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民办高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预防措施研究
2020-11-24王全法程广振郭仲希万文博
王全法 程广振 郭仲希 万文博
苏州大学 江苏 苏州 215051
1 前言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肩负着促进亿万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使命,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和谐幸福,关系着国家富强和民族兴旺。学校正常的体育活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对抗性和危险性,难免会发生伤害事故。据调查,近年来在江苏省的14所独立民办高校中就出现过多起严重的体育伤害事故,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很大伤害,同时也给学校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及负面影响。基于此,本研究以学生体育意外伤害事故为切入点,寻找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方法,为独立民办高校最大限度降低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提供建设性建议和意见,推动高校体育稳步健康发展。
2 独立民办高校体育运动中常见的意外伤害
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意外伤害经常发生,一般都以急性损伤相对较多。发生的运动损伤主要有:擦伤、撕裂伤、关节韧带损伤、肌肉拉伤及挫伤、骨折、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脑震荡、运动性休克及猝死等。擦伤是学校体育活动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损伤程度最轻。损伤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皮肤受到外力摩擦所致的皮肤表面损伤。主要症状为伤处可见出血或组织液渗出。撕裂伤也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在对抗性激烈的运动中尤其以头部和面部的撕裂伤最为多见。学校体育活动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就是关节韧带损伤。肌肉拉伤及挫伤也是体育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骨折是较为严重的运动损伤。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一般较少发生,这是一种慢性损伤,主要在于参加体育锻炼时间较短的青少年群体。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小腿肌肉持续运动,骨膜持续被牵拉而造成骨膜与骨之间的粘连状态遭到破坏,并且得不到较好的放松休息而造成的。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小腿前侧疼痛。腰部扭伤也是体育运动中比较常见的损伤。运动性休克及猝死是一种极其严重是损伤事故,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最关注的重大问题,更是体育工作者最困惑极待解决的难题。
3 独立民办高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
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体育可有可无,平时讲讲重要,忙起来可以不要,尽管学校都有成立了类似于“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的组织,有学校一把手亲自挂帅,但体育工作在学校中的地位还是很低。加上教师人数少工作压力大,在这方面投入的精力有限,缺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体育安全教育。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就养成了对体育不重视,导致运动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参与运动的学生人数较多,水平参差不齐; 运动前准备活动安排不合理体育运动中运动负荷量过大; 参与者生理、心理状况不佳; 运动技术动作不规范; 运动项目选择不当;缺乏正确有效的保护;不良的气候条件;场地、器材、装备不规范等都是引起运动损伤的可能性因素。
4 独立民办高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4.1 加强思想教育,强化体育安全意识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学校体育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养成“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良好生活习惯。体育安全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学校都要建立“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等类似机构,有校长一把手负责,从组织源头上保证体育工作健康安全顺利进行。加强制度建设。要制订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做到责任明确落实到人,有章可依有法必究,提高每个体育工作者(包括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性,从制度上保证这项工作能持续发展。扩大宣传途径提升效率。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在网络平台上,定期或不定期推送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安全教育的信息和知识,提高每个人的体育安全意识。在新生报到的第一周,可以发放一些宣传画册,让学生自学或利用班会,进行宣讲,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可以举办安全活动日,开设体育安全专题活动,聘请专家、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加深印象,提升安全意识。可以利用学生上第一堂体育课机会,有老师进行全面或重点讲解体育安全的有关知识及要求和注意事项,使每个学生都能重视体育安全这一重大问题,强化安全意识,尽量减少或避免体育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
4.2 加强对学生的分类指导
对参加的项目分类。据调查,目前独立民办高校各有特色,开展的体育活动项目较多,可以把这些项目分成几大类。如: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类,每一类都有对应的要求、有哪些风险及适应于那些学生参加等具体要求。尤其是对课外体育活动或班级之间的比赛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对参加的学生分类。按照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技术水平进行合理科学分类,可分成非常适合、适合和基本适合三类,尽量把水平相仿的学生安排在同一组,正确引导学生参与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提高学生参与热情,使之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特殊项目专人指导。对技术及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对抗激烈的运动项目,如滑板(包括轮滑)、橄榄球等运动项目要有专职教练员进行全面指导,有针对性的开展训练,才能有效提升训练效果,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4.3 科学合理做好准备活动
活动时间。准备活动一般为15-20分钟(对于专业水平的运动员可达30分钟左右),通过对身体各关节的肌肉活动加速血液循环,使肌肉得到足够的血液,提高其强度和灵活性,为正式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量。应根据个人身体素质、场地气候条件和教学训练的情况而定,一般达到开始出汗即可,要适中,活动量过大容易产生体能透支,影响运动成绩。活动内容。准备活动内容既有一般活动又有针对性训练。开始阶段一般以慢跑和拉伸为主,尤其是在准备活动最后部分,要与正式运动的内容紧密联系,对正式运动中负荷较大的易伤部位,要特别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已伤部位的准备活动更要谨慎小心,防止损伤事故的再次发生。
4.4 严格控制运动量。控制运动心率
目前常用而又简便的控制运动量的方法是控制心率。最大心率:一般人员的最大运动心率的计算方法为:X=220-年龄;经常锻炼人员的最大心率X=220-0.8X年龄。适宜的运动心率:运动时的适宜心率X=(220-年龄)x0.8或x0.6之间。尽量做到把心率控制在适宜心率范围内,有利于身体健康,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疲劳的恢复程度:目前在体育界都在采用这种方法来控制运动量---肌肉的延迟性疼痛原理,提高训练效果。衡量运动量是否过大的标准,就是在一次大运动量训练结束后相隔较长时间未进行锻炼,过1-2天后再运动时,感觉肌肉的酸疼程度,此时如仍然感觉到酸疼,说明运动量过大。
4.5 加强运动过程的保护
主动保护。主要是针对学生自身而言,当发生突然摔倒、空中落下、身体失去平衡等情况时,要学会利用人体解剖特点,通过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如团身或翻滚等动作来减少对人体的冲击力,避免更严重的伤害事故的发生。被动保护。主要是指当危险发生时,通过他人或利用其它保护器材,如保护绳索、环、带等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对人体的冲击力,减轻损伤的程度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4.6 加强医务及运动场地安全卫生监督
加强学生身体检查。学校是学生健康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对学生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对于心血管系统患有各种严重的慢性疾病的人,更应加强医学观察和定期或不定期的体格检查。坚决杜绝伤病患者参加400M以上或运动强度较大的跑步等活动,如体质健康测试中800M或1000M测试。身体缺乏训练的人,也应该尽量避免参加剧烈的运动或比赛。尤其是举行大型运动竞赛的前后,对参加中长跑项目400M以上距离的男女学生都要进行严格的针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进行的补充检查或复查。加强自我医务监督。学生平时也要做好自我医务监督,一旦发现身体有不良反应时,要认真分析原因,并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要严格控制运动量,更不宜练习高难动作及对抗性激烈的活动。加强对运动场馆、器材和设备的检查。在上体育课、课外活动和竞赛前,有老师或管理人员对体育场馆、设备和个人防护设备(如护膝,护腕,护踝等)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认真安全的检查和管理,对不符合体育安全及卫生要求的器材设备该换的换,该撤的撤,该修的修,不能留死角,坚决杜绝安全隐患,避免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