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1-24张家川县梁山学区

甘肃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管理者班级

张家川县梁山学区

随着时代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地拓展和深化。“教育”二字不再单纯地指教书育人,而是要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积极创设环境,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其中,学校管理就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学是学生接受正式教育的初始阶段,小学管理则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管理、教育约束和学校文化熏陶的有效途径,它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很大的辅助作用。下面,本文将通过分析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从而让学校管理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实施。

一、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整体管理水平不高。造成学校管理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学校管理者自身的素质较低。一个好的组织机构需要好的管理者来操作和运转,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组织体系,除了教职工、学生之外,还包括各类硬件设施等,简而言之,学校是否能正常运转,教学活动是否能正常进行,取决于学校内“人”和“物”有机结合的程度,而这就完全依赖于管理者的管理和领导水平,但很多小学管理者会因为自身的文化水平、管理素养、实践经验等,无法充分做到“人”和“物”的高度协调与配合;第二,学校基层管理者的水平较低。“基层管理者”也就是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学校管理者的工作是统筹和协调,而班主任则是真正实施基层管理的人员。每个班级都是学校的组成部分,每个班级的管理也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管理的水平,然而在选择班主任这一班级管理者的角色时,学校任命的标准中往往会缺少管理技能的考察,大多数都是以教学经验作为考察依据,这就使得一些班主任无法胜任这一管理职位,班级管理做得不到位,就会直接影响学校整体的管理水平。

2.不注重素质教育的发展。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愈发严格,学校和家长为了不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也为了学生自身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将培养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成绩上。在很多小学中,校领导、教师倡导并向学生传输的是“应试教育”的观念,学生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将自己的成绩放在学习的首位,而学校各个方面的管理也是围绕这一“重点”进行,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教育计划的研究、学生的培养模式等,这些内容都是为了服务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久而久之,衡量一个小学好坏的标准,也就变成了单一的成绩,而不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

3.学校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一方面,部分小学的管理制度不够细化。在小学管理过程中,很多规定都比较粗略,在正式实施管理活动时,管理者“无法可依”,往往会选择经验性的管理措施,这种做法会造成整个学校管理活动的规范性变差,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也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小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全面。很多学校的管理制度基本上都是针对教学活动制定的,而在教师、学生的精神文化发展方面,学校制度存在很大的“留白”,这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解决策略

1.提高小学管理者的水平。要想做好小学的管理,提高管理者自身的管理素质是关键。首先,在组建学校领导班子时,教育部门应当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管理的需要进行委派和任命;其次,在选择各个班级的班主任时,学校领导应该将教学经验与管理技能这两个标准充分结合起来,对候选者进行综合考察,能者居之;最后,为了保证学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部门应当重视对学校各级管理者的培训,这样不仅能提高管理者自身的素养,还能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这对于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有着很大的维系作用。

2.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注重素质的教育理念。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智仁勇”这三个指标发展到现代教育中,就是当下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校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德智体美劳”多个方面实施综合性的培养模式。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将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教学模式的选择等各项管理活动,都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进行。

3.完善学校管理的制度体系。《管子》中有言:“不以规则,不成方圆”。一个组织正常的运转,要靠这个组织中人与物之间的高度协调配合,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进行约束和规范。因此,学校管理者要自上而下地树立起“制度化管理”的理念,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学校各个方面的制度,让学校管理活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管理者班级
班级“四小怪”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不称心的新班级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班级被扣分后
西点军校严格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