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1-24永登县上川镇福彩小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委托监护人儿童

○ 永登县上川镇福彩小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在农村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群体即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和相应的家庭教育,已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的群体数量逐渐增多,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新问题,也是农村学校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农村教育的长远发展,也关系到家庭、社会及民族的长远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所以,只有解决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农村学校的教育发展瓶颈才能得到妥善解决,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才能落到实处。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育主体缺失。一般情况下,父母与孩子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代沟偏小,其文化素养相对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较高,思想和视野比较开阔,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孩子的家庭教育自然由父母指导完成。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为了增加收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在城市又由于学习费用、租房等原因无法将孩子带到身边一起生活,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由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委托监护人照顾。这些被委托监护人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思想方法与现阶段教育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有效引导孩子学习、生活,也不能解决孩子在情感、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加之大多数老人对孩子的溺爱和放纵,孩子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管。诸多原因,造成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

2.情感教育缺失。由于亲情教育主体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完整家庭该有的心理健康和情感教育。一方面,很多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心与温暖,性格开始变得孤僻、偏执,甚至暴躁,不爱与人交流。从开始对父母的期待和想念,到后来变成了失望,有的甚至产生了怨恨的念头。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孩子的父母,为了弥补这一缺失,尽量满足孩子在金钱和物质上的需求,加之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的影响,逐步演变为不断向父母索要金钱或物品,变得自私。丢失了宽容、尊重、理解等情感品质,也让孩子缺乏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在监护孩子的过程中,仅照顾到孩子吃饱饭不饿肚子、穿好衣不冻身体、不得病不出安全问题就行;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走进孩子的心理、情感世界,自然也解决不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特别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将留守儿童视为掌上明珠,过分溺爱、放纵,不管孩子有什么要求,都一味地满足。长此以往,造成孩子自私、蛮横、暴躁等不良性格,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

3.教育时间偏少。在农村,委托监护人通常还要忙于大量的农活家务,尤其在农忙季节,经常早出晚归,很多时候只能将孩子独自留在家中或托付给邻居,腾不出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指导孩子的学习与成长。而孩子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只有在春节等重要节假日或有重大事情时才短暂回家与孩子见面,无法保证孩子有效的教育时间。相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农村留守儿童所得到的来自于父母、其他家庭成员或者其他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时间很少。

4.教育环境异常。由于农村地处偏远,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教育资源匮乏,加之委托监护人教育意识淡薄,导致留守儿童缺少必要的管教和约束,他们自由结合,聚集在一起。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将重心放在谈论学习上,而是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刷抖音、看快手、玩游戏、进直播间,沉迷于网络带来的快感中,其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安全问题成为极大的隐患。在这种异常的学习环境下,留守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不能全身心地投入,也不能有序地、有质量地完成相应的课程,造成学业成绩下降。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5.教育方法陈旧。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文化知识水平有限,缺乏基本的儿童教育理论知识,其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简单落后,与当前信息和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极不适应[1]。而孩子的学习存在个体差异,学校课堂中的遗留问题、家庭作业中的疑难问题靠孩子独立完成有一定的难度,却在家庭中得不到及时弥补,这对于需要个别辅导的孩子来说就是短板。慢慢地,孩子就将问题留下来,越积越多,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把目光转移到看电视、玩手机等方面,而其监护人束手无策,难以保证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单靠学校或者家庭某一个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把留守儿童纳入管理系统之中,协调政府、社区、爱心人士等社会的各个阶层,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他们人格健全发展,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1.谨慎选择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父母在外出打工前,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征求孩子的意见,召开家庭会议,最好选择由父母一方照顾。实在不行,要尽量选择有一定文化知识、思想活跃、能够接受新生事物等对留守儿童有利的委托监护人。

2.建立帮扶机制。由于家庭方面存在的各种原因,解决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各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学校和公益组织积极参与,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具体困难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地措施,集中彻底有效地解决问题,把他们的后顾之忧消灭在萌芽状态,让他们放松心情,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首先,要成立家长学校。由学校主导,通过组建家长学校,吸纳学校领导班子、社会爱心人士、热心教育的家长代表等相关成员,制定家长学校章程,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和学者、志愿者等对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培训,努力提高家长、委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水平,改善家庭教育的效果。其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学校专门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安排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班主任或教师为具体负责人,购置必要的课外生活、学习或娱乐的设施、设备,给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照顾和帮助,使他们也能够和其他孩子一样感受到家的温暖,以弥补家庭教育主体缺失的短板。再次,定期组织亲子沟通活动。学校定期安排组织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沟通活动,通过定期与父母通一次电话、写一封信、一次微信视频对话等方式,向父母表达在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的喜悦、收获和困惑,畅通情感表达的渠道,放开情感表达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促使其性格的健全和人格的塑造。最后,学校要为留守儿童建立心理辅导站。对于一些在学习、成长和生活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儿童,安排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个别辅导,化解心理障碍,消除负面情绪。

3.推动多学科衔接联动。留守儿童大部分在学习上有极大的困难,家庭教育中存在极大的漏洞。要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学校必须采取多学科联合教学,选派一些乐于施教、安心从教,并且对留守儿童有一定了解的教师开展多学科衔接联动。强化在学校接受教育过程中的监管,学习上单独辅导,在学校为留守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学习生活能力,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4.促进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并不是个性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目前,国家、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都不同程度出台了关于解决留守儿童的各种制度和政策,但总体上落实不够,社会关注度还不够高。为此,还需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专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政策措施,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业人员,预算专项经费,组织实施并加强监督,确保各项政策得到真正落实。同时,学校要向社会开放,积极引导全社会关注、关爱留守儿童成长。加强与其他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的沟通交流,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有益留守儿童的社会资源,如,关工委、妇联、共青团、慈善机构、爱心人士等,让全社会都积极参与进来,学校、家庭和社会通力合作、协调配合,共同建立关爱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教育体系和社会氛围。

总之,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应当形成政府主导、学校实施、全社会参与,相互配合、相互补充、齐抓共管的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的有机教育体系。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性格,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健康快乐地成长、生活和学习。

猜你喜欢

委托监护人儿童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留守儿童
治理现代化:委托制下的权力清单制
招标代理中的授权委托——以案说法
School Admission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