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衔接打基础 立足发展抓落实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工作探究

2020-11-24高台县城关中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例题导图习惯

○ 高台县城关中学

从小学跨入中学是学生孩童时代的结束,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转型阶段。从小学六年级升入七年级,学生有一个普遍感觉,就是数学难学了。许多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有的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工作做得不到位。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做好学习习惯的衔接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前提。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知识相对比较简单,学生课堂内就能完成学习任务,他们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升入中学,随着所学科目、数学知识点和课堂容量的增多,要学好初中数学,学生必须养成课前积极预习、课后主动复习,并对知识自主拓展、延伸的习惯和意识。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要做足课前预习功。数学预习不能仅限于看看书,要做到“五个一”。即,读一读:逐字逐句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画一画:画出重点理解的内容,标出不理解的,以便课堂中有针对性地听讲;做一做:在看懂课本例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尝试着做一遍,以便加深理解;练一练:养成预习后尝试着完成课后练习的习惯;梳一梳:梳理预习情况,整理懂的、不懂的以及存在问题的地方。

其次,要形成自我约束意识,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教师要适时地将一些要求通过科学的方法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形成习惯,并自我约束。

最后,要形成良好的作业意识。初中课堂容量大,大量的作业要靠课后完成。由于科目增多,学生如果缺乏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对作业应付了事,就会使得课堂中遗留的问题逐渐变为后续学习的“绊脚石”。因此,把好课后作业关,形成良好的作业意识非常重要。要做到这一点,仅仅凭借教师个人的力量还不够,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做好督促与引导工作。

二、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小学阶段教师分析得细、讲得全,学生学习全靠教师督促。到中学阶段,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很多知识需要学生课后自己“嚼细嚼烂”。可见,高效的学习方法是打开有效衔接的第一扇门。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工作。

一是让学生学会有计划地学习。一天的学习紧张而繁忙,如果没有合理的规划,学生容易成“撞钟和尚”,不会自己合理安排。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做好一天、一周、一月的学习计划很重要。例如,有计划地预习、练习、及时地复习、有计划地查漏补缺。

二是训练学生用思维导图对所学知识图分块巩固与加强。七年级数学知识点相对琐碎,学习范围广,通过训练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知识串联成知识网络,对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节课结束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课堂内容;一个单元学完后,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用图示呈现知识间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要翻阅课本,查找资料,重建知识结构群,进而达到巩固与强化的目的。

三是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有规律和方法可循的,只要学生善于发现、总结,就一定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如,数学课本上的例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示范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教材例题,提炼并总结思路、方法,让学生透彻理解,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做好教材内容的衔接

教师要研究教材的联系,找到衔接点,并对学生说明。比如,将初中数学知识的特点:哪些是小学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哪些是全新的知识、哪些知识重点在哪个时间段学习、将用到哪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例如,数的范围的衔接,小学阶段接触的是正整数、分数、小数、负数,初中数的范围扩充到了有理数领域,数的运算也同时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上升到了乘方、开方运算。但所有的运算中四则运算是基础。学生明白了小学和初中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就不会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会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新知识。

总之,做好六七年级的数学教学衔接工作,是七年级教师教学的重头戏。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并从行动上落实,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生活。

猜你喜欢

例题导图习惯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