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0-11-24武威第六中学
武威第六中学
“幸福教育”就是指学校应该通过具体的办学行为,使受教育者获得幸福,并在生命历程中学会创造幸福。基于以上认识,笔者所在学校确立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幸福奠基”的培养目标,并从学多个层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科学谋划,创新管理,奠定学校的幸福基础
1.规范学校制度,明确管理任务。要使学校成为幸福的家园,在管理实践中为全体师生创造身心愉悦的人文环境就显得至关重要,而人文环境的创建又依赖于学校规范科学的各项制度。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分层分级分部门管理模式,形成了“一人主抓,人人配合”的良好工作态势。这种管理机制提高了管理和服务效能,增强了工作执行力,学校各项工作由点而线、由线而面,全面落实,有效开展。
2.坚持校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学校坚持校务公开,实行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吸纳教职工代表参加工作小组并进行全程监督,设立校长信箱和校长接待日,聘请教育行风评议代表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监督评议,定期在家长和学生中进行满意度调查。充分保障了社会和学生、教职工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师生发展的积极驱动力。
二、特色创建,环境浸融,营造学校的幸福氛围
1.启动“六大工程”,打造“七种文化”。学校全面启动“六大工程”,即师资优化工程、弘文立德工程、学科建设工程、智慧课堂工程、质量提升工程和特色创建工程。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打造人文与制度相辅相成的管理文化,创建校本与生本相融共生的课程文化,培育内涵与形式完美共振的仪式文化,演绎文化风景与育人殿堂完美结合的物质文化,凝聚价值与情感积淀的精神文化,创建师德与师能和谐统一的教师文化、知行统一和情理融合的学生文化。
2.倾力环境建设,营造幸福氛围。优美的环境往往给人愉悦感,使人心神舒畅,从而对学校越发亲近,优雅的学校环境还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学校努力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使老师学生徜徉其中,幸福感油然而生,实现“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处空间都为教育”的目标。
3.建设活动基地,搭建幸福平台。学校积极建设教学阵地和文化阵地,高标准建成科技创新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文创基地;建成党员活动中心、学科建设中心、艺术中心和信息技术中心。积极整合各项资源,通过各种途径,不断丰富基地活动内容,提升基地服务水平,为学校开展各项活动尤其是展现师生才艺提供了专门的场所,搭建了幸福的平台。
三、课程引导,全面推进,优化学校的幸福文化
1.特色课程引导,渗透幸福文化。学校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当代高中生。鼓励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通过“国学知识选读”课,以课程的方式引领学生自觉践行传统美德。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通过开展个体和团体沙盘游戏,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
2.丰富学校活动,体验幸福过程。学校通过“艺术体育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陶冶了学生情操;通过各项体育赛事,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勇对挫折的品质;通过书法、绘画、征文比赛,让学生极大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学生们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着成功的喜悦。并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3.凝聚学生智慧,建设幸福班级。学生最基本最直接的学校幸福感很大部分来自于对班级的认同。学校注重班级环境建设和自主管理,在每间教室里都设置图书角,摆放一定数量的盆景,并对教室进行个性化的布置,所有课桌凳井然有序,营造出幸福的环境。学校每学期为各班安排适量的劳动任务,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让学生在和谐温馨的班级里,享受着快乐,体验着幸福。
4.注重职业发展,提升幸福指数。学校致力于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名师工程”、“青蓝工程”,课题引领,走出去、请进来,智慧课堂对对碰等方式,为教师的成长搭桥铺路。尊重每个教师的主人翁地位,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优选先机制,充分调动每个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坚持柔性管理和人文关爱,从不同层面树立先进典型,让优秀老师成为榜样。
5.强化家校联系,拓展幸福途径。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定期发放不同主题的“致家长的一封信”,积极探索家长学校的运行理论和模式,合理整合家庭教育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及时进行家校沟通,让家长参与到学校和班级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