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直觉猜想到理性判断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直觉思维的培养
2020-11-24何海华
何海华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高新区长山中心小学 江苏 无锡 214000)
直觉思维是个什么鬼?是猜想、是假设,是预感、是顿悟,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家伙,能让你欢呼雀跃,也能让你追悔莫及。在我们工作生活中,超过90%的选择,是通过直觉直接作出的,而剩下的10%中,也有一半是先通过直觉找到答案,再通过逻辑思考验证答案。我们所有的最直接反应、判断和行为,都是通过直觉思维来进行的,可见直觉思维的重要性。
1.内涵诠释
钱学森曾说:“直觉是一种人们没有意识到的对信息的加工活动,是在潜意识中酝酿问题然后与显意识突然沟通,于是一下子得到问题的答案,而加工的具体过程,我们则没有意识到。”皮尔·卡丹:“直觉往往是把你引向成功的最佳途径。在我的事业中,直觉多次引导我做出正确的决定,但也有因我没有相信直觉而失误的例子。”
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预言”等都是直觉思维。实际上直觉思维有着丰富的内容。
2.直觉的产生
尽管直觉的产生极为突然,然而其生成决非偶然。直觉的生成有其极为复杂的原因与条件。首先,儿童直觉的生成必须要有相关知识的积累。这里所说的“相关知识”既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又包括有关的数学理论知识。其次,儿童直觉的生成有其内在的机制。这里所说的“内在的机制”,是指学生在数学问题的激发下,数学思维处于愤悱状态,进而对这数学一问题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甚至是长时间的思索或考察;然而却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便处于极度的困惑状态。再者,儿童直觉的生成须有一种特定的情境:学生或者处于特定的数学情景之中,或者观察到特定的数学现象,或者是学生思维愤悱状态的暂时“缓冲”。进而,使思维出现了突发性的脉动,直觉出现了,随之,思如泉涌。
3.培养直觉思维的策略
直觉不是靠机遇,直觉思维也不是学生头脑中固有的,更不是无缘无故的凭空臆想,直觉思维是完全可以有意识加以训练和培养的。下面就从前提、基础、关键、重点和发展等方面来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途径和方法。
3.1 创设情境,孕直觉思维之土壤。小学数学课堂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就要给学生创造有利于直觉思维生长的环境——真正的生本课堂有开放活跃的教学气氛和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这才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不应因其存在错误和不周全而进行嘲笑或不予理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并给予鼓励,帮助其分析,引导其思维,给学生以积极思考的环境刺激,扶植学生的自发性直觉思维。
3.2 夯实基础,丰富直觉思维之源泉。数学直觉思维是人脑对数学对象、结构以及关系的敏锐想像和迅速的判断,而这种想像与判断往往要依靠过去的知识经验以及对有关知识本质的认识。
3.3 整体把握,抓住直觉思维的本质。数学直觉的产生是基于对研究对象整体的把握。高斯在小学时就能解决问题“1+2+……+99+100=?”,这是基于他对数的敏感性的超常把握,这对他一生的成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研究问题,直接把握问题的实质,往往可激发直觉思维意识,导致思维创新。
3.4 数形结合,诱发直觉思维的发展。华罗庚语:“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小学数学研究的对象是简单的数与形,两者往往有紧密的联系。由形思数,由数想形,数形结合,能有效地诱发直觉思维,很好地促进学生联系实际,灵活地解决数学问题。
3.5 善于猜想,使直觉思维插上翅膀。猜想是一种合情推理,它与逻辑推理相辅相成。培养敢于猜想,善于思索的思维习惯是形成数学直觉,发展数学思维,获得数学发展的基本素质。
由于直觉思维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直觉思维的结果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因此,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均要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建立平等和谐、宽松自由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倘若猜错了,切不可训斥,应当引导和启发;如果猜对了,则应充分肯定;对具有创见性的想法和创新成果,更要大力表彰。只有这样才能培植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并且有机会实现学生直觉思维的飞跃。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应该的,必要的。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有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学生都有直觉的潜力,直觉完全可以通过教学或教育得到开发和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