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积极性的调动策略

2020-11-24泾川县第三中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勾股定理调动正方形

○ 泾川县第三中学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动机、参与热情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选取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式,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兴趣往往是一些隐藏的能力的信号”。实践证明,兴趣能产生强大的力量,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进而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同时,还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习能力和交往能力。而教学情景是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参与积极性的调动。创设教学情景的方式较多,比如,给学生介绍数学发展史、数学家的故事;或者以学生熟悉、喜欢的电影人物为主角,创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故事情景;或者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背景,以学生经历过的或者看过的生活实例为载体,引出教学内容;或者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适时选择教学方式。

例如,教学“勾股定理”一节内容时,笔者为学生介绍了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的故事:毕达哥拉斯有一次应邀参加朋友的聚餐,朋友的餐厅铺着正方形的大理石地砖。在等菜品上桌前,毕达哥拉斯一直在思考脚下排列规律的方形地砖和“数”之间的关系。他选择了一块地砖,以它的对角线AB为边画了一个正方形,发现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恰好等于两块地砖的面积之和。他再以另外两块地砖拼成的长方形的对角线为边作另一个正方形,发现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五块地砖的面积。通过猜测、验证,著名的“勾股定理”问世。今天,我们一起探究“勾股定理”。如此导入,学生兴趣盎然,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显著。

二、挖掘生活实例,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

初中数学中的很多内容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如果将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原型引入课堂,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降低理解难度,促进学生透彻理解知识的同时,调动起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例如,教学“一次函数的图象”一课时,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函数图象,他们对数与数的关系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这一内容,笔者引入如下生活实例:周末,明明打车去小姨家,出租车收费标准是3千米以内(含3千米)起步价为5元,超过3千米后每超1千米加收1.8元。明明到小姨家时出租车显示行走了6千米,请大家帮他算一算,应该付给出租车司机多少元车费。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坐出租车的经历,他们一听是自己熟悉的事情,非常感兴趣,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很快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计算方法,笔者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思考:如果用S表示行驶路程,m表示出租车应收车费,尝试着表示出S与m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讨论热烈,很快得到正确的函数关系式。如此,将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注重实践探索,提升学习能力

新课改提出,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实践证明,给学生搭建实践探索的舞台,提供实践探索的机会,鼓励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在数学的世界里“探险”,不仅能巩固所学,还能提升学习能力。笔者认为,组织学生实践探索,要把握好学生思考、尝试、讨论的时间。

1.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充分思考是实践探索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组织他们实践探索。

2.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尝试时间。学生的尝试往往带有盲目性和好奇性,要允许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走弯路、犯错误。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适时点拨指导。这一过程要想收到显著的效果,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尝试时间,让学生能有条不紊地验证自己的怀疑和猜测。

3.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讨论时间。讨论是师生、生生交流的过程,也是互相激励、互相合作的过程,更是主动意识的培养过程。可见,讨论的时间充足,是讨论效果的重要保证。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的亮点在于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实现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学生自然能体会到数学的无穷魅力,进而产生学习兴趣,为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勾股定理调动正方形
勾股定理紧握折叠的手
用勾股定理解一类题
调动多方资源 加快成果转化
应用勾股定理的几个层次
剪正方形
《勾股定理》拓展精练
剪拼正方形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调动感官,描绘多彩的世界
拼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