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举措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020-11-24天水市麦积区潘集寨学校

甘肃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文意工具书文体

○ 天水市麦积区潘集寨学校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让师生感到棘手的问题,分析每次的测评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模块中失误都有很多。因此,要想突破阅读教学这一难题,就需要从学生这一主体入手,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勤查工具书,养成习惯

阅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扫清字词障碍,如果连字词都不认识,怎能谈得上深刻理解呢?因此,读准字词是阅读理解的第一步。这就要求教师经常提醒学生,在阅读时准备好字、词典等工具书,碰到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词,养成勤查字、词典的好习惯,坚决摈弃懒惰陋习。很多学生在阅读中因为懒惰,将不认识或模棱两可的字词随意放过,或读半边字,或凭印象去读,导致字词的误读,给理解文意带来困难,造成理解歧义。有些字的读音会因学生不重视而被误读,并在与人交流中闹出笑话。因此,勤查字、词典等工具书是扫除阅读中字词障碍的重要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好习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二、了解作者,加深理解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就必须引导学生多方面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或写作意图,因为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了解作者,可以让学生从了解作者的创作特性入手,如语言风格、构思风格、选材特点等等;了解创作背景或意图,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注解,多途径查阅作者的生平简介。要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网络强大、快捷的优势,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意,从而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学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朱自清的《背影》、曹操的《观沧海》等,不了解诗人当时所处的现实环境及心境,是不容易准确而深刻把握作品的主旨和意图的。

三、加强朗读,培养语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千百年来人们总结出来的宝贵读书经验,充分说明了多读书的好处。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如古今中外的经典散文、诗歌、戏剧、议论文等等,引导学生加强朗读、美读,是训练、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师要指导学生特别注意朗读技巧,包括重音、停顿、语气、快慢、节奏等,读出韵味来,而不是走过场,读一遍要有一遍的收获,要有更进一层的感悟。要求学生细心感悟和体会文章的语言美、音乐美、结构美、意境美,这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本领。

四、手脑并用,提高效率

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既动口,又动手动脑。动手,就是拿起笔对重点字词句段或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圈点,增强视觉刺激,引起阅读注意或事后备查。教师最好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随时将优美句段摘抄下来。动脑,就是在每读完一段文字之后,要及时思考文意,把握关键词句。读完全文,让学生掌握快速、准确提取文章主要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努力寻找中心句段,以便快速理解全文。学生如能形成习惯,必将提高阅读效率,进而增强阅读能力。

五、类比阅读,总结规律

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各种不同文体进行类比阅读,并不断总结规律,探索方法。阅读不同文体,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议论文、说明文,要抓住文体及结构特征。比如,中国古典诗歌多数的规律多是前写景,后抒情议论;散文的规律多是形散神聚,以小见大,以抒情散文多见;小说有几个要素;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说明文有说明的方法及顺序等等。只有加强对不同文体的类比阅读训练,不断总结规律,才能积累经验,真正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六、广泛涉猎,厚积薄发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凭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课外、校外,利用零星时间及机会,积极主动阅读报刊及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开拓视野,汲取有益营养,为课内阅读提供丰富、新鲜的素材,进而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总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在主体引导和训练方面想一些合理、高效的方法,会大大提高中学生的阅读效率,提高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文意工具书文体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工筆文意之大化——关于田禾虎画风格元素特征的分析
表达准确,文意清晰
好风凭借力伴我泛书海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工具书的指导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借你一双明亮眼,力拨迷雾见阳光——破解文言文文意理解常见设错方式
文体家阿来
网络时代工具书阅览室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