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材“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研究

2020-11-24兰州市第四十五中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名著课外阅读

○ 兰州市第四十五中学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的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初中语文教材在阅读教学中设计的“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课型结构,让语文课更加重视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本文主要通过探究“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有效模式的建构,为当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些积极思考。

一、教读教学模式

1.课前准备。学生在每节新课之前按教师要求预习,包括学生朗读课文,查写作者的背景资料及课后生字词的解释,做概括、赏析、质疑等形式的课前批注。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语文学习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制订每一堂教读课要完成的具体目标。

2.课堂施教原则。教读教学课堂实现预定目标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不可一概而论。这里我们应该围绕教读文本思考“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从内容、写作方法、中心主旨三方面切入,围绕有效课堂教学的四个原则去实施教学。一是体裁确定教学内容原则。二是素材确定教学方法原则。三是语文阅读知识体系构建原则。四是尊重学生独特阅读感受原则。

3.课后巩固。教读教学的有效性还体现在课后的巩固上,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说”“读”“写”“背”“练”,即演讲辩论、比较阅读、拓展性写作、背诵、阅读习题训练,这无疑是对教读成果的一次检验和提升,培养了学生阅读的迁移、创新能力。

二、自读教学模式

1.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在教读课预习的基础上,增加对“旁批”和课后“阅读提示”的学习、思考和对本单元教读课知识的复习。教师除了注重制订教学目标并确立突破目标的方法及教学组织、实施过程外,还要用一定的方法检验教读目标的达成效果,检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2.课堂施教。一是自读教学模式。迁移拓展式:要求教师精心按教读课设计,但目标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将知识的学习从教读课迁移拓展到自读课,或通过和教读课进行比较阅读,从而突破自读教学的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问题设计式:即教师以问题为导向,依据自读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及课文旁批、阅读提示及学生实际能力,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若干问题,引领自读教学的实施。解答疑问式:教师以引导、交流为主要方式进行答疑,从而提高自读课教学效率,突出学生自主阅读的主体性。

二是自读教学方法。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巧妙利用学生乐于合作探究的心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自读课文的教学内容进行合作探究。也可以开展小组之间的知识交流、朗读、绘画、表演、演讲、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增加学生阅读的感情投入。

三、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1.教师推荐名著,增加阅读兴趣。教师在学生阅读名著前应扮演一个“领路人”的角色,针对学生兴趣特点、阅读能力、名著阅读教学目标等,给予学生名著艺术特色赏析及阅读方法的指导,增加学生名著阅读兴趣。

2.传授阅读方法。课外阅读可以分三轮进行:第一轮可以让学生先浏览再精读,或先跳读再整本书阅读,目的是让学生对名著有一个整体印象;第二轮可以采取批注阅读法,让学生自由灵活地做批注,对语阅读知识拓展迁移;第三轮可以采取读书笔记法,让学生或者摘录、品味,或者运用索引法对文意进行概括,或者从科学视角、观点批判阅读内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3.检验阅读效果。分享阅读感受是很好的检阅方法。从时间上说,可以是名著阅读结束前,也可以是全班名著阅读结束后,前者营造阅读氛围,后者是对阅读效果的一个大检验。从形式上,阅读交流会可以辩论、演讲、手抄报、名著知识、课本剧表演等方式开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从内容上,可以对名著导读里的“专题探究”开展讨论,也可以引导学生比较视频和原著的异同,增加学生对原著的理解。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任重而道远,“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已然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保持足够的耐心、恒心,更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名著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