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及方法

2020-11-24民勤县幼儿园

甘肃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民族传统

民勤县幼儿园

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传统文化是中华几千年来文明演化的一种民族特质。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观念形态、思想文化的总体结晶,包括诗、古文、词、曲、赋、民族戏剧、民族音乐、书法、灯谜、歇后语等等。这些都是我国精神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幼儿教育中教师更注重给幼儿安排一些珠心算、看图认字等,都是为小学打基础的学科,而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够重视。有时最多让幼儿在课堂上背几首古诗、背一些《三字经》《千字文》等,方法单一、枯燥,内容也过于简单、程式化。这不但严重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忽视了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二、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而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就蕴含在我们的诗词中、传统节日中、戏曲中、音乐中、书法中。所以,在幼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比如善良、友爱、勇敢、诚实等,帮助幼儿从小树立坚强的意志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他们全面健康成长,还可以有效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三、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1.开展一些实践性的传统艺术文化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应用传统文化要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可根据他们的需要开展一些生动、活泼的传统文化艺术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并初步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在无形中受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比如,在音乐、舞蹈、园林、工艺美术、建筑、泥塑、木偶、皮影、剪纸、刺绣、面具、书法等许许多多凝聚传统文化精髓和思想的手工操作和艺术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幼儿的爱好定期开展实践活动,让幼儿动手画、动手做,也可以让幼儿戴着面具表演舞蹈、木偶等。只要教师能有计划地把这些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的制作和艺术设计成有内容、有目标的教学计划,让幼儿欣赏、模仿、动手制作,深切感受课程文化,就能慢慢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素养,实现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2.有计划地给幼儿安排诵读经典的课程。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从小给幼儿制订诵读经典的课,不是要让他们真正学些什么,理解什么,而是让他们耳濡目染,多记,少悟。相关研究表明,人在十五岁之前记性是最好的,而且十五岁之前烂背于心的文章到老也不会忘记。所以,作为教师,要给幼儿安排有效的诵读课,引导他们背记、积累一些古诗。如,可安排诵读骆宾王的《咏鹅》、杜牧的《山行》、李白的《静夜思》、曹植的《七步诗》、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等等;也可以分段分节地让幼儿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当然还可以让幼儿诵读一些精美小散文,如《小鸟和树叶》《种太阳》等。教师只要把现代幼儿教育与诵读经典结合起来,就可以自然地把幼儿带到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把传统文化的思想植入幼儿的大脑和意识里,使他们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和陶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这对幼儿的教育和成长有着非凡意义和作用。

3.利用传统节日对幼儿进行教育。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和文化。幼儿由于年龄小,对这些节日的感受除了不同的热闹和装饰物之外,肯定不理解大人为什么要在不同的节日准备不同的吃食和装饰,更不明白这些节日以及这些配饰都代表着什么。比如,春节的对联、元宵节的汤圆、中秋节的月饼、端午节的粽子、二月二的豆子、冬至节的饺子、腊八节的八宝粥等等,教师要利用幼儿熟悉又陌生的这些节日给他们讲讲传统节日的意义,增强幼儿对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理解。当然,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节气给幼儿讲讲二十四节气,讲讲我国各少数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瑶族的达努节、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等等。如此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增强了幼儿对传统节日的认识。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民族传统
我们的民族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