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20-11-24秦安县革堡初级中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实践证明长方体意识

秦安县革堡初级中学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感到难以解决、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可见,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创新的动力。实践证明,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思维,没有思维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迫在眉睫。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自身素养

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生发出来的。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提问”不仅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更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的思想。让学生能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本身就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学习过程来说,产生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对于达成学习目标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不仅要做到对学生的提问有问能答,还要做到答必精彩。同时,还要做到时时引导学生提问,处处激励学生提问,时时表扬学生的提问行为。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创设生活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实践证明,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得越紧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越高。同时,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举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出发点,把生动的日常生活实践融入到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增强问题意识。

比如,教学“过三点的圆”这一内容时,笔者先在黑板上书写了“破镜重圆”这一成语,随后又给出一块破了的镜子残片。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种方案,让破镜重圆。进行这样的事例教学,让学生真正觉得数学知识是基于日常生活的,而且感觉自然亲切、生动有趣,进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最主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促进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增强问题意识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措施。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活动的针对性越强,其行为的效率就越高。这就是说,当学生明确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具体目的时,一般都会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而积极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正是使得学生明确自己行为具体目的的重要措施。因此,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至关重要。

比如,教学“截去长方体的一只角,还剩几个角”的问题时,很多学生一开始都认为还剩七个。这时,教师笑着说不一定。学生们都迫切地想知道结果和原因。此时,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用洋芋、豆腐削好的长方体,让学生用小刀试一试。学生积极动手,得出了很多结论。笔者又利用多媒体播放木匠用长方体木条搭建房屋的动画,在搭建房屋的过程中,木匠有时候需要将长方体木条截成三棱锥,有时候往往会多出来几个角。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从动手实践中得到了启发,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牢固,同时他们的问题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四、优化评价方式,增强提问信心

1.多以表扬为主。实践证明,适时对学生进行表扬性评价,有利于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笔者认为,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进行表扬,以增强学生的提问信心。比如,可以表扬学生善于思考,可以表扬学生提问的行为,还可以表扬学生提问时声音洪亮、思路清晰等等。

2.适度进行批评。在坚持以肯定和表扬为主的评价的同时,适度进行批评,有时甚至会起到比表扬更大的作用。对初中学生而言,适时、适度、适量的批评也是一种激励。“适时”是指在学生出现骄傲自满时,要及时提醒学生,不能骄傲自满、放任自流;“适度”是指注意批评的尺度。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过于严厉和过于宽松的批评都无法起到良好的效果;“适量”则是要注意批评的次数,过少批评不会引起学生的重视,过多批评又会引起学生反感,都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因此要坚持适量原则。

总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时它也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因此,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研究手段和方法,并具有良好的观察力,同时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只有做到这些,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就会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实践证明长方体意识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论素质测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