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足球发展路径研究

2020-11-24尹克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足球校园课程

尹克峰,裴 晗

几十年来中国足球举步维艰,足球人才青黄不接,青训无人问津,校园足球环境更是每况愈下。探索足球人才发展路径迫在眉睫。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足球改革政策与方案,把足球改革作为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举措。校园足球活动的实施是新形式下的体教结合,以校园足球运动为突破口,带动其他校园运动项目,全面发展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增进健康,增加体育人口数量,提高全民身体质量和人口质量。校园足球活动从2009年发起至今已有7年时间,大体以2014年为时间界可分为两个阶段:国家体育总局主导的早期阶段和教育部主导校园足球新阶段。受中国早先体育政策根深蒂固的影响,新形式下,采用新的校园足球政策,虽布满荆棘,但还是有希望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出一条新的路径。

1 校园足球活动文化路径

足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文化,相对于足球的健身与教育功能,足球的文化功能具有内隐性特性。校园足球文化作为学生身体活动的特定行为模式,应该承认它的灵魂是人文精神,是人文关怀。足球文化功能主张在身体活动中,人的文化需要得到满足,人的价值是至高无上。中国足球几十年落后现状证明,没有文化的足球难成大气,再多的决心与激情都只能徒劳无功。目前足球界也一直寻求突破中国足球发展的瓶颈,但中国足球文化的缺失是导致中国足球全面溃败的现实却很少被提及,更缺少相应的政策制度订正。校园足球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校园足球文化的功能应该对学生的个体点化与改造,在足球活动中如何塑造人,培养人的情感、兴趣、习惯意识具有深层次的因素。营造良好的校园足球文化对校园足球的发展乃至中国足球的突破至关重要。而校园足球文化的推进需要校园足球器物层次的提升,除基本的场地、器材、设备,关键在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特别是加强校园足球课程改革,深化足球文化渗透学生生活与学习。侯学华等在《校园足球文化内涵研究》中认为,文化是校园足球的本质属性,而以人(学生)为本是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核心[1]。张卫东、邬凤在《校园足球文化类型及其建设方式》认为:校园足球文化存在竞技规则文化、对抗拼搏精神、团队精神、足球技术技能文化、足球竞赛的战略战术文化与足球运动的安全文化等类型。运用学校学科教育教学渗透、足球专业教学与学校文体活动为载体推动校园足球文化,是建设校园足球文化的最佳方式[2]。赵裕虎在《对足球运动价值体系的探讨》一文中提出“足球运动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全面地促进个体的身体、心理、伦理等方面的发展和改善,对教育、经济、文化,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深刻的影响”[3]。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推进校园足球发展,发挥足球育人功能 ,让更多的学生热爱足球、享受足球,使参与足球运动成为体验、适应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的有效途径,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更是足球改革的内容之一。

