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2020-11-24山丹县陈户镇新河小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价值观法治核心

○ 山丹县陈户镇新河小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时代要求。要想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全社会普及,必须要从基础教育阶段抓起,即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进行有意识地渗透与讲解,围绕社会主义建设提升学生认知,规范学生行为,发展学生思想观念。具体来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

一、深挖教材,合理把握教学资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自然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在教材编排的始终。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应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程中的渗透与体现,并结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探究思想观念渗透的侧重点。此外,还应依据具体课程内容,分析其呈现的核心思想,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例如在“爱国”这一主题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研究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材,并从“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骄人祖先灿烂文化”等章节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国土的神圣,中华民族一家亲对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意义,以及汉文字、古代科技、中华传统美德对国家建设、民族发展的影响,进而为“爱国”主题的渗透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二、明确目标,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优化能够引导学生学习的侧重点,启发学生在情感认知发展中把握方向,提高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应侧重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并将价值观念融入于知识目标、能力及方法之中,确保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例如在《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围绕学生发展确定多重目标:了解良好秩序对于建设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明确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人人有责的道理,提高参与公共生活的积极性;主动观察社会现象,尝试用合法、合理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目标将“文明、和谐”“公正、法治”等内容渗透于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建构之中,对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指引方向。

三、优化过程,灵活教学渗透方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需要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体验建立联系,避免机械的灌输与讲解,确保学生在自主参与,从内心认可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并为内化与践行奠定基础。例如“和谐”这一主题的渗透中,教师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出发,针对《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进行教学设计,教师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则关于“白色污染”的广告,启发学生回顾生活,主动说一说生活中所见过的“白色污染”,并初步理解塑料袋、塑料包装等污染物引起的环境问题;接下来,采用拟人语气,让塑料进行自我介绍,并从生活视角出发了解塑料的特征与用途,启发学生对塑料的辩证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回归主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重新认识“白色污染”,说明随意丢弃塑料袋的危害,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使用;最后,倡导“减塑行动”,激励学生参与行动设计,规范自我行为,深化对和谐社会的认知与思考。

四、拓展思路,塑造学生思想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规范与标准,并在思想升华中自觉规范行为,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中来。基于此,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应拓展思路,强调实践内容的设计,围绕传统文化、社会风俗、爱国教育、公益活动等主题,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在实践中消化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主动担负起社会责任。

总之,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构建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指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对教材的挖掘与分析,探索教材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内容;完善教学目标,侧重学生的情感价值发展;创新教学指导方法,深化学生对价值理念的体验与感悟;拓宽实践探究,引导学生在社会参与中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价值观法治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