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综述
2020-11-24通讯员
○通讯员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0%以上,一直以来,学校切实秉承“人本、和谐,让每个学生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坚持把开展以民族团结教育为核心的特色校园创建活动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和德育实践的切入点,不断丰富载体、拓宽途径、创新方法、探索路子,使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当地民族和睦团结、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兴民族团结,润物无声中合力“践行”
近年来,学校依靠独特的地域资源优势和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讲好民族文化故事,说好民族语言,做好民族团结。通过开辟校刊《隆畅河》的民族文化角,定期组织各种特色活动,设立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成果展示基地,开展周末寄宿生的社团文化等,形成固定的特色成果展示平台。
学校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了学校——年级组——班级——家庭层级教育网络,通过阵地建设、文化熏陶、课堂教学、家校联教、社会实践、校际交流、学术研讨等模式摸索出了一套富有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模式。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开掘、整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引导青少年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家乡的民族构成、人文历史、风俗习惯,了解家乡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更加敬佩、欣赏、珍惜先辈留下的文化遗产,增强崇尚知识、感恩家乡、传承文明、互相尊重、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多语的校园内,民族团结已成为行动的自觉。
学校紧紧以“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示范学校”为依托,创建以民族团结为核心的和谐校园为抓手,建设无门图书室和微笑书屋,阅览室、世博书屋,修建“孔子问礼”“民族团结”“文明之光”锻铜浮雕、“山水肃南、裕固家园”乡土文化长廊、宿舍“56个民族知识”走廊,营造各民族团结和睦、相互包容的育人氛围。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屏、手抄报、黑板报、国旗下演讲、主题团队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全体师生进行党的民族政策、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等“五观”“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教育,促进各民族师生和睦相处,共同进步。学校每年举办一届“校园民族文化体育艺术节”活动,以金秋文艺汇演、裕固族口语暨才艺展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平台,通过民族歌舞、服饰表演、口语展示、传统体育竞技、民族健身操等形式,使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了解和感受民族文化,形成了“唱民族歌,跳民族舞,穿民族服装,爱民族体育、讲民族团结”的和谐氛围。同时,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艺术活动,成立逸风书画社、民乐团、舞之韵舞蹈队、雪域之声合唱团等社团,保证每位学生有一项艺术特长,学生的发展更为主动,个性进一步彰显,综合素养全面提升。学校被评为全省快乐校园示范校。
在参加完裕固族特色村寨活动体验之后,初二(2)班的一位同学说道:“我从小生活在牧区,爸爸妈妈一直在外打工,我在县城上学之后,竟然能亲身参加民俗体验活动,通过拉爬牛、顶杠子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体验,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我们的先民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质财富,更是我们受用一生的无形资产。”
这是学校依托优秀民族文化进校园,营造民族团结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使多元文化水乳交融,共建多姿多彩的“肃南”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的生动范例。裕固族地区有祭鄂博等丰富的民族风情习俗体验活动,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使同学们畅游本民族文化世界,了解了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此,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民俗体验活动。
做最好自己,追寻适切中全面“成长”
得益于多年来的有益探索实践,学校逐渐形成了三级课程体系,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一是开足开齐国家课程,让学生在国家课程体系中掌握基本技能,提升基本素养,夯实团结进步的基石。二是立足校情和学情,完善选修地方课程,倡导学生的个性成长。三是依托裕固族教育研究所的广泛资源和省级普通高中特色实验校的发展,构建以裕固族聚居区民族文化传承为主要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让每一位学生做有“根”的人。学校通过深入挖掘全国独一无二的裕固族文化元素,凸显乡土文化的魅力,以当地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为内容,编写乡土教材,既要做到“本乡本土”又要做到“土而有味”,具有浓郁的裕固族地方色彩和乡土文化气息。乡土教材《裕固家园》已成为全县中小学地方性校本课程,《裕固族聚集区学校教育特色研究》《裕固族文学作品选读》《裕固族舞蹈》《和谐肃南》等多项校本课程都已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应用。同时,积极探索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践,加强民族传统文学、艺术、体育普及教育,将“裕固族聚居区民族文化传承”“经典诵读”等活动内容纳入德育校本课程,给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增加了新鲜内容。
