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心理负担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2020-11-24瓜州县第二中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学生素质教育家长

瓜州县第二中学

当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教育的热门话题。而伴随着课业负担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精神负担,同样影响着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对前途产生忧虑,甚至丧失信心。所以,对中学生进行精神减负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谈谈造成中学生精神负担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一、中学生产生精神负担的原因

1.用人体制改革给中学生造成读书容易就业难的错觉并衍生出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

2.家长的过度关爱呵护和过高的期望值,使子女产生一种“知恩难报”的精神负担。由于升学的压力,家长不断地向孩子灌输分数的重要性。当孩子没考好时,有的父母还可以心平气和地对待,而有的父母要么不停地唠叨某某家的孩子考多少分,要么暴力对待,责备孩子不争气,甚至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变。殊不知这种做法已经在孩子的内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久而久之,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

3.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给中学生精神上造成困惑。近年来,推行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却是目前各学校的现实。一些独生子女一般都是在父母的呵护和控制之下逐渐成长起来的,进入学校后部分学生受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他们基本上是在教师束缚性的管理下进行学习,所以学生除了集中于对有关课程的思维之外,对所学知识的再造性思维能力则处于一种停滞状态。针对有关的制作、发明、创造、设计、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灵活的渗透性应用显得力不从心,有时迫于课程的压力和时间的原因,往往兴趣不浓、介入很少,也就更谈不上素质教育了。

4.现代文明的诱惑,部分学生欲学不能欲玩不忍。如流行的泡网吧,恰恰迎合了中学生的好奇心。

二、减轻学生精神负担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彻底转变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新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减轻学生精神负担,要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做起,要把教育真正引导到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上来。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形势教育,正确理解国家的用人政策。帮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社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在失败之后能及时调整自我、重塑自我和驾驭自我的能力。

2.把握好家庭关爱和呵护的火候,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家长对孩子,既要在物质上为他们提供保证,而且要在精神上鼓励,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乐学、爱学。一旦发现孩子有厌学情绪,家长应帮助孩子查找原因,谈心沟通,严肃而亲切地教育孩子,珍惜时间,抓紧学习,应由过分显性的关心转变为暗示性的关心,家长要舍得牺牲自己的娱乐时间,加入到孩子学习的行列,同孩子一同学习,以身教代言传。

3.加强课外兴趣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加强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无疑会强化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但校外精彩纷呈的社会对学生时时刻刻产生着诱惑。如何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健康有益的活动中去,这就要求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开展各种课外兴趣活动,培养学生特长。让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自由、充分地发展,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不会只是口号,素质教育的精神才能从根本上得以贯彻执行。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社会上的不良影响才无机可乘、无逢可钻,学生才能安心校园、专心学习。另外,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人的成长发展规律,承认个性差异,坚持全面发展。只有这样,中学生才不会整天承受考试分数的压力,才不会遭受等级划分造成的伤害。少了这样那样的精神负担,学生才能信心百倍、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

4.培养学生在自我认识和悦纳方面的心理健康。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我接受力,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要做到这一点,重要的是要积极锻炼学生对挫折的忍耐力,提高其面对压力的应对策略,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个性,也是一条较为积极的解除压力的途径。

当然,减轻中学生精神负担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使此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密切联系、齐抓共管,把这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有效地开展起来,坚持下去。

猜你喜欢

中学生素质教育家长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