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分层教法运用策略探究
2020-11-24施显考
施显考
(广西南宁市邕宁区百济镇红星小学 广西 南宁 53020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更加注重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能力培养,需要数学老师正视学生能力、知识储备等方面的差异,对小学生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但是由于班级内学生众多,老师无法及时顾及到每一位学生,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分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保障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能力强的学生“吃饱”,能力差的学生“吃的到”。
1.科学合理的创建合作小组
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首先需要数学老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素质、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方面,然后将学生划分出不同的层次。比如A层是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都优秀的学生,通常能够快速理解老师讲解的知识内容,且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B层学生知识储备扎实,认识能力也较强,对于老师讲解的知识内容能力理解并掌握,在班级中占有较大的比例;C层学生则是学习能力差、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或者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这类学生通常在老师讲解新知识内容时理解困难,学习起来非常吃力,无法正常跟上学习进度。
数学老师在划分合作小组时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将三种层次的学生平均分配到每个小组中,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小组间能够公平竞争,同时在小组内也能够达到好帮差的效果,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实现优势互补的同时进行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其次数学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进行分工,明确组内成员职责,选举出组长进行统一管理,使组内成员都能够参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来,从而实现小组合作分层教学的顺利实施,保障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2.设计合理的竞争机制
2.1 同层竞争。为了提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数学老师在小组合作分层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为了保障竞争的公平性,老师引导学生开展同层竞争,将个人竞争局限于能力相似、知识水平相当的学生中,这样既能够刺激学生更加努力的进行思考和探究,同时也能够保障学生的学习体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挫败感。
2.2 分层目标。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数学老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既要难易适中,又能够刺激学生更加努力的去向更高层次挑战,使学生既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同时又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
2.3 组间竞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分层教学学习模式,数学老师要制定小组间竞争的管理方式,用科学评价标准来对各个小组进行定期评比,只有全部小组成员都达标的组才能获得相应的奖励。这样不仅能够刺激学生更加积极的在小组合作中进行主动学习、互相帮助,而且更有利于小组合作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团队的荣誉离不开每一个组内成员,积极的进行取长补短,实现小组合作下分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比如五年级学习“2、5、3的倍数特征”这节课时,需要学生掌握奇数、偶数概念,掌握2、5、3倍数的特征,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是否是2、5、3的倍数。数学老师就可以让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比较学习,A层次的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快,B类学生稍慢,C类学生最慢。在同层次下开展竞争学习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投入到知识探究中,争先恐后的去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也能够使组内的A类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更加积极的帮助其他组内成员,实现互帮互助,是组内各层次学生都能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达到完成教学目标,感知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3.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
开展小组合作离不开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促进小组合作实效性的提升。因此数学老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分层教学时可以采取积分制的形式,用分值来体现小组合作的学习效果,既直观同时也更能够激发起小学生的好胜心,从而更加积极的参与进小组合作学习中。数学老师可以设计达标分数、良好分数、优秀分数三个不同等级,要求每个小组在达到达标分的基础上向优秀分努力,达到不同积分标准的小组有不同类型的奖励,而超过优秀分数的小组则给与额外的奖励,这样能够促使学生为了小组荣誉更加齐心协力,使组内能力强的和能力差的学生都形成一股合力,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明显提升。
4.总结
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过程中融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能够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中实现小组成员的优势互补和取长补短,充分调动起各层次学生的主动性,更加高效的完成小学数学的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