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练笔与阅读教学相互促进

2020-11-24武威市凉州区青年巷小学

甘肃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蜡烛麻雀词语

武威市凉州区青年巷小学

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的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严重脱节,讲课只是讲课,作文只是作文,两者之间很少有关联。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叶圣陶先生曾在《兼论读和写的关系》中指出:“语文包括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读写结合是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根本方法。”而写话是作文的起步。将阅读教学与写话训练进行整合,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抓文本中思维发散的关键处练笔

1.练在语言经典处。课文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段落,读这些经典的语段是一种美的享受,我们可以抓住这些“读写结合”点进行课堂小练笔,这样既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又能借鉴到作者的写作手法。如,《燕子》一课中,描写燕子外形一段,作者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抓住了燕子外形最有特点的几部分简洁明了地进行了描写。教学这一段后,我带领学生展开模仿练笔,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来描写,这样学生有“本”可参,有“法”可依,写起来自然流畅。

2.练在语义丰厚处。课文中有些重点词语,是语言形象、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聚集点,引导学生想象挖掘词语的形象内涵,感悟理解词语的情感内涵,能让学生在词语与语境的沟通中深入理解内容,深切感受情感。

3.练在课文空白处。有的文中有一些留白之处,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空白”点,把作者隐而未发的意思呈现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意图。这样的空白补充练笔,充满了学生的情感需求,是课堂练笔的有效手段。如,《半截蜡烛》一文最后一句写道:“刚到楼梯口,蜡烛熄灭了。”这是一个比较含蓄的结尾,蜡烛熄灭了,但故事还没有结束,于是,我在教学时利用这个结尾让学生想象蜡烛熄灭后的情景,并以“蜡烛熄灭后……”为题进行练笔。学生极具个性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有的以“危机结束”作为圆满结局,有的则再设危机,延伸课文。不管哪种续写,都让学生从练笔中再次感受到故事中紧张的气氛以及严峻的斗争。这样,学生在学习这类课文时,思维就会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的状态。面对意犹未尽的结尾,我趁热打铁,及时促成学生由创作灵感到创作文本的及时实现,满足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写作不再变得那么困难。

二、抓文本表达形式进行练笔

1.仿句式练笔。如,学习了《桂林山水》一文中“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可设计练写排比句:公园里的花真多啊,_______________ ;公园里的花真美啊,_______________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_______________ 。学习和掌握鲜活的语言形式,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精心选择句式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练笔。

2.仿段练笔。如,《麻雀》一文,第三自然段“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这段话从神态、动作、样子三个方面描写了麻雀。此处的练笔就可以设计为:“学习第三自然段描写麻雀的方法,从神态、动作、样子三方面描写一种动物。”学完课文后,就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这一课的写法,有顺序地观察、有条理地记叙,练习写一些景物观察日记。这样一课一得,学生的构思成文就会意到笔随,挥洒自如。

3.仿章练笔。如,《观潮》这篇课文描写了钱塘江大潮,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景象。写潮来前,介绍了观潮的时间、地点和潮来前江面上的平静,为气势非凡的大潮的到来营造了气氛;潮来时的描写,是全文的重点,由远而近,从点及线,再到面,写出白浪翻滚、波澜壮阔的场面;潮去后,余波仍“漫天卷地”。全文在写法上做到了抓住特征,有条有理,粗细有致,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壮观的天下奇观图。学完这篇课文后,就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这一课的写法,有顺序地观察、有条理地记叙。在这样日常的、持之以恒的训练中,再加上其他形式的习作训练,学生积累了写作的语汇,掌握了不同的句式,学会了写作方法和技巧,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蜡烛麻雀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拯救受伤的小麻雀
1958年的麻雀
麻雀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