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2020-11-24

读与写 2020年18期
关键词:笔记书写习惯

王 丽

(宁夏灵武市狼皮子梁学校 宁夏 灵武 750400)

引言

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初中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本文就针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这一问题,进行详细阐释!

1.培养学生预习和复习的好习惯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这两个环节,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几乎也是每个教师都会布置的教学任务。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开始阶段,我会带领学生进行课上预习,并且提出详细具体的预习要求。例如,首先要通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画出自己不认识或是不熟悉的字词,然后通过查字典的方式,在作业本上认真地书写生字生词。其次,反复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最后,带着老师提出的预习问题,去进步一理解和熟悉文章内容。例如在预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给学生提出的预习问题是:“老舍笔下的冬天有什么突出特点?”“文章中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美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通过阅读和思考,既为接下来的语文教学扫除了障碍,而且还有效帮助学生熟悉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为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后复习是一个对知识的巩固和内化过程。大部分的初中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往往存在很大的惰性,因此作为老师要做好检查和监督工作,小到一个字一个词,大到古文翻译、背诵等,都要一丝不苟,而且还要坚持不懈,只有老师养成好习惯,才会带动学生养成好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积累的习惯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往往对教材的文章分析讲解的过于详细,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即剥夺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权利,导致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参与文章的阅读、感知、思考等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纵容了学生的惰性,阻碍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而且还会严重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再加上课外阅读也往往是放任自流,或是因为繁重的学业压力而直接被取消。这都十分不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阅读何来语文。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激发其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经验和乐趣,从而养成勤于阅读的好习惯。例如,在学习《狮子和蚊子》这节课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阅读,即全体齐读、领读等,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趣味阅读,在强化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除此之外,老师还要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避免学生进行盲目阅读。例如在学习一篇说明文时,当学生初步了解了说文明的知识要点后,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拓展阅读,通过阅读其他精选的说明文,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加深学生对说明文体的总体把握。总之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做笔记的习惯

一直以来,语文学科便肩负着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教育的重大责任。中国的汉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种标志和象征,其需要我们华夏儿女代代传承和发扬下去。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作为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认真书写板书,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老师对汉字的敬畏。为了加强学生对书写的重视,我们要经常开展优秀作业展、精彩手抄报、书法展等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新的生字生词,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某个字诞生的渊源,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和敬畏,有助于其书写习惯的形成。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动脑、动口之外,还要动手,即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要求学生把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记录下来,做笔记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知识内化和升华的过程,还便于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对于课外阅读,鼓励学生摘抄好词好句,记录自己的成长点滴和感悟。为了激发学生做笔记的热情和兴趣,我们可以定期选择优秀笔记在班里进行展示,给大家树立榜样,从而更好地带动其他同学。

总而言之,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价值和影响。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积极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在实现语文学习过程的独立性和个体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从而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猜你喜欢

笔记书写习惯
上课好习惯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我的自然笔记(一)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