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防守训练的探讨

2020-11-24王以政

运动精品 2020年7期
关键词:总体目标培养目标羽毛球

王以政

(广西球类运动发展中心,广西 南宁 530031)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普及度很高的体育运动。近些年来,我国的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培养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羽毛球运动员,但一些地方基层教练员对青少年羽毛球防守训练还不够重视,为此本文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

1 加强青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防守训练的意义

1.1 运动员防守训练水平的高低是影响羽毛球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羽毛球是对抗性很强的隔网比赛项目。近年来,随着世界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对于羽毛球项目越来越重视,在运动员苗子的选拔、高薪聘请教练、场地建设等方面都投入很大,尤其是在羽毛球技术的研究上,加大了进攻技术研究的力度,进攻技术越来越朝着“快、准、狠、活”的趋势发展,但是对防守训练关注得比较少。

防守训练在羽毛球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个进攻技术再优秀的运动员,如果没有过硬的防守技术能力,那他在比赛中一定会被对手抓住弱点,从而疲于应付,甚至会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丧失比赛主动权。一个运动员即使进攻再犀利、再勇猛,但是也有失误的时候,而防守技术能力不扎实,往往会导致整场比赛的失败。因此,开展羽毛球防守训练对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的发挥,以及夺取比赛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1.2 加强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防守训练对于提升运动员的综合竞技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懂进攻不懂防守的运动员是不全面的运动员。一个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必须进攻凶狠,让对手望而生畏、心存畏惧,而且防守严密有力,滴水不漏。目前,世界各个羽毛球强国都在大力培养综合能力强的羽毛球运动员,比如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国家,这些国家的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对我国选手造成很大的威胁。这些国家不仅注重进攻技能的提高,而且非常注重防守训练的强化。通常让进攻水平很高的运动员作双打多球训练的陪练,在这样高强度的强化训练中,培养出来了李宗伟这样的世界高手。我国的谌龙、林丹等世界级羽毛球高手,对防守训练也丝毫不敢放松。众所周知,进攻能得分、防守不失分才是一名超一流羽毛球运动员应有的水准。

1.3 强化羽毛球防守训练对于提升羽毛球比赛的观赏性具有重要作用

与足球、篮球项目相比,羽毛球在观赏性上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是由于羽毛球在参与人数和场地方面都比足球、篮球受限制,在互动性上也有一定的限制。但是近些年来,羽毛球运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人民群众的喜爱,羽毛球比赛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认可。奥运会羽毛球比赛、羽毛球世界杯、羽毛球世锦赛等大型赛事的举办,高清转播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对羽毛球的宣传力度空前提升,让羽毛球的观赏性得到了一定的加强。近年来羽毛球比赛观赏性得到加强的重要原因是羽毛球技术的大幅提升,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激烈进攻与稳健防守提升了盛事的精彩程度,给羽毛球运动增添了更多的魅力。从而使羽毛球比赛的观赏性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提升了羽毛球运动员的“明星效应”。如我国的谌龙、林丹、谢杏芳等高水平的运动员,作为我国羽毛球运动的明星代言,激发了更多的运动员努力提高自身的竞技水平,形成良性循环。

2 青少年男子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防守训练存在的问题

2.1 教练员和运动员对羽毛球防守训练重视不够

第一,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训练思想和观念的影响,我国的羽毛球培训机构对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培养目标以进攻为主,对扣杀等进攻技术和耐力技巧培训的较多,其中一些培训机构还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指向性十分明确,在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培养目标的理解和把握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现为:一是培养目标过于单一化。注重进攻技能,弱化防守技能,偏离了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要全面发展的要求。一些培训机构注重快速成才和成专才,这是必要的,但如果因此而忽视防守技术能力的培养,显然不利于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全面素质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培养中反映较突出的“缺腿”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不能不说与我国一些培训机构对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培养目标存在偏差有直接的关系。二是培养目标缺乏适应性,跟不上羽毛球运动快速发展的形势。从现状看,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但是一些省市的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培养目标长期以来几乎没有较大调整,滞后于世界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形势,稳定性有余而适应性不足。三是培养目标缺乏前瞻性,偏离了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创新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不断加大创新发展力度,但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培养目标没能适应人才长远发展的要求,致使培养的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缺乏应有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羽毛球运动创新发展的需要。。

2.2 防守训练时长短,缺乏创新意识

受传统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培养目标的制约,一些省市的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培养强调快出成绩、打造品牌,导致培养内容上呈现比重不合理现象。主要体现在:一是不能正确处理羽毛球防守训练相关理论与认知的关系,甚至有排斥倾向。二是不能正确处理进攻训练与防守训练的关系,防守训练得不到应有的地位,有时还当陪衬的角色。三是缺乏对羽毛球防守理论的认知,广博的防守理论知识常常被挤压的“豆腐块”,教学和训练时间得不到保障,致使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对防守方面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知之甚少,适应不了新时期羽毛球运动创新发展的需要。四是防守训练方法创新乏力。从目前来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些省市的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培养基本还是传统教学方式,传统教学理念仍占主导地位,教学方法创新明显不够。比如,对双打多球训练方法的研究和探索虽然受到重视,但成效还不明显;一些可借鉴的西方训练方法的推广还受到一定限制,推广力度还不大,落实不到位;联合培养的训练方法还没有走开路子。防守训练方法在创新上的乏力,必然制约青少年羽毛球人才质量的提高。因此,改革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传统培养方式方法是历史的必然。加强防守训练、创新传统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培养模式是大势所趋。