2 校园足球活动政策制定与设计路径

任何政策的出台都有一定的背景,校园足球系列政策的出炉是中国足球整体水平下降和中国学生体质三十年的连续下降,而当前的学校体育教育仍然无法遏制青少年体质下降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2009年的《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开展足球运动增强体质、学习足球知识与技能,探索新时期的体教结合的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到2013年的《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推动学校足球教育;加强学校足球文化建设;加强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校园足球定点学校招生考试政策;建立完善校园足球活动安全保障体系等,再到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改革推进校园足球发展,发挥足球育人功能等。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重点任务提高校园足球普及水平;深化足球教学改革;加强足球课外锻炼训练;完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畅通优秀足球苗子的成长通道。从校园足球系列政策的时间顺序及侧重点对校园足球的活动的功能也不尽相同,从最初的增强体质、足球人才的培养到深化校园足球教学改革,完善足球竞赛体系,再到学校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强调校园足球的文化功能。郑志强、郑娟《中国校园足球政策工具分析》研究认为我国校园足球环境型政策工具过溢,策略性措施频现;供给型政策工具相对弱势,人才培养颇受关注;需求型政策工具应用不足,政府购买等工具被忽视;校园足球培养体系及管理体制建设受到高度重视;侧重竞赛体系与学校布点的环境面建设,欠缺供给面与需求面的助推;文化建设与对外交流未受到足够关注[4]。自2015年3月开始至2016年3月,毛振明教授在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上连载4篇“新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相关文章。指出过去的校园足球在顶层设计方面存在缺少体制创新、青少年参加足球训练动力不足等诸多缺陷。研究认为:新校园足球顶层设计的核心内容是体制的改革和机制的重构,而顶层设计最主要的任务是解决“两长”,即校长 和家长的积极性[5]。借鉴德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体系,并结合我国国情,指出教育部门推进和主导校园足球工作、合理布点学校并增加布点学校数量、疏通校园足球人才出路和建立学生的四级联赛制度就构成了新校园足球的“四大支柱”。建立和健全新的体教结合模式,合理调配体育资源,充分 发挥社会足球的力量,特别是体育俱乐部建设的构想,进而促进中国足球的进步[6]。对校园足球的“八路突破”的理解比以前的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更加具有改革性、可操作性,工作也更趋全面具体。“八路突破”涉及全局布点工作;教学改革促进;机制条件保障工作;成果评价工作;宣传与文化建设工作和国际智力资源引进工作[7]。从一省三市的第一手材料及其他资料,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今后校园足球的工作提出 了六条建议,以及“三个为主”即:“以全体学生为主”“以课程教学为主”“以校内班级联赛为主”[8]。以毛振明教授对校园足球活动设计思路重新认识校园足球系列政策的设计与制定。再到毛振明教授提出的对今后校园足球的工作提出 了六条建议,以及“三个为主”即:“以全体学生为主”“以课程教学为主”“以校内班级联赛为主”。“三个标志”即:“以全体学生的体质大幅度增强为标志”“以全校学生都较好地掌握了足球(或其他)技能 为标志”“以全校班级年级的比赛热火朝天为标志”。实际上是让校园足球回归学校体育,面向每个学生。足球活动从课外训练转向足球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从盲目的追求高水平竞赛转向自己身边的班级联赛与校内联赛。今后校园足球活动政策制定与设计方面本文提出三个转向即转向学校体育、转向足球教学和课外足球活动相结合、转向班级联赛和校内联赛。当前及相当一段时间内,从普及做起,让每名学校成员都有机会投入校园足球活动,增强校园足球活动自身的吸引力,是校园足球政策设计关注的焦点。

3 校园足球活动管理体制路径

校园足球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实施,都是一个巨大且复杂的系统。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是“相互作用的多元素的复合体”。系统具有多样性与相关性,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相互作用与制约。校园足球管理行为相对于当前把足球改革当成国家政策的环境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管理系统行为,应该是为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校园足球快速、高质的良性发展。校园足球环境因素确定后,就校园足球管理系统而言,常常在校园足球诸元素和环境给定的情况下设计或运行的。因此,发挥校园足球管理人员的能动性的主要动因是设计、改造校园足球系统的结构。7年时间的实践检验,尽管校园足球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新形式的体教结合缺少合力,发展缓慢,特别是两个部门间缺少沟通,管理上的混乱造成政令不通,遇事互相推诿严重制约了校园足球发展动力机制的形成。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政策执行是关键环节,各级有关部门的政策执行效果却不容乐观。首先是因为领导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组织机构本身违反了法约尔的统一指挥与领导的管理原则。一个组织中的某一个人只能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否则组织的秩序将被破坏。一个组织必须采取统一的指挥和领导,校园足球的最高领导机构就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领导小组;分别由教育部副部长和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任组长,从领导小组成立之日起,就接受两个部门的领导与指挥。从上到下的二元指挥与领导,造成校园足球的管理机构在执行政策和制定方案时左支右绌。其次校园足球组织机构违反了政策执行效果可想而知。其次是违反了法约尔的权限与责任分离原则。凡有权力的地方就有责任,二者不可分离。但由于领导校园足球的各级足球领导小组是长期分离的体育与教育两个部门,各地普遍存在着领导小组有名无实的现象,具体政策执行过程中难免出现权限划分模糊不清,甚至出现了部门间争权夺利现象发生,严重影响了校园足球活动的正常发展。李纪霞等在《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管理体制创新研究》提出明确教育部门的管理主体地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调动省市校园足球领导小组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等发展策略,旨在完善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管理体制,提高管理绩效和实践成效[9]。中国体育界长久以来唯金牌论,重竞技,轻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现象由来已久。中国体育管理利益关系复杂,权力过于集中,缺少必要的规范和监督,这种管理弊端惯性必然会对校园足球管理产生影响,如果不从源头上消除这种管理文化的毒瘤,势必制约当前的校园足球管理制度的良性运行。

