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健康管理,保障人民健康

2020-11-24

保健医苑 2020年11期
关键词:慢性病医学服务

如何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做好全社会健康管理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健康中国和百姓健康福祉,既是党和政府的要求,也是当下社会的高度关切与百姓的健康需求及期盼。本文通过回顾健康管理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历程,总结健康管理在我国取得的主要进步的基础上,提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如何做好健康管理和服务健康中国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简介】

武留信,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南大学、武汉大学、解放军总医院和杭州师范大学等医学院校的兼职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卫生信息团体标准健康管理信息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科技部科技评审专家,国家健康管理学术与学科带头人和著名健康教育专家。

先后从事心血管病临床、飞行人员医学选拔和健康鉴定、人体健康评价标准、亚健康理论与评价方法、健康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等研究工作,参与我国首批及第二批航天员医学选拔标准评审工作,承担或参与研究制定了多项飞行员(航天)医学选拔和健康鉴定标准。作为首席科学家领衔承担或参与完成国家及军队科研课题20 余项,主持完成多项健康管理(体检)标准规范。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 项,发表论文100 余篇,主编《中华健康管理学》《亚健康学》和社区、军队及健康管理师等国家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多本。作为国家著名健康科普教育专家,先后做健康讲座百余场,出版科普著作5部。

健康管理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

健康管理不同于传统的医疗卫生,它是以现代健康概念和新的医学模式以及“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联系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目的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健康效应。

所谓现代健康概念是指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四位一体”的健康概念,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完美状态”。用今天通俗一点的语言讲,健康就是“无病无弱、身心健全、社会适应和环境和谐”。所谓中医治未病,是指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提出的“上医治未病”思想与传承理念。所谓新的医学模式是指与现代多维健康理念相适应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健康管理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健康教育与咨询、健康体检与评估、慢性病风险筛查与干预、慢性病康复与管理、中医养生保健、心理咨询、健康监测与医学物联网等服务。老百姓可以将健康管理理解为“病前主动防,病后全程管,跟踪不间断”,也可以看作是“风险健康问题、评估健康问题、解决健康问题和预防健康问题”。

欧美发达国家健康管理始于20世纪30—50年代的商业健康保险。我国健康管理真正兴起于2003年前后,国际先进的健康管理理念传入,与我们传统的“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十分相近,从而催生了健康管理理念在国内的迅速传播和以健康体检为主要业态的健康管理服务的兴起。特别是2003年经历了SARS疫情之后,国家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与健康事业,公众的健康意识也有了大幅提升,健康需求的快速增长促进了体检、健康管理行业的兴起与发展。

健康管理(体检)在我国经历了这十多年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04—2007年):健康体检兴起与健康管理理念传播阶段。随着SARS疫情的结束和国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健康体检一夜之间在全国兴起,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和理解你的健康、评估你的健康、改善和促进你的健康等健康管理理念开始广泛传播。

第二阶段(2007—2010年):健康管理学术组织建立与科研起步阶段。以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获准成立和《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创刊为标志,以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中设立第一个健康管理科研重点项目为引领,我国健康管理开始步入学术组织建立与科研及人才培训起步阶段。这一时期全国各省市纷纷成立健康管理学术组织和学术机构,学术研究与学术活动日趋活跃,首个健康管理理论共识——“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中国专家初步共识”形成和发布,成为指导全国健康管理学术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要文件。随着首个国家级健康管理科研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一批较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及研究报告开始发表。同时获国家批准设立的新职业——健康管理师培训开始在全国举办。学术组织活动与科研学术研究及健康管理师人才培训为健康管理(体检)机构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2010—2013年):健康管理(体检)机构学科示范基地建设阶段。以2010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健康管理学术会议上提出开展健康管理医学服务和开启健康管理(体检)机构学科示范基地建设为标志,我国健康管理发展进入第三阶段。为了推动单纯健康体检向健康管理医学服务转变,健康体检机构向健康管理学科建设转变,健康体检服务向健康管理服务业新态转变,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与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联合组织开展了全国健康管理(体检)机构学科示范基地评选活动。截至2020年,共评选出300余家示范基地。对健康管理学科建设和规范开展健康管理医学服务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四阶段(2013—2019年):健康管理新业态与慢病健康管理发展阶段。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明确了我国发展健康服务业的内涵与边界、目标任务与一系列支持政策。首次将发展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与医疗服务、健康保险服务一起作为我国健康服务业的三大体系。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要实现8万亿目标。2016年8月召开的我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和党的十九大报告均将实施“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发展“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和有效防控慢病作为重中之重。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明确将慢病健康管理作为发展重点。

健康管理在我国取得的主要进步

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健康管理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很大进步,在助力健康中国、推动慢性病防控、引领健康产业和保障国民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健康管理总体上已由在国际上跟跑到与欧美发达国家并跑,再到引领全球健康管理的发展态势。

