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洱海湖泊水域岸线综合利用与保护对策

2020-11-24李建国胡余芳王浩然何家伟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0年11期
关键词:洱海湖泊流域

张 亮,李建国,胡余芳,王浩然,何家伟

(1.昆明龙慧科技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33;2.昆明龙慧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湖泊水域岸线不仅具有交通、航运、养殖、供水、采砂、旅游等经济社会功能,还具备提供净化水资源、生物栖息地、蓄水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 5]。在动态演化中湖泊岸线的利用与保护之间矛盾突出: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岸线抢用与无序利用、污染治理工程薄弱、河道侵占与正常行洪,尤其是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了对防洪、供水、航运和生态环境等影响严重,甚至难以修复[6- 8]。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为此,针对国家提出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9- 10],基于流域管理理念,以改善水质为核心,以优化城乡生态环境为基础,充分结合现状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资源特征,结合湿地、生态湖滨带基础设施,保持和修复环湖生态廊道及周边地区的原生态功能,协调好保护与发展关系,同时保持和改善沿线的生态功能与监管,形成生态保护分区控制并构建起生态走廊。

1 洱海湖泊水域岸线概况

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位于澜沧江、金沙江和元江水系区域,流域辖大理、洱源两县市辖16 个乡镇、167 个村委会和33 个社区。2014 年末,洱海流域总人口为84.47 万人,流域地区生产总值366.74 亿元。洱海最高法定运行水位1966.0m(最低法定运行水位1964.30m)时南北长42km,东西宽最大处9km,最窄处3km,最大水深21.3m,平均水深10.8m,湖面面积252km2,相应的湖容量29.59亿m3,湖中岛屿面积0.748 km2,湖岸线长约129km,湖盆形态特征为0.10,湖泊补给系数为10.43。

根据2019年0.5m遥感影像资料,结合现场调查梳理分析洱海湖泊岸线现状情况:洱海湖泊岸线长约129km,其中东南部城市规划区域中半岛酒店至西南部阳南河段约14.4km岸线为城市建成区段,双廊镇、挖色镇、海东镇段约14.3km为集镇建设区段,西面及东面约40.5km为村庄建设区段,北面北三江湿地公园、西面洱海月湿地公园和海舌湿地公园段约12km为人工治理保护段,其余约47.8km为自然岸线段。城市规划区域分布如图1所示。

2 洱海流域生态保护对策

2.1 基本原则

保护第一。洱海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坚持洱海保护优先、洱海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保护中发展的原则。坚持以洱海环境承载力为主要基础,努力推进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洱海生态翻开新篇章,从源头上保护环境。

突出重点。以湖滨缓冲区和主要入湖河流周边地区为重点区域,对城市生活、畜禽养殖、农村生活、环湖旅游、农田非点源等重点污染源进行治理,对湖滨缓冲带、入湖河流、大型湿地等重要功能区进行生态修复,大大降低入湖污染负荷,改善流域生态功能。

全面治理。将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源系统治理、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相结合,建立以流域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为基础的综合管理体系,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可执行性。在制定规划目标、重点任务和项目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管理”的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包括提高技术的先进性和综合性,优化技术的高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经济包括管理成本、项目可行性等;管理包括项目长期运行的可行性、政策的一致性等。

2.2 重点任务

在治理洱海湖泊水域岸线综合利用与保护的重点任务总结如下:

(1)系统截污治污,着力削减入湖污染负荷。深化流域点源和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推动流域截污治污,逐步实现流域截污治污体系全覆盖。

(2)综合整治入湖河流,着力保障清水入湖。制定洱海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提升计划,控制入湖氮、磷污染负荷。

(3)优化调控流域生态,着力保障洱海生态安全。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加大苍山林区和洱海源头森林生态治理与修复力度,建立健全森林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林区生态安全;同时加强海东裸露山体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大绿化力度。

(4)加强水资源统筹利用,着力节水减污。加强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力度,统筹流域水资源分质利用。

(5)优化空间布局及产业结构,着力协调经济发展模式。建立与洱海水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城镇布局、产业布局和生态安全格局。

(6)强化依法治湖,着力构建监管保障体系。

2.3 保护治理分区控制对策

根据洱海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流域保护与开发空间格局等,如图2所示,将洱海流域划分一湖三圈九区。一湖三圈即洱海湖区、湖滨缓冲圈层、经济发展区圈层(包括绿色开发区、重点开发区)、水源涵养区圈层。九区指的是洱海湖区、湖滨缓冲区、海西-上关绿色发展区、邓川-右所绿色发展区、洱源绿色发展区、下关优先开发区、凤仪优先开发区、海东新城优先开发区、水源涵养区。如图3所示,在一湖三圈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洱海划分为九个保护治理分区。结合不同分区的污染特征及控制要求,提出保护治理目标与策略。

图2 洱海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与保护治理分区图

图3 洱海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工程布局

图4 “三线”示意图

制定了洱海保护“三线”划定方案,如图4所示,科学划定洱海湖区、湖滨带和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的保护管理范围,并竖立了公示牌。“三线”定义为:(a)蓝线即洱海湖区界线;(b)绿线即洱海湖滨带保护界线;(c)红线即洱海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界线。

湖泊岸线是水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功能过渡区,是湖泊的保护圈,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涵养水源、蓄洪防旱、净化水体、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据研究表明,城市湖泊污染严重,其主要因素是湖泊岸线的建设欠科学、管理缺失、保护失策等。

