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融合:英语与武术教学之间的双向性影响
2020-11-24代莉
代 莉
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学,四川 成都 610081
1 深层断裂:教育场域下的教与学关系
1.1 以身为度的“有限性”之思
自中央提出体育强国、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以来,武术的传承似乎就处于“风口浪尖”之上,而学校体育作为国之栋梁的培育基地,为社会群众体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武术进校园似乎变成了一种必然,但是似乎由于武术被称为“传统文化”,其教学方法也应该一成不变,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施展于学校之中。教学方法的建构,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运动项目的独特性,就小学生的心理层面而言,其对于武术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电视与故事之上,认为武术或许具备“飞檐走壁”的能力,于是在学习之前可能会抱有过高的期待;就生理层面而言,武术的某些肢体行为,需要较高的身体素质,其身体所能接受的,只是基本动作与初级套路而已。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之间具有了差异,若以单一的教学模式继续进行,或许会打击其心理认知,影响小学生对于武术课堂的兴趣点。因此,武术即使进入课堂,在一定层面上也难加以传播和传承,武术教学不仅是身体行为与身体记忆的体悟,而且是思想成长与心理认知的感悟,其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也应该有一定程度的创新与成长。
“武术学科没有一个成熟的、国际化的学科体系,其基础理论与现代学科的联姻尚处于探索阶段”。[1]在小学阶段,武术作为兴趣课,其教学体系与发展架构更是不够完善。一方面,若要吸引6-12岁小朋友的注意力,教学内容需要依靠理论依据,并不是仅仅以军事化的教学模式进行强制性的要求,而是需要创造性的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另一方面,武术进入校园的目地在于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发扬传统文化,若其教学内容设置与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程度的实践堕聚,武术的教学与学科体系可能无法符合“武术极客”的设置,其发展与传承可能也会出现变化和断层。“人的发展领域涉及身体的、动作的、情感心理的、认知的4 个领域,且这些领域是相互交互的,”[2]学校体育针对的群体主要是正在成长的身体,武术作为学校体育的特色项目,对此四个领域在某种层面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并且通过武术教育,可以使四者合一,进而促进传统武术在校园的正向表达,建构校园武术的“武林气息”,增促武术文化的渲染程度,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塑造新型教育组织,培养健康的体育人才。
1.2 身体行为的“稳定性”之弊
“武术是我国向世界推广并申请加入奥运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3]武术发展至今,已然有所发展,但是传统武术文化的形塑却面临较大的困难,但是在倡导保护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国际化发展的呼声中,武术正在迈出国门,指涉忠坚与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武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社会主体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但是对于社会主体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社会化为基本模型,将传统文化给予社会主体的认知与感知中,进而形成某种惯性行为。武术的惯习,无法于短时间内形成,因此,传统武术对小学生的濡化行为存在着某种必然性,建构终生体育思想,担负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塑造文化传播载体,使传统武术文化迈出舒适区,以飞轮效应般转动推广。文化是代际交替之间所形成侧某种习惯,并通过亲族之间的濡化过程维系和发展,传统武术文化在社会代际交替之间依然遵循着这样的历史记忆,对其本位的厘清和创新、失位的填补与追寻始终保持传统精华与时尚因子。
“校园课程文化与武术文化发展在精神价值层的追求是一致的,都是‘以人为本’”,[4]武术的本位在于传统文化的维系,就学校教育而言,其本位价值亦是武术的健身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学校武术的教育,亦是传播传统武术文化的本位概念,而对于其概念的界定,或许在本位与失位之间徘徊。文化的传承是对精华的传承,武术的本位价值亦可视为其技击功能的留存与健身效用的传播。换言之,武术文化的传统性应该选择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在学校教育当中,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教师传授的路径选择。传授路径在一定层面上决定了学生的接受程度,推广性传授,应以简易并具有代表性为主。而单一的教授方法,或许能够输出武术的现实精华,但是对于学生的输入应该考虑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他者的角度看待武术传播与传承问题,结合他者看待武术发展涉及的自身问题。就如在学校中,结合其他科目,如英语等,教师以英语的表达模式输出武术文化,学生以身体行为的模式输入英语,无论是单词、短句以及长句均能够以动作、组合与段的形式呈现,反之亦然,不同的学科与身体行为之间相互交换,相互促进。