4 校园足球课程建设是最佳路径

课程设置是由学校有关部门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社会和学科的需要,而制定的有计划的课程开发和课程选择的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课程设置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才的培养质量。足球课程在校园的全面开展对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校园足球系列政策的顺利执行和校园足球管理良性运行都具有重要意义。校园足球可以作为是我国学校体育领域改革的单边突进,从足球活动的普及与提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到高质量的校园竞赛体系形成与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再到普及发展社会足球、职业足球质的突破。校园足球课程建设是其中的中间与关键环节。足球课程的实施为我国校园足球政策执行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也为校园足球的组织机构、建构管理模式提供依据与参考。

4.1 完善校园足球课程教材,把足球课程当作学生的人生必修课

适宜的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够改善大脑的工作环境,使大脑更加清醒,增强与外界沟通能力,而足球运动需要快速跑动、准确判断,与人协作,良好的分析与决策能力,这正是人生需要面对的能力。把足球活动课程确定学生必修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校园足球的实施涉及到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面对的对象是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童年期、青春期和青年期三个阶段的我国全部的青少年。应该充分考虑青少年的年龄、性别、地区、气候、环境及种族因素,科学合理的选择足球技能与身体素质内容,制定一套由低到高,由简到难的顺序全过程的足球课程教材。在不同年龄阶段学习不同足球内容,避免前后内容的重复。学生各年龄期按顺序衔接, 前一年龄期的学习与普及为后一年龄期的提高奠定必要的基础。特别要抓住各项身体素质的敏感期进行训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尤其关键。前一年龄期的发育为后一年龄期的发育奠定必要的基础。在校园中普及足球知识与技能,培养广大青少年足球兴趣,广泛开展足球班级、年级、校内联赛。只有把学校绝大数学生的足球课程开展好、在足球课上保证基本足球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学习,保证一定时间开展足球竞赛,再把足球竞赛引向课外,从而扩大足球活动的广泛开展。足球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竞赛组织有序科学合理,增加相应的长期的激励机制,校园足球人口才会逐渐增加,足球技能循序渐进式提高,课外足球训练与竞赛的质量才能提高,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过程,前阶段的积累与普及,是后阶段质变与提高,如此交替循环,反复提高,校园足球整体水平才可能持续提高。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长期量变的积累,今日不积校园足球的跬步,无以至中国足球飞黄腾达的千里。

4.2 开发地方和校本足球课程

地方课程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地方课程的优势是可以利用地方的教育资源,增强地方的适应性。如青岛、大连这样的足球城,完成可以利用当地的深厚的足球氛围和足球文化底蕴开发和设计地方足球课程。像青岛致力于打造足球产业发展高地,先后与德国足协、拜仁足球俱乐部达成合作,积极推动青少年足球文化交流与合作。多次组织校园足球教练员培训班、足球夏令营活动等。校本课程主要是由本校体育教师对过对本校学生的情况与需求,充公利用本校的课程资源而开设实施的课程。如某校的女子足球基础雄厚和文化氛围,不但可以开设女生足球教学与训练,而且还成立了铿锵玫瑰足球文化节,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同时,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足球活动中。

4.3 足球课程向生活化方向发展

足球课程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部分,足球竞赛中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更有遵守纪律与规则,正确面对成功与挫败,竞争与合作,个性与团队之间的取舍,懂得与人相处的生活哲理。足球运动中的优秀品质影响到每个参与足球活动的个体及其家庭成员中。甚至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家庭成员参与到足球活动中,继而影响整个家庭的运动方式与生活方式,足球课程的生活化也是扩大足球人口的有效手段。

足球运动包涵健康、文化精神、情感、技能教育。校园足球课程教学为学生与足球之间建立起一座相通的桥梁,而足球课程教学改革还停留在浅薄的层面,校园足球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更新举措、新机制,更需要突破口与实验田的耕耘开拓精神,为中国足球的明天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足球校园课程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让足球动起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少年快乐足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