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性的作用探讨
2020-11-24王荣贵
王荣贵
(安徽省凤阳县武店镇中心小学 安徽 滁州 233113)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多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由于教师习惯性地将学生当作容纳知识的机器,这便在极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其主体性的发挥。而要想使小学数学教学由低效走向有效,教师就需及时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并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及时改进教学行为,采取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及水平的教学方法,以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及全员参与性,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丰富情境
教师的高效教学基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高效理解。而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当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参考直观的学习资料进行知识的理解,是小学生普遍的学习特点。加之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知识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展现丰富的情境,助力学生高效理解,从而助力教师实高效的教学。
例如,教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从而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为学生创设了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首先教师为学生分发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卡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这两种图形的各自特点。真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有了更为直观的资料进行参考,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此外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虚拟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展示工具,为学生展示了视频动画形式的从生活中实际物体中抽象出来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动图。
2.小组合作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尊重,而且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可以互相交流的平台,为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起到相当的助力作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角度,进行对于知识的阐述,促进更多学生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进而起到高效的学习助力作用,所以教师应注重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教学“因数与倍数”一课时,鉴于本课知识较为抽象,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便运用了小组合作模式开展了教学。教师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科学分组原则,并根据男女生持续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同进行了男女混合搭配分组。保障了每个小组的持续高效的学习能力。果不其然,学生对于奇数、质数、偶数、合数的区分方面出现了角度的问题。但是学生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便利,进行了快速的解决,对本课知识进行了全面的掌握和深入的理解。实现了学生高效学习的同时,保证了教师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3.进行分层教学,巩固学习基础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和讲解新知识的主要环节,但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采用得到课堂教学方法多是统一的讲解法,这样的方式很难满足全部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要注意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学习水平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根据他们的学习水平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这样一来,既不会使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因教学内容简单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不会使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因教学内容困难而丧失学习的信心,进而才能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共同进步。
例如,在教学“简易方程”内容后,笔者先对学生进行了分层,分别是:甲层,学生能力强的学生;乙层,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丙层,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然后笔者在给学生布置课后任务时给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于甲层的学生,笔者开始让他们将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而对丙层学生,笔者则是要求他们复习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等内容,然后给他们布置了几个比较基础的解方程题目。最终,由于学习任务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所以学生都比较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4.创设课后实践,培养数学应用
课后实践化是对课堂知识教学的后期巩固阶段,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无论在课堂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多么深刻和透彻,这也终归只是理论上的。若想真正做到对知识的实践,课后的实践才是真正有效率的锻炼。基于此,我们可以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去加强对学生在这一方面的督促,任务化以后,学生会有一个较为清晰、明确的目标,在实践时也会更加有驱动力,从而推动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应用。
例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内容时,这一节对扇形统计图的知识进行了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了统计图这个概念。然而,关于扇形统计图的学习,学生毕竟缺少关于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体验,因此,笔者便组织学生在课后通过对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进行实践应用。如,对班级内学生最喜欢的动画片进行统计的有关活动。这样的实践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这一数学知识的切身体验和感悟,并有效地锻炼和提高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早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并在坚持以生为本的前提下,熟悉问题情境创设的多种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从而促进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与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