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0-11-24余俊昌
余俊昌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泗水中学 广东 平远 514629)
新课改的提出为我国教育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的提出,也为教师进行课改提供了方向,而物理核心素养这一理念的提出,就让教师重新审视物理学科开展的目的,以及学生的综合素养养成方式,使得教师开始积极以物理课程的教学特色出发,摒弃传统物理课堂中知识的讲解方式,不断创新新的教学结构,让学生实现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等多种素养的生成,在掌握基础物理理论内容的基础上,实现综合发展。
1.创建情境,培养物理观念
物理是一门自然类的学科,其中主要研究物质的结构,以及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而在一般的物理学科讲解工作开展中,教师应当首先对学生讲解物理概念,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物理现象,以及物理规律,从而让学生可以以物理思维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寻问题可以解决的方法。而情境教学法,就是能够提升学生物理概念认知效果,引导学生形成物理观念的有效方式,在实际进行初中物理内容的讲解中,教师创新多维情境,能够变革传统的物理知识展示方式,使得学生可以在逼真的环境中,逐步建立物理观念。
例如,在《平面镜成像》中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到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但是,教师单纯地结合生活中的经验,以及解说的形式,很难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过渡到物理学科的知识中,也就不能促进学生形成物理观念。所以,教师应用媒体手段,将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过程以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现,可以使学生透过动画的形式,直接认识到其中蕴含的物理内涵,促进自身物理观念的形成。显而易见,在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讲解中,教师能够借助媒体进行情境的架构,从而让学生在直观的环境当中,完成对物理观念的建构。
2.采用问题,培养科学思维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周边的事物抱有很大的兴趣,并且喜欢探索事物形成的原因,也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而物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才开始接触的学科,对学生来说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而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起点,学生进行问题思索的过程,也会促使自身思维的形成,所以,教师在开展讲解过程中,可以采用问题讲解的形式,使得学生在集中思考问题中,能够逐步掌握其中的内容,形成科学的思维。
例如,在《运动的描述》中,为了让学生自主进行本节课中概念的建构,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逐步形成,教师可以利用多层次问题提出的方式。在课堂中,教师向学生提出“根据生活的经历,你是否可以描绘出自行车、电动车以及汽车的速度呢?”这一问题,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思索。随后,教师再向学生提出“在描绘物体移动速度时,你们主要应用到了哪些元素呢?”“在物理学当中是如何进行物体运动的描述呢?”“运动的描述都涉及哪些元素呢?”等具有层级性的问题,使得学生在逐步思考和解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科学思维,从具有逻辑性和科学性的角度进行生活现象的思索。
不难看出,教师利用问题作为媒介,点燃学生思维的界限,让学生围绕问题的形式进行物理知识的思索,可以促进自身科学思维的养成,践行物理核心素养的要求。
3.开放课堂,培养实践能力
探究、合作的教学形式因其应用范围广,彰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受到教师的青睐,也常常被应用在各个学科的知识讲解中,物理作为初中教育中以探究著称的学科,物理教师在讲解基本内容时,也经常应用探究合作的活动。而在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物理学科的教学工作,教师也可以利用探究合作的优势,建设开放课堂,改善传统物理课堂中满堂灌的弊端,引导学生在参与课堂的同时,实现实践能力等多种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摩擦力》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利用实验的形式,创建开放课堂,引导学生在探究、合作中建构知识,实现实践能力的发展。在课堂中,教师先让学生将手放在桌子上进行摩擦,使学生感受到桌子上摩擦力的存在。随后,教师向学生提出“我们如何进行摩擦力大小的探究呢?”的任务,为学生的探究合作奠定方向。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以这一方向作为开放课堂的主题,促进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操作过程,使得学生在完成摩擦力探究实验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实践能力的提升。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基于教学的内容,进行开放课堂的创建,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增强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教育浪潮之中,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当中的内容,不断变革传统的物理知识讲解方式,使得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是为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而存在,让学生在参与物理知识的建构中,逐步从其中汲取养分,实现多种核心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