(1)完善功能规划编制,尽快刚性落实。在“三线”划定基础上修订和完善《洱海水域岸线功能区规划》,完善洱海蓝线、绿线和红线界桩栽设,锁定洱海水域及岸线保护范围,明确水域及岸线“禁区”。

(2)按照“三线”加管理要求,加大洱海生态保护拆迁。在《大理州洱海空间规划》基础上,结合“三线”管理要求,修订和完善《大理州洱海生态保护拆迁方案》,拆除村庄及集镇段湖泊岸线内建筑物,并对其进行生态治理恢复岸线功能。

(3)开展滩地清理、田埂拆除、硬质驳岸拆除等基底修复工程。针对不同自然岸线段利用现状情况,采取不同的基底修复工程,清除岸线内垃圾及污染物,陆域按不同植物区分区恢复植被,水域(淹没区)按不程同高程湿生植物恢复植被,恢复湖滨生态结构。

(4)建设塘表湿地及旅游配套设施。针对岸线利用现状情况,在适当位置建设塘表湿地,通过塘表湿地建设,增加入湖农灌回归水和雨洪水沉淀净化的空间,过滤净化水质,改善洱海此处入河口水质。配套建设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将洱海岸线打造成自然、生态、休闲、文化岸线。

(5)强化湖长制,完善湖岸管理体系。明确湖长管理职责,出台湖长管理细则,完善湖长管理队伍,建立岸线水务、环保、园林、农委、城管等综合联动管理机制。

3 洱海流域生态走廊规划

3.1 功能定位

3.1.1重建环洱海绿色环保生态廊道

环洱海区域人类活动较为频繁,临水村落的自然发展切割湖滨岸带,造成生态破碎化。通过构建环洱海绿色环保生态廊道,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水土流失防治等多种功能,以解决人类活动带来的众多环境问题。

3.1.2形成洱海生态监管通道

随着洱海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不断开展,对洱海生态的监测、管理与科研工作将会不断加大,生态廊道更好地将各监测、管理及科研站点串联在一起。

3.1.3倡导绿色出行方式

环洱海是大理人口最集中的区域,通过构建环湖生态廊道,以步行和骑行等更健康、环保、生态的出行方式,在亲近洱海、感受洱海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洱海造成的影响,间接保护洱海。

3.1.4提升洱海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展示

通过环湖生态廊道沿线及各节点对洱海生态保护与大理白族文化的宣传教育,可更好地让全民加入到洱海生态保护的行动中,同时也对弘扬大理白族文化、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起到重要作用。

3.2 规划思路

从生态安全理念与系统控制理论想出发,将湖泊水环境保护及生态恢复与全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流域生态系统建设及文明生产生活行为融为一体,在洱海以往保护治理的基础上,坚持以“依法治湖、科学治湖”为指导思想,采用“信息自动化支撑-科学研究解析献策-管理建设不断提升”的洱海水生态保护区生态监测与管理设施规划的思路,提出洱海水生态保护区生态监测和管理构建完善的三大类基础工程,并与相关工程递次接续布局、相互协同推进,对洱海保护和治理形成合力。规划思路如图5所示。

图5 洱海生态监测与管理设施规划思路图

3.3 规划目标

近期2020水平年,逐步完善智慧监控监测系统、科研和管理执法基础建设,初步形成洱海水生态保护区信息分析、科学支撑、综合决策与就近管理执法的安全监管保障体系,稳步构建洱海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格局。远期2035年,建立完善的监控监测系统,管理执法、后勤保障及科研示范等完备的基础设施,促进洱海流域绿色建设、人-湖-自然和谐发展,逐步实现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的愿景。

3.4 洱海科研基地

规划结合洱海生境典型性、生物习性分布、科研目的、交通区位等因素,科学布局与洱海生态保护相关的科研设施,强化洱海生态保护的科技实力。通过加强对洱海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科学研究,提升洱海生态保护与治理的技术支撑能力。

近20年来由于水体富营养化、不合理渔业活动、湖泊侵占等原因,洱海水生态系统已经发生退化,主要表现为水生植被大面积萎缩、群落结构单一、浅水区沼泽化,土著鱼类消失、鱼类结构不合理、水生动植物入侵、藻类生物量高和水华风险大等问题。当前洱海科研活动注重水环境监测研究,尚缺乏针对水质和水生态系统层面的综合研究与示范平台。因此在沙村建立洱海水生态系统综合研究基地,如图6所示,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①北部湖湾是洱海水生植被主要分布区域,水生生物多样性高,这些水域现处于水生态退化与可逆转的状态,选取沙村作为研究基地,可方便开展水生态系统综合监测研究;②洱海北部区域分布有大量人工和自然湿地,也是水生植被苗圃建设区,选址沙村作为研究基地,可方便开展水生湿生植物群落优化,有利于对苗圃配套设施和运行就近管理。规划占地面积3400m2。

图6 洱海水生态系统综合研究基地位置示意图

4 结语

洱海岸线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规范未来岸线开发利用行为,必须实施岸线利用管理方案。实施海岸线控制线与功能区划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海岸线利用与管理保护相结合的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加强海岸线利用与保护的宣传。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岸线资源,促进流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洱海湖泊流域
压油沟小流域
滇池流域水生态环境演变趋势、治理历程及成效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湖泊上的酒店
洱海月下
洱海,好美
洱海太湖石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爱上洱海,只需要这十个瞬间
奇异的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