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探究

2020-11-24袁学芳

读与写 2020年18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核心素养

袁学芳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 江苏 苏州 215168)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1 什么是语文的核心素养?语文的核心素养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以及学习方法等。学习语文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学校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三大核心素养和三大核心能力。三大核心素养是指正确的价值观、先进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品格,三大核心能力是指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老师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很重要的。

1.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方便学生学习的工具出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学习机、视频教学、各种学习软件等,但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诱惑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没有办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比如手机、电脑游戏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介入到教学过程中,但是电子设备的介入正在让阅读教学面临危机。学生通过微博、微信、电子书等阅读方式代替了传统的纸质阅读,虽然微博、微信等电子媒介为人们提供更广阔,更便捷的交流平台,但是如今的网络鱼龙混杂,我们不能否认网络上有一些非常优秀的作品,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网络中还存在一些“毒瘤”,对于还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的小学生来说,盲目的网络阅读是致命的,因此,如何在现代化社会中培养学生有效阅读成为小学语文老师该思考的问题。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西方学者杜尔克姆指出学会生活不仅要有知识,还应该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智慧,而阅读是获取知识最多最快的途径,阅读是语文的灵魂,它可以让学生更快的提升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这就是小学语文阅读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探究策略

2.1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培根说过:“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本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由此可见,不管是读什么样的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而他们将所理解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又成为了他们自己的个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就是他们培养性格的阶段。因此,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成为老师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任务。但是有效阅读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由此可见老师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前提是教师先要热爱读书,然后做到以身作则,带领同学们有效阅读。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读兴趣,推荐合适他们的阅读书籍,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比如老师在上五年级语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时,这篇文章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华文化的憎恶,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老师在上课时要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和想象结合起来,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同时也让学生谨记屈辱历史,增强学生们的民族使命感和爱国精神,课后可以让同学们搜集一些有关的历史资料,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写一篇以爱国为主题的小作文。

2.2 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富兰克林也说:“过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由此可见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光读书不思考就相当于是眼睛过了一下书中的文字,而自己并没有一点收获,这种行为就是在浪费时间。在阅读过程中不进行思考就相当于是“行尸走肉”,更不可能从书中学到知识。阅读的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量,陶冶自己的情操,但是不假思索的阅读没有任何意义。因此老师要带领学生有效阅读,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比如,在上五年级的课文《太阳》时,同学们通过读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太阳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学习完这一课之后,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同学们写一篇有关未来的文章,让学生们想象,许多年以后太阳和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会发生什么变化?或者,许多年之后没有了太阳人们会怎么办?通过一篇文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3 培养学生的自助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达·芬奇说:“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不论做什么事勤奋是必不可少,但是小学生的自主意识还比较薄弱,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阅读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成为客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旨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老师在课堂起到辅助作用,传统的阅读教学都是老师分析学生听,这样的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养成懒得动脑思考的坏习惯,所以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体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比如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我”因为想买一本长篇小说到母亲工作的工厂里找母亲要钱,在那一天“我”看到了母亲工作的辛苦,当母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在“我”的手心时,“我”鼻子一酸,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那么瘦小,同时也觉得自己长大了。通过阅读和学习这篇文章让同学们明白母爱的伟大,老师可以问一下学生,在生活中有没有过让他们感到“鼻子一酸”的经历,通过这篇文章老师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有关母爱的书籍,比如,《感悟母爱》、《孟母三迁》等。通过阅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多阅读,多积累,避免让学生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情况。

总之,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还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好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更有效的阅读。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