1.党和政府空前重视健康管理: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健康管理,强调要实施“全面社会健康管理”“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彻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个环节”;健康管理的先进理念、创新理论、实践流程与路径等正式写进了《“健康中国2030”发展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计划”方案;健康管理成为国家慢病防治中长期规划、健康产业工程、老年产业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健康管理成为我国现代医学创新体系和健康服务业新业态,并写进国家医学科技发展规划和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2.健康管理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被认为是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母法”。该法强调指出,国家加强职业健康保护。采取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和健康管理等综合治理措施,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该法强调国家发展老年人保健事业,应当将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常见病预防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等)等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该法提出国家要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全科医生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转诊、预防、保健、康复,以及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服务。该法进一步明确公民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树立和践行对自己健康负责的健康管理理念,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加强健康管理。这是我国首次从法理层面规定了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企业员工健康管理、全科医学慢病健康管理和自我健康管理等的保障制度与体系机制,对推进全面全社会、全域、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具有里程碑意义。

3.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融合发展取得实质性政策突破:健康管理要想得到全面普及与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保险的融入与支付制度及机制的建立。而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能否融合协同发展,成为制约保险行业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瓶颈问题,也是健康管理服务新业态能否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自2012年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中首次规定了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政策界限与支付机制;2019年11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保监会)发布新版《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健康管理服务的定价、服务内容等,并将健康管理服务分摊成本由12%提高至20%;鼓励保险公司加强与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康复服务机构等合作。2020年9月,银保监会发出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保险公司规范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概念、服务重点内容与范畴及相关规定。保险健康管理服务主要包括: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医疗服务、慢病管理与康复护理等。这就为我国健康管理广泛普及与规范有序和快速高效发展提供了不懈动力。

4.慢病早期筛查与慢病健康管理得进一步得到重视:自2003年SARS疫情后在全国兴起的健康体检服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福利支付的单纯性“套餐”体检服务主导。使得健康体检的实际价值与效果大打折扣。随着国家加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及行动规划和大力推进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的落实,慢性病早期筛查与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受到进一步重视。在国家相关政策、规划的引导与推动下,全国万余家健康管理(体检)机构开始重视开展常见慢性病早期筛查与风险健康管理服务。国家级医学研究中心或机构联合相关国家级学术组织率先发布了高血压和糖尿病健康管理规范,着力推动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和慢性病预防前移及重心下移,指导普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和慢性病风险因素全面管理。

5.健康管理的社会关注度和民众接受度进一步提升:随着两次重大疫情的(SARS疫情和新冠疫情)大考与教育,我国广大民众的健康意识与健康素养空前提升。特别是当前这场百年一遇的全人类新冠疫情,对我国及全世界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与挑战。我国依靠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和制度优势,发挥全民防疫和专业抗疫的协同力量,取得了抗击新冠疫情的重大胜利。在抗疫过程中全民健康管理理念进一步得到普及,健康管理在社群防疫中发挥了明显作用;同时社会公众科学健康素养和主动管理健康意识得到了明显提升;普及健康生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和观念得到升华,为后疫情时代做好全面全社会健康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如何做好健康管理和服务健康中国

1.深化全民健康管理认识: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关于健康管理的一系列论述,全面落实“全面全社会健康管理”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新时代我国健康管理创新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行动规划的落实提供了根本遵循。

2.提高全民健康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健康素养和主动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要把“慢病疫病风险一起抓,一起管”变成广大民众的自觉行动及健康习惯,提升主动预防管控健康风险的能力,让高的健康科学素养成为主动获得防疫“免疫力”和预防慢病的最好“疫苗”;让健康素养、健康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潮流和推动健康中国的巨大力量。

3.做好慢病防治与全程管理:我们需下大力气做好慢病风险预防和慢性病全程健康管理,实施全民慢性病危害与预防教育,做好个人、家庭、社会各个场所、线上等全面全方位慢性病风险管控与慢性病健康管理,形成“人人有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为国家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目标的实现贡献全民力量。

4.重视“一老一小”的健康管理:即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2.5亿老年人是健康管理的重点人群,2亿多的儿童和青少年是健康管理容易忽略的人群,也是健康管理的难点人群。这“一老一小”的健康管理能否做好,直接影响到家庭社会和谐幸福与国家民族未来,将对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产生举足轻重作用与影响。

5.加强全民健康管理的宣传力度:做好健康管理的媒体宣传教育,形成科学、权威、实用、管用的健康管理信息传播平台与主流健康传媒矩阵,为健康管理营造强大的舆论高地,为健康中国贡献舆论正能量。

猜你喜欢

慢性病医学服务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