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探究
2020-11-24王诗卉
王诗卉
(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扬州225000)
目前,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关键性指标之一,是高校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反映。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高校要加快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积极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促使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向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进而推动高校向教育管理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本质上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支持并服务于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促进高校综合实力的提升,以目前的态势而言,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高等学校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一、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高等学校教育管理本质上是一项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工作,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理解成一种组织管理方式,其目的在于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完善高校教育管理,促使整个管理过程中信息传输与反馈的时间大幅缩短,进而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效率[1]。由于高校教育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的工作。因此,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具有全面性、综合性的特征,涉及高校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科研、学生教育、行政办公、实验设备、公共服务以及教学活动等。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对高校信息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对于高校而言,此举是建设现代化高等院校的必经之路。
二、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高等学校教育管理水平提升的内在要求
教育管理信息化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信息、知识快速流通,改变管理模式,促使管理效率大幅提升。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认为,现代化管理需要经历从科学管理到信息资源管理的转变,同时管理重心也应向信息资源转变。信息流在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调节人流和物流的基础上,发挥着组织、计划、控制以及协调等功能[2]。信息资源的快速流通加深了组织成员间的联系紧密度,组织目标的实现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流通效率。由此可见信息资源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高等学校教育管理改革的客观需要
高等学校教育管理改革与发展需要广泛而深入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管理职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及实际效能。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以及基于学生所产生的信息流。从高校内部管理结构来看,学生处、人事处及教务处等部门都有基础信息的采集工作,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信息快速共享,高校各部门管理人员能最大限度避免某些重复性工作,进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也能带动各部门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一)认知不足,定位存在偏差
在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部分高校存在认识不足以及定位偏差的问题。首先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过于片面,将信息化建设作为目的而非手段,单纯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校园网络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虽然构建了完善的校园网络,但是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并未发生实质变化,这就导致信息化管理的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出现信息化建设“中看不中用”的情况[3]。其次是定位存在偏差,高校教育管理者并未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的更新,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导致在实际管理活动中,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不足。
(二)存在“重物轻人”的思想
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不仅需要完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也需同步完善,而当下很多高校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物轻人”的思想,过度重视硬件设施的投入,缺乏对人才培养的重视。高校信息化建设要实现投入与产出的平衡,必须要在软硬件设施投入上齐头并进,否则必然会出现硬件设施完善,但无人可用的局面。高校教育管理者必须要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技术更新的过程,同时也是人才更新的过程,是一项以人为主要对象的现代化事业,并非单一的设备购置或系统搭建。
(三)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本质上是管理层面的改革,其主要目的是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核心,推动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革新,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完善信息化设施,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4]。然而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难以适应高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高校教育管理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范围广、内容杂,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必然会出现管理混乱、职责不明的情况,导致高校各部门之间的深入合作难以开展。
四、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信息化建设会导致高校管理机制、管理理念受到极大影响,从而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组织结构的重构与优化。因此,高校要正确定位信息化建设,也应完善人才保障及制度约束。
(一)正确认识和定位
首先,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要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这是促进高校教育管理水平提升的手段,并非是高校发展的最终目的。虽然,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必然趋势,但是在此过程中必须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高校教育管理者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教育管理活动服务。因此,信息化建设必须要紧紧围绕高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其次要正确定位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高校管理者不仅要意识到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更要客观认识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深层次价值,要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高校教育管理机制革新以及管理理念转变的促进作用。
(二)强化人才保障
在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固然重要,但同时也需要强大的人才保障,二者相互协调配合才能有效推动高校教育管理机制改革。信息化建设人才保障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技术型人才,主要负责硬件维护以及软件开发等工作,这需要一批高精尖人才;其二是专业的管理团队,要求其熟悉高校教育管理流程,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5]。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在软件开发方面可以选择自行研发或外包两种模式,但是无论选择哪种模式,都需要上述两类人才保障。首先,在硬件设施维护以及软件开发方面,无论在哪种模式下,由高校技术团队全程参与可以充分保障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及系统软件与高校的实际情况相契合,更具针对性[6]。其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高校教育管理专业团队全程参与,可以基于高校的实际需求建立完善的管理流程及管理规范。二者相互配合能有效推进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并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高效、流畅运行。因此,高校在必须要高度重视人才保障,人才培养应贯穿于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从而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三)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
随着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会导致高校传统的教育管理机制受到冲击。新的管理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及管理理念会替代传统的结构、模式及理念,同时传统教育管理制度也无法适应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需求。基于此,高校必须要加快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这是高校教育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的必经之路[7]。针对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高校应重构管理制度体系,在传统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的针对性及实际性,并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确保高校各职能部门高效协同合作,促使信息流在各部门快速流通,进而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
五、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是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趋势,也是高等学校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要正确认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和价值,高度重视人才保障,积极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进而实现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