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探析

2020-11-24镇原县南区小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意识交流

○ 镇原县南区小学

创新思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是创造性学习知识的具体体现,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然而,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来说,要突破固有思维的限制,结合已有知识,创新地思维非常不容易。这就要求教师要营造创新的氛围,搭建创新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机会,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随着教学活动的推进,逐渐得到提升。

一、教师的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

小学生往往对教师有一种崇拜心理,教师的言行是学生模仿的蓝本。从这个意义上分析,教师的创新行为、创新意识必定会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直接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不断修炼自己,提升业务能力,以新思想、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在教学中不断实施创新教育。这里的“创新”不仅包括教学理念的创新,还包括教学方法的创新,更包括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理念的创新是指,教师积极学习新课改提倡的新思想、新理念,掌握其精髓所在。在教学中,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以其精髓指导教学方案的设计,使其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指,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可以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以开展小课题的方式进行;还可以在生活中实践,和父母一起总结、归纳等。教学内容的创新是指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改编、整合、调整和完善,使之更适合自己的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利用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机会

在开放式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尽情地发散思维,在对知识透彻理解的同时,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可见,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创造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当然,这里的“尽情发散”和“丰富想象”不是毫无根据的天马行空,更不是盲目的异想天开,而是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创新。

比如,教师教学完一个知识点后,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提出具有挑战性、启发性、针对性、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的问题后,鼓励学生大胆地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之后,学生之间互相讨论,验证自己的想法。如此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并能够领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方法,进而实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要积极鼓励,即使有理解上的错误或者思考不全面的地方,也要积极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行为和勇气,并委婉地提出中肯的意见或者建议,为学生纠正错误想法提供指导和帮助。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助力

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通过合作学习展开。由此可见,合作交流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就要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上下足功夫。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1.营造合作交流的氛围。合作交流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互动的重要形式,很多活动都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教师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他们从内心真正认同合作交流。

2.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学时,教师要选择大于学生个体能力、小于集体合力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进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其体会到合作交流的益处,从而逐渐产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教师的积极参与也是调动起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性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不能置身事外,而应该巡回走动,在学生思维的卡壳处、讨论偏离主题时、讨论氛围不够友好时,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

4.对合作学习的结果要及时评价。评价学习结果不仅仅是为学生明确指示,更重要的是表明教师的态度,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在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结果时,不仅仅关注合作讨论的结论正确与否,还要关注学生合作讨论的过程,尤其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想法的学生或者小组,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以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信心。

总之,要学好初中数学知识,学生要拥有较高的创新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创新思维的氛围、搭建创新思维的平台、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当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很多。教师要多归纳总结、善思考创新,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意识交流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培养思维能力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培养思维能力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