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差异化管理的运用

2020-11-24高台县巷道镇正远小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个体班级管理

○ 高台县巷道镇正远小学

差异化管理最早是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被普遍运用在企业的管理之中,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尊重个体的个性差异,其管理模式是运用多元化管理思维充分挖掘和激发个体的内在潜质,使个体的特点和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1]。近年来,差异化管理被部分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应用于中小学班级管理中,提倡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建立班级多元化发展目标,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中小学生的独立性。在具体的管理措施上主要从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活动机制建设、班级管理体制建设等角度入手,以提升中小学班级管理效率,促进班级管理目标的达成。

一、当前中小学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传统、陈旧的管理理念影响,当前很多中小学班级管理存在重集体发展、轻学生个性发展的现象,再加上部分教师缺乏管理方法的创新,造成班级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1.忽略学生个性差异,易产生抵触情绪。中小学生性格处于发展之中,个体本身未能定性,个体间的差异也较大,不像大学生一样沉稳。这个群体在这个阶段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更加活泼好动[2]。教师在对这一群体进行管理时,不容易准确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在管理上往往凭自己的主观臆测进行,导致学生在被管理中因为误解或者被忽视而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和情绪问题,进而对教师的管理有抵触情绪。因此学生个体得不到有效的管理,自身的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得不到培养和发展。

2.学生参与度低,无法得到发展。班级管理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需要教师,班干部和学生三个个体之间的配合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且只有把细节把控到位,才能实现对班级管理的高效管理[3]。然而在实际的管理中,往往只有教师能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进去。只有班主任参与的中小学生班级管理不能切实做到对每个学生进行差异化的管理,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无法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挖掘自身的潜能,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3.师生互动弱,班级管理效果不良。在中小学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差异来设计不同的管理方案,既能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又能在有效的管理中纠正学生不好的行为。然而在实际的管理中,大部分的教师管理观念依然非常的陈旧和落后,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习惯性的大包大揽或者独断专行,很少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缺乏师生间互动和交流。长此以往,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班级管理势必取得不了好的效果。

4.差异化管理应用差,班级管理效率低。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大多数教师都存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不一致的问题,不能把学习到差异化的班级管理的理论在班级实际管理中真正有效、灵活地运用起来。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未能有效明晰学生个性和能力差异,不能根据学生的能力来安排相应的任务,学生既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也不能完成教师的安排,让学生丧失信心的同时,自己的才能也不能通过有效的管理被挖掘,造成管理的效率低下。

二、中小学班级差异化管理的价值分析

尊重每个人的差异,利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来对个体的潜能进行有效的挖掘,能够人尽其用。实践证明,差异化的管理被中小学班级管理所引用后,通过差异化的管理模式,中小学班级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更好地得到解决,具体来说中小学班级差异化管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学生个体参与班级集体管理的积极性。在班级管理中,差异化管理可以被理解成“贴标签”管理模式。作为班级管理的“领导者”,班主任首先要对本班级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然后依据学生的性格特征、专长和个体意愿,给他们安排合适的岗位。如对于性格活泼开朗、又较有艺术细胞的学生,可以担当文艺委员的职责,负责编排和组织班级的文艺活动,创作出丰富多彩的班级文艺活动形式,促进班级成员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2.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班级管理是班级差异化管理的实施准则,在这种管理准则和管理模式下,不同个性、不同性格的学生都得到老师的关注,认可和鼓励成为学生管理的主要呈现形式,更容易营造出宽容和谐的班级氛围[4]。班主任是可以信赖的朋友、同学是亲密无间的伙伴,学生在管理和被管理中不会产生过大的压力,采用理解和引导的形式对待学生的错误,让犯错的学生感到谅解和尊重,不会造成在传统惩罚和指责为主的管理方式下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阴影的现象,学生有问题也会积极主动和同学、老师交流,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

3.增强班级凝聚力。依据学生个性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特征前提下的差异化班级管理模式需要建立“一人一策”的学生管理策略,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实施时,对于一些课堂纪律差、爱搞小动作学生,可以因势利导,给予他们重任,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对于一些活泼好动的学生,让其担当班级劳动委员等,承担起班级义务,逐步改良他们的习惯。这种管理模式更能令学生信服。学生们紧密团结在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班集体中,整个班集体拧成一股绳,使班集体成为一个具有较强凝聚力的团队。

三、差异化管理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有效应用的策略

由于家庭背景以及成长环境和性格的不同造成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非常的明显,在中小学的学生管理中也要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来实施不同的管理方式,从学生的发展情况入手,根据学生的心理情况和性格特点,转变传统的班级管理观念,采用新型的差异化的管理方式,以提升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发展。

1.更新班级管理理念。在传统的中小学的班级管理中,教师的管理占据主要的地位。但在当前国家教育新的形势下,对中小学生的教育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也应该采用新的管理理念。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学生,从每个学生的特点出发,来制定相应的班级管理方案。其次,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时刻把学生放在班级管理的首要地位,在班级的管理中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在长期的管理中帮助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用“爱”来教育学生,在班级的管理中融入对学生的“爱”,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得到成长,让学生在管理中时刻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比如,在学习“在做中学”思想和“实践促进能力发展”思想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进行体操表演,另一组进行趣味动作表演,让学生在课上、课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表演,既可以满足这一阶段学生爱动的特点,又能发挥学生的表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班级的管理方法要有针对性和灵活性。中小学的班级管理面对的群体都是未成年人,身心还没有发育完全。思想、心理等各个方面还不成熟,教师在对其进行管理时不能用成人的眼光进行要求,要根据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来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也要采取灵活措施来对他们好的行为进行鼓励,让他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保持。奖励的措施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精神奖励,比如在图书借阅的时候,可以让表现比较好的学生享有优先借阅权;对于拾金不昧或者对他人有帮助的同学可以给予相应的奖状、奖品等;对于不爱说话的和比较调皮的学生,教师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其进行指导和鼓励;对于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主动的了解其原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带领他们投入到班级的管理中,帮助学生来了解目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积极寻求先进的管理方案,引进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实现对中小学生的有效管理。

3.建立班级管理的师生互评制度。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中,作为班主任和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长、关联性大,最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他们的错误行为习惯,教师应该及时进行批评教育,使他们不良的行为习惯能够及时得到纠正;学生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是班级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是否有效的践行者,对于教师现行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切实有效应该及时给教师反馈。因此,建立师生互评的平台,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能够及时补充和优化班级管理中的不足之处,使班级管理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方法更加灵活和有效,促使班级在差异化的管理下实现管理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发展进程中,教育主管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和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必然要与时俱进。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中,中小学属于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管理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中小学之间的个体差异问题是不能回避和忽略的,在中小学生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引入差异化班级管理理念,通过差异化管理来实现学生的有效管理,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摆脱不良的心理问题,平稳地在人生道路上走下去。

猜你喜欢

个体班级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班级“四小怪”
不称心的新班级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