2.3 防守训练模式还不够科学

一是防守训练研究不够充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及一些因素的制约,羽毛球训练越来越突出力量训练和技巧训练,而在防守训练方面研究得不够,培养出的人才知识结构不完善,技能单一。比如,有的运动员在比赛场上进攻能力较强,但缺乏综合应变能力,适应性差,难以在瞬息万变的比赛中充分发挥进攻和防守上的优势。二是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培养渠道受限。近年来,羽毛球运动在我国得到了较好的普及,一些学校和培训培训机构纷纷建立了室内和室外的训练场,业务的训练人员越来越多,但是相对专业的培训机构来说还是不多。虽然有关部门提出开放式训练和培养的设想,并出台依托地方高校培养的规划,但这种培养仅停留在普及知识、强化训练上,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培养渠道还是偏少。三是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防守训练规律的研究不够科学。不能用现代体育学、现代训练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来指导我国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防守训练工作,缺乏高屋建瓴的整体把握和系统研究。另外,对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教育手段和实践性训练环节的创新研究不够,影响了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3 强化青少年男子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防守训练的对策

3.1 确立科学的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培养模式创新的总体目标,明确防守训练的正确方向

确立科学的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培养模式创新的总体目标,是保证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培养模式创新的首要问题。只有确立科学的总体目标,才能使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防守训练、培养模式创新有一个根本的目标取向,确保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此,需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确立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是确立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培养模式创新总体目标的基本前提。原则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培养模式创新总体目标的确立,关系着我国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队伍建设的质量,也关系着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要使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防守训练和培养模式创新的总体目标保持正确的方向,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激发自我原则。培训机构和运动员要转变防守训练传统观念,提高对防守训练的重视程度,强化运动员防守训练意识。运动员要自我加压,积极训练,科学提高防守训练强度。②坚持以中央和有关部门关于体育人才培养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和指示为依据,积极深化落实;③符合青少年羽毛球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④坚持从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培养的实际出发,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一方面,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不能跨级太大;另一方面,由于人的生理机能具有阶段性特征,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必须依据人体基本运动规律以及生理机能变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合理安排锻炼行为和运动强度,逐步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是要进行充分论证。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防守训练模式创新总体目标的确立极为复杂,决不能主观臆断、闭门造车,必须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如对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培养训练模式的现状进行调研,对防守训练模式的改革发展趋势进行探究,并进行充分的论证,以使羽毛球运动员培养模式创新总体目标的制定建立在翔实的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只有这样制定的总体目标才具有科学性,才不会偏离方向。

三是要抓紧制定防守训练模式创新总体目标。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防守训练模式创新的总体目标,关系到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培养改革发展的根本取向,对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培养模式创新的各项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向作用。如果方向不明必将对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创新进程产生不良影响。为此必须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以下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防守训练模式创新的总体目标:以建设体育强国为指导,遵循“需求牵引、通盘规划、突出重点、分类培养、整体推进”的思路,围绕“攻防兼优、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培养目标,融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提高素质于一体,施行整体优化,交互融合,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高素质新型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训练模式。

3.2 由单一型培养模式向复合型培养模式转变

在传统的训练观念影响下,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偏重于进攻培养模式,培养口径窄,界限明显,造成运动员在运动技能、知识结构上出现“瘸腿”现象,这和未来羽毛球人才培养需求不相适应。一些羽毛球运动员发展受限、在团队竞争中地位受到冲击和弱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进攻和防守能力比较单一导致的。

在体育科学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以及知识体育新时代下,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任务愈加紧迫。为此,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创新,首先要将单一型培养模式转变为进攻防守复合型培养模式,以此作为创新的着力点,以适应“通才教育”的大趋势,通过多种途径的综合运用,实现由功利化训练向素质化训练的转变,积极探索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专才和通才综合优势兼备的新型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培养模式。

3.3 由封闭型培养模式向开放型培养模式转变

传统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防守训练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程度的封闭性,这在前面的论述中已有所涉及。如果继续“自闭桃源称太古”,满足于现有的培养规模和方式,则会使青少年羽毛球人才建设走进“泥潭”或“误区”,无谓的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却看不到任何效益,丧失更多的机会成本,那将是中国体育的重大损失。

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一支不善于利用外部环境和条件的队伍是愚蠢的体育队伍。在加快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训练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只有“善假于物”,把握现代体育教育训练开放性的基本特征,不断提高羽毛球体育训练教育的开放性程度,打破原来“条块分割”的局面,将办学和训练功能重新分解和组合,使体育教育与国民教育相融合,才能有力推进青少年羽毛球人才开放型培养模式的创新进程。为此,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培养模式创新必须把由封闭型培养模式向开放型培养模式转变作为创新工作的重点方向,切实构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开放型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防守训练新模式。

4 结语

羽毛球防守训练对于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防守训练模式一定要在训练理念、训练方法、训练模式等方面有所转变和创新,为我国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青少年羽毛球人才。

猜你喜欢

总体目标培养目标羽毛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羽毛球
牢牢把握总体目标
打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湖南烟草信息系统安全现状和建设总体目标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