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11-24皋兰县泥湾小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毛毛教学法小学生

○ 皋兰县泥湾小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究,进而获取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兴趣教学法就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兴趣的促使下,积极主动地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实现知识的透彻理解和牢固掌握。实践证明,兴趣教学法能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它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法。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兴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创设情境进行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实践证明,有效的导入犹如磁石,能够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快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笔者认为,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境,是进行导入的良好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点”之间的“契合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进而导入新课。

比如,教学“平均分的概念”时,考虑到小学生都热情好客,又喜欢过生日,尤其喜欢邀请自己的好朋友到自己家过生日。于是,笔者创设了如下情境:毛毛和大家一样,也上二年级。今天,是毛毛最开心的一天,因为今天是她的八岁生日。毛毛邀请了自己的好朋友小小、心心、明明到家里参加自己的生日Party。毛毛妈妈一大早买好了一个大蛋糕,还准备了很多小朋友喜欢吃的水果。中午十二点,三位小朋友准时到了毛毛家,还为她准备了精美的生日礼物。大家开心极了,可是到了分蛋糕的环节有点不愉快了,谁都想多吃一点。那么,如何分才能让每个小朋友都满意呢?此刻,自然引入了“平均分”的概念。此时,对这一知识的学习成为学生的内需,他们必然积极主动,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二、结合学生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

毫无疑问,几乎每个孩子都是伴随着游戏成长的,他们对游戏具有特殊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进入小学,变成了一名小学生,而游戏依旧是他们最为喜欢的活动形式。实践证明,将适宜的数学游戏引入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可见,适时将数学游戏引入数学课堂,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比如,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后,为了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笔者组织学生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在具体的游戏中,笔者最先出示算式:“8+5=?”之后,开始击鼓传花。当学生停止击打之后,拿到小花的学生快速回答。回答正确,游戏继续进行。回答错误,这个学生则要表演一个节目。如此,在欢声笑语中,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学生还体会到了计算的趣味性,并产生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动力。

三、利用小学生争抢好胜的特点,组织竞赛活动

小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在教学时,教师就要结合这一特点,适时组织学生竞赛。当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之间竞赛。也可以以学生个体为单位,开展“擂台赛”。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个个使足了劲,参与的热情异常高涨,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比如,教学完“四则混合运算”后,笔者组织学生分小组竞赛。每个小组7个人,以抢答的形式进行。抢答对的加2分,错误扣2分。最后对比小组总分数,获得最高分的为获胜小组。获胜小组每个人获得一朵小红花。3个月累计一次,规定一定数量的小红花可以换取一本喜欢的绘本书。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巩固了所学知识,还使学生产生了计算的兴趣和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鉴于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传统数学教学中“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及“题海战术”,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制约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应用兴趣教学法,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参与兴趣,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十足,教学效果显著。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切入点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让数学教学更高效。

猜你喜欢

毛毛教学法小学生
毛毛猫的日常
毛毛猫的日常
毛毛猫的日常
姜为什么是老的辣?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