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德育”在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中的运用

2020-11-24兰州现代职业学院

甘肃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高职

○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基于场景应用的网络环境为开展德育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将不良网络信息和负能量经过互联网的包装后携带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给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诸多难题。那么,如何正面引导、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弱化互联网的负面影响,提高学生在新技术环境下的免疫能力,是“互联网+德育”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所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初探“互联网+德育”在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中的运用。

一、“互联网+德育”的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学校互联网出口日志管理数据分析,中高职学生每天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都在6-8个小时以上,其中查阅专业学习资料的占比非常小,大多数沉溺于网络交际、影视娱乐和新媒体短视频的浏览。可见,互联网在为学生提供便利信息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形成。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下的学生大多数年龄在15-21岁之间,年龄跨度大,自律能力、辨别能力和人格发展尚未成熟,与普通职业教育相比形成了全新的班级管理和德育管理需求。对于涉世未深的学生而言,互联网上匿名性和虚拟性的内容容易对自身品质的形成产生消极作用,淡化上进心和责任感,其意志、品质、自制力、交往能力更加脆弱,社会责任感更加淡薄,校园贷、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等网络安全隐患比比皆是,很容易引发网络道德危机。

二、“互联网+德育”的实践与应用

1.笔者所在学校“互联网+德育”的实践运用。笔者所在学校基于1所高职和8所中职院校共同搭建的区域职教云平台,主要功能包括学生管理应用系统、消费应用系统、考勤应用系统、思政课程应用系统和心理健康拓展功能应用系统等模块。形成了一套基于“互联网+德育管理”的模式体系,实现了个性德育管理、学生德育功能应用和心理健康辅导的应用平台,将平台建设成学生德育工作的支持平台、教师德育课程和德育管理建设的工具平台、德育工作的考核评价和心理建设应用平台。满足管理者、教师、学生对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需求,体现了“以用为本、持续更新”的共享理念,实现了动态的“互联网+德育”应用场景。

2.利用平台加强德育宣传培训。通过学校搭建的交流平台和移动端交流工具及时发布德育宣传资料,利用学校网络在线培训平台针对不同年龄段和年级的学生制定德育知识培训网络课程,量化评估学生学习德育课程的有效性。引入互联网德育管理平台和数据分析系统帮助中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人生目标,确立职业目标。班主任和德育教师以生活导师的身份进入学生创建的微信群和QQ群,在线解决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为自己制订切实可行的生活学习目标,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3.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上网观。依托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优势,开展“师师配合、师生共建和生生合作”的网络德育宣传新方式,形成以“专业教师引导—高职学生设计—中职学生制作”的开发团队。利用微课、慕课和小视频,制作整理完成学校网络德育资源,及时发布有关互联网教育的趣味故事、互联网应用小技巧、互联网应用活动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上网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的真正功能和作用。

4.发挥网络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互联网+教育”为学生打开思维的同时,也给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基于信息化手段的“互联网+德育”工作开展,全面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效率和水平。面对办学环境、一体化培养模式和学生全新年龄结构的教学挑战,德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利用好互联网的有利优势,让互联网为德育工作提供助力,加强中高职一体化的德育建设,创建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新班级管理模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当下,“互联网+教育”的环境逐渐成熟,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德育工作必然会面临新的问题,积极探索德育新机制、新途径,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作为一线的德育工作者,必须积极发挥互联网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全力应对问题与挑战,消除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消极影响,让互联网成为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知识舞台”、健康人格形成的“成长舞台”、创新创业能力达成的“展示舞台”。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高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