学校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主线,全力打造“师生发展共同体”,让学生在课堂这一片沃土上锤炼、锻造,以完善自我,张扬个性,凸现特色。以丰富可行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确保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有阵地、有方案、有对策,注重熏陶滋养,彰显人文教育力量。进一步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提升教育实效。进一步践行生本教育,提升民族团结教育品位。进一步推进大阅读工程,提升教育内涵,形成教育合力。“体艺2+1”和“一天一特色,一天一品牌”的大课间活动为体育传统项目示范校和国家级足球特色示范校的推进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成立了15个校级社团,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绘画、书法、器乐、舞蹈、合唱团等社团活动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可能。
以“游学互动促提升”的民族团结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给学校教育增加新鲜内容。学校先后与香港高雷中学、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兰州外国语学校和山丹二中缔结友好学校,现已由老师之间的交流上升为学生的研学旅行。在每年八月份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县庆期间的大型庆祝活动中,学校组织学生排练、集训后,参加文艺方阵表演、民族运动会、志愿服务等活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文化传承。暑期同学们都有机会深入到农牧村,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还与父母一起参加放羊、打酥油、剪羊毛等生产生活实践。在实践中了解民俗、服饰制作、原生态民歌、天鹅琴弹奏、舞蹈、传统体育、剪纸、刺绣等。
立足新时代,时代担当中主动“作为”
走进肃南一中的校园,处处呈现着这样的景象:学生和老师在一起探究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校园任何地方都有充满探究的身影,这就是一直以来所形成并坚持下来的课外研究性学习,这种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自主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自主成长中学校会把学生分为若干种职业,让他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项目去研究。如,服饰设计师根据民族服饰工艺品设计并制作成衣及饰物,历史学家从历史发展的不同角度(地域名称、风俗、音乐、舞蹈等)不同角度研究各民族的历史,地理学家研究各民族地域发展的变化及今天各民族的聚居地区,采访兼摄影师利用假期去少数民族地区采访并摄影,实地了解该民族历史及现状。
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在做完裕固族服饰后感慨到:“我在选布、裁剪、制作过程中花了不少心思和时间。在最后整件衣服做好了,但穿起来却不合身,又得反复进行修改。虽然这次活动遇到许多困难,但我却从体验中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无法涉及的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后来,再经过学习网上有关少数民族的知识,更加了解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热爱国家和民族之心不禁油然而生”。
作为一所民族地区学校,当地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学校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更是新时代的新使命、新担当。为此,学校通过裕固语口语暨才艺展示、金秋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承活动,让全校师生懂得文化传承、致力文化传承、乐于文化传承。各种文化传承活动以其平实生动的语言、意蕴深长的内涵和寓教于乐的效果打动了学生,在学生成长的同时对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进行了实实在在的探索。这种探索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育、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优良传统的形成有着巨大的作用,进一步拓展了学校教育的途径,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夯实了学校文化底蕴,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了自己肩上担负的时代使命。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对学校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各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校现代化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为此,学校不断探索符合民族地区学校发展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章程》,充分发挥好学校教代会和学生自治组织的职能作用,生本管理实效、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效果进一步凸显。依托教育信息化建设平台,通过卓有成效的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培训,让全体教师成为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践行者、受益者、引领者。为让牧区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缩小与发达地区教育的差距,学校建成了与成都七中远程网络直播相衔接的实验教学,促进了教育公平,学生的获得感、教师的成就感和家长的满意度进一步增强。
双语教学花开日,家国情怀筑梦时。翻阅过往,从当年的筚路蓝缕到今天的蓬勃发展,肃南一中民族团结大家庭每一天都在与时代的发展同生共长,每一步都与学生的发展同频共振。如今的肃南一中,“双语的课堂,多语的校园”和“民族团结一家亲”不是空洞的口号,真正在师生心田扎根。学校成了各族师生快乐成长的摇篮,温馨和睦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