域,形式内容太单调,技术含量低。

95后、00后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创新动机和自我实现的要求,而上述单一、固定、陈旧、技术含量低的志愿服务活动,不能吸引新时代的新青年,这也是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后感受不佳和不能持续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原因。

以山西经贸职业学院为例,学院每年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也都是上述几样,虽然也是活动,但内容简单,学生的优势得不到发挥,参与人员基本上都是学生干部和骨干,参与面有限,吸引不到更多的同学,缺乏意义,自然也就影响到了服务的积极性。

(四)志愿服务指导教师缺乏

搞一次完整圆满的活动需要前期的培训、过程的监管、后期的总结。这样才能使同学们受益最大化,这个过程就更加需要专业老师对大家进行指导帮助,确保该活动的预期效果。但是高职院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数很有限,专职学生管理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就更别谈有经验的老师了。

根据调查显示,95%的同学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专业老师少,再加上这些老师需要应对的工作多,精力有限,所以大多数活动都没有教师指导参与,而以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的方式完成,这种现象已经是高职学院志愿服务工作的常态。活动中遇到的小问题有带队学生解决,棘手问题由党、团、志愿服务组织的负责老师解决,解决问题耗时长,效率低下,造成活动质量不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下降。

三、提升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活动成效的对策研究

(一)宣传志愿服务精神,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志愿服务精神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类文明的提升、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志愿公益服务。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知人才,不仅要具备高素质专业技能,更要以德为先,拥有一颗时刻为人民服务的爱心,这样才能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塑造完美全面的人格。

学校最好把志愿服务相关联的课程纳入到大思政课程体系,并组织有经验的老师参与编写关于高职志愿者服务的教材,从而进一步加强广大同学对于志愿服务精神的理解认识,不断引导同学们提升志愿服务意识。要充分利用好当下最流行,同学们最为关注喜欢的新媒体、大数据平台大力宣传志愿服务精神,普及相关知识。通过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如优秀志愿者评比、最美志愿者精神分享、座谈会等方式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高职院校还可以联合起来举办每年度“感动山西·最美高职志愿者”颁奖典礼,让大家充分了解并尊重志愿精神,进而让大家真正喜欢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

(二)广开志愿服务渠道,拓宽志愿服务领域

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办学亮点,建设自身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形成本校特色的志愿服务文化。

除了日常性的服务老人、儿童、清扫卫生以外,要将服务广开渠道,拓展领域,可以根据专业特色组建一些社会上有一定需求的服务团队,另外,高职院校志愿者服务领域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能适当的把一些机会推荐给我们高职大学生。这样既服务了社会,又锻炼提升了同学们的技能,还献了爱心。

开展活动不应当仅在校园内,要拿出更多的精力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校园内资源有限,但是广阔的社会是一个无限大的舞台,可以让各类同学的才华都得到施展。要敢于创新,打破老思维,除了常态化的学雷锋、“三下乡”以外,要根据现阶段社会发展特点和学生关注热点打造一些学生真正喜欢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把有意思的事情做得有意义,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把更多的同学吸引到这个阵地上来。

(三)健全志愿服务机制,构建志愿服务体系

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如果学院出台一个志愿服务管理办法,您会对这个办法的哪些方面特别关注(多选)”的选题,其中33.8%的同学关注“如何注册方面”,54.2%的同学关注“志愿者招募方面”,69.8%的同学关注“服务时间要求方面”,57.9%的同学关注“服务认可认证方面”,41%的同学关注“激励福利方面”,50.9%的同学关注“服务管理监督方面”。由上述调查可知,同学们迫切希望学院出台志愿服务的规章制度。而健全的规章制度是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证。

图4 高职学生对志愿服务管理办法的关注点柱状图

第一,构建完善的招募机制。确定招募标准、招募方式,进行志愿者身份认证,建设志愿者数据库,记录学院志愿服务相关信息。让志愿者获得归属感、荣誉感和成就感。

第二,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志愿服务是一项公益事业,虽然大家在参与志愿服务之初,并没有强烈的功利思想,但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促进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比如评优选先、团内推优、吸纳入党积极分子可把志愿服务作为重要条件之一。利用院报、公报栏、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百度贴吧等新媒体平台,积极宣传优秀志愿者的先进事迹。在专升本、就业、参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对有重大贡献的志愿者进行特殊优待等,利用以上方式优化志愿服务环境,提升大家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第三,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志愿者参与社会服务,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为服务对象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了使志愿者在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时没有后顾之忧,就应该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的法律法规,确保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四)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做好服务资金保障

国家教育部【2014】9号文件《关于教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将教师志愿服务与学生志愿服务统一起来,教师在带头参加志愿服务的基础上,指导帮助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有效的实践育人成果。”每一所高职院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想将志愿服务工作开展好,配备高素质的指导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学生可以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另一方面,志愿服务也能成为教师成长的新途径。

另外,建议高职院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志愿服务基金,对学生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在交通费、材料费方面进行必要的补贴,不至于让同学们倒贴钱搞服务,这也是确保高职院校大学生开展好志愿服务的重要举措。

高职院校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志愿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意愿,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机制,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引领和后勤保障,培养一批志愿服务导师,将志愿服务精神深入人心,才能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的特长,实现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院校
志愿者
我志愿……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我是志愿者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