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组织与实施现状研究
——以湖北民族大学为例

2020-11-24刘嘉俊谭田鸣冷雨星何斌湖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灌篮 2020年6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湖北民族

刘嘉俊 谭田鸣 冷雨星 何斌 湖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每天锻炼一小时”作为《“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的内在要求[1],越来越有必要受到当代大学生的关注。“每天锻炼一小时”不仅是全民健身的实现路径,也是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养良好的体育习惯[2]和终身体育意识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湖北民族大学“每天锻炼一小时”组织与实施现状进行研究,希望为湖北民族大学制定“每天锻炼一小时”相关制度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湖北民族大学“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组织与实施现状为研究对象,同时调查 176名学生,其中男生 64 名,女生 112 名。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其中根据问卷建立的原则和研究的实际需要,设置了“关于湖北民族大学每天锻炼一小时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共发放 200 份问卷,回收 180 份问卷,有效问卷 176 份,有效回收率 97.78%。

二、湖北民族大学“每天锻炼一小时”组织与实施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一)湖北民族大学“每天锻炼一小时”相关制度研究调查

健全的制度能够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如重庆面对“传统课外体育锻炼无数据[3]”的现象,就立法规定:学校必须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活动[4]。

湖北民族大学规定非体育专业大一大二学生每周开设一节体育公选课,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试,每年开展一次运动会,每两年开展一次民族运动会。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的硬性规定和周期性的体育活动,且学校也未出台与“每天锻炼一小时”相关的规章制度与管理条例;而没有制度的约束,则会导致该校学生参与“每天锻炼一小时”完全靠自我管理,缺乏各方面的监督。

(二)学校相关部门对体育锻炼的支持力度

学校相关部门对体育锻炼的支持力度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运动氛围是否浓厚。以奔跑青年协会主办的首届校园迷你马拉松为例,参与人数多达六百余人,活动期间校方不仅暂停了校园观光车的运营,更是派出保卫人员在重要路段进行值守,学校官媒也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5],由此可见学校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支持力度较大,这也反映出对学校相关部门对体育锻炼持积极引导、大力支持的态度。

学校对体育锻炼的支持力度与制度的空缺形成对比,这要求学校应当转被动为主动,积极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每天锻炼一小时”方案,以此促进学生锻炼意识的养成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三)湖北民族大学“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现状调查分析

1.对“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了解和认同程度

9%的人表示非常了解“每天锻炼一小时”,65%的人表示了解一部分,25%的人表示不了解。而在问到对“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认同程度时,100%的人都选择认同“每天锻炼一小时”相关理念,即便有 25%的人不了解“每天锻炼一小时”,同样也选择了认同“每天锻炼一小时”相关理念。

这说明“每天锻炼一小时”理念的宣传深入人心,学生对其认可程度较高,具备坚实的群众基础,如在该校推广“每天锻炼一小时”相关制度,所遇阻力会较小。

2.天气情况对“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影响

湖北民族大学坐落于恩施市,通过查阅 2019 年恩施市的历史天气数据得知:全天为雨雪天气的天数为 135 天,AQI 指数在 100 以上的天数为 17 天,去除全天雨雪天气和不适宜户外运动的污染天气,共有 220 天适宜户外运动,占全年的 60%左右。

这说明天气情况对湖北民族大学实施“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影响不是很大,但也不可忽视此因素,所以在制定相关制度时必须考虑到极端天气对实施锻炼的影响,将“以学生健康为前提”作为指导思想[6]。

3.最喜欢的体育锻炼项目

对于“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有一半以上的人选择了跑步,20%的人选择了羽毛球,13%的人选择了篮球。

在湖北民族大学的校园里,有两个 400 米的标准田径场,羽毛球场地除了小球馆及成片的标准场地外,还普遍分布在宿舍楼下,篮球场地除了篮球馆之外,也有两片集中连片的篮球场地;而网球场、体操房、舞蹈房、游泳池等场地仅对体育学院的学生开放,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场地开放程度决定了学生如何选择运动项目,而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运动项目的单一化,学校应当将更多的公共资源面向全校师生开放,而“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形式也应当多样化,不拘泥于跑步打卡等。

4.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导者

60%以上的人表示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导者是自己,四分之一的人表示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导者是同伴,12%的人表示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导者是体育老师,仅有 1.14%的人认为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导者是体育社团和团委学生会。

这表明大多数人都是自发或结伴运动,极少的人需要在体育课上才能完成体育锻炼;而体育社团和团委学生会几乎没有发挥到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作用,学校应当从宏观层面引导团委学生会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更加兼顾体育文化的建设。

5.制约参与“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主要因素

一半以上的人认为没有锻炼意识或氛围不足是制约参与锻炼的主要因素,27%的人认为学校运动设施无法满足锻炼需求,22%的人因为学业繁忙而无法参与体育锻炼。

这表明学校有必要出台相关措施,以提高同学们锻炼身体的意识和氛围;适当对排课情况进行调整,避免因学习而导致无法进行体育锻炼。

6.是否支持学校出台“每天锻炼一小时”相关制度

80%的人对学校出台“每天锻炼一小时”相关制度表示大力支持,14%的人选择被动参与,仅有极个别人员表示不支持,学校从宏观层面出台相关制度已是大势所趋,这也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湖北民族大学“每天锻炼一小时”实施较差的现象。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校对体育锻炼的支持力度与学校无相关制度构成一对矛盾。

(2)大多数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但有少数学生有着错误的运动观,亟须纠正。

(3)需要考虑到天气条件对湖北民族大学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影响。

(4)学校体育场馆的定向开放制约了学生运动项目的选择。

(5)学生运动场所和运动时间有限,学生组织未能发挥作用。

(二)建议

(1)进行广泛调研,出台具有湖北民族大学特色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相关制度,并与体测成绩挂钩,纠正部分人的错误运动观,同时需兼顾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不“一刀切”,不局限于跑步打卡,需要考虑到极端天气对运动的影响,不能规定每天都进行锻炼。

(2)学校新建部分运动设施,同时分时段将现有的运动设施和场馆面向全校师生开放,丰富同学们的体育锻炼的形式,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所喜爱的体育运动,发自内心的践行“每天锻炼一小时”。

(3)课程不应过多安排在 19 点以后的时间,保证同学们能够在傍晚有更多的余暇时间用来锻炼,做到劳逸结合。

(4)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力量,校团委积极鼓励学生社团、团委、学生会开展学生喜闻 乐见的活动,化被动为主动,促进学生对“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认识,提高其热爱程度,真正引导民大学子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一股运动热潮,最终达到“让运动成为校园时尚”的愿景。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湖北民族
The rise of China-Chic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驰援湖北
MINORITY REPORT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2009年5月18日湖北企业收购生猪价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