1.3 教学模式的“趋同性”之惑
“武术不分国界,而只有我们自身掌握和了解了本国的武术文化和技能,才能将其普及到全民之中,传向全社会、全世界,促进武术国际化的开展,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贡献”。在武术教学中即可以与自身不同文化相结合,亦可以借助外来的异元文化,以社会发展现状来看,人们对于跆拳道等的推崇,一方面可能是其具有一定的技击意义,另一方面,在于人们对外来文化的认知以及外文化对于受众心理的满足,这种满足可以是骄傲,也可以是对于文化的追求。因此,武术在学校发展计划,“武术极客”便是某种新颖的提出,也是遵循小学生心理诉求的重要决策,其中英语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其学习模式也应该具有新颖性,因此,武术与英语相结合在一定层面上是能够成就学生对英语和武术的输入,但是即使如此,依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若将美术与两者结合,以绘本的方式展现武术,以英语的模式加以阐释,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亦能提高三者被接纳的程度。
“优秀的英语绘本在图画和文字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各个年龄段的儿童的认知特点与认知需求,具有儿童性、直观性、生活性、故事性、情感性。”而武术能够促进学生的动手、身体行为的协调、认知建构以及身体与心理自我保护,在一定层面上还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与英语绘本能够形成互补模式,为武术培养发扬人才,为社会建构健康体系,进而为学生储备创新能力、自我学习及工作能力,并随着代际交替,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才能使校园武术长久化、武术英语绘本实用化。“音乐可以提高武术套路的观赏性”,美术亦可以建构武术的观赏模型,英语能够对复杂的武术行为进行具体化与直观化,多元化的文化融合,亦会发挥多元化的实际效用,建塑小学生的多元认知体系,对于武术的发展与传承便会与多样性的结果。
2 视域融合:融创课程新的历史地平线
2.1 内涵与外延相互关联的内在之境
“绘本中所包含的故事常常是文字与图片相互交织、 国内外文化相互穿插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就进入不同的‘世界’”。英语绘本的载入在传播视角下不仅标注着起始、发端和目标的到达,亦呈现融创课堂的静止状态。如果将武术、英语两个“动”“静”态的事物相关联并结合起来,则意味两者之间产生不同的发散性想象,因此,英语绘本逐渐可以在武术课堂上成为文化形态“传播者”。假若以融创课堂的状态呈一条所谓的线,英语教学为点,武术传承为面,达到“点、线、面”三维一体,能更好地将英语课堂与武术教学结合起来。以在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为例,班上学生大都已具备基本的英语沟通能力,从知识和能力上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与老师进行英语互动,对于大多数生活话题有一定的接触,在英语结构和词汇上也有一定的积累。因此,相信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英语绘本的辅助下,能够更加体会到丰富的武术文化精髓。
“融创课程的开展促进国际间的文化和学术交流,有利于武术的对外传播和推广,使国内的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能与世界人民共享”。当然,融创课堂以“线”来取缔也许并不真实存在,它由无数个类似英语教学的“点”排列而成,并且通过武术文化的“面”进行阐释,整体来讲是按照一定的趋势和方向。如融创课堂和英语教学、武术传承三者关系不仅是一个接触点,换句话来讲,就等于融创课堂的状态是静止的,融创课堂离不开英语教学或武术教学的形式,那么会形成一个被拉长的点。拉长的点在显微状态下,可以理解为密集的点的同向排列。当然,也可以间歇、跳跃地联系,使得点与点之间可以出现间隔和空隙。点加以导向性的排列,就会生成一种早画面上凸显出来的,把自身和原在的画面、载体相区别,相对自在的武术文化传承。总的来说,以融创课堂为出发点,结合武术文化元素,在英语教学中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2.2 传统与现代彼此交错的高扬之维
英语教学模式的植入,使融创课堂的形式出现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型。武术作为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体育项目,从实用性的角度来重新地进行课程定位,其项目也逐渐开始向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双语教学的实际特点,重新规划武术课程设置的自主性、实用性与能动性的内容,突破以“常规教学”论的传统约束。通过转变教学形式、结合双语武术教学结构等,明确双语与传统武术相适应的新教育内容、方法以及手段,满足适应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武术极客”模式。传统与现代的教学过程,不仅是由英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还要结合教学的实质,体现学生的积极参与度与老师的综合素质,加强老师的素质教育才能弘扬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育。因此,需要充分调动教与学整体的积极性,这是对于实施双语教学结合武术习练的核心。在英语课程方面,英语教师应大胆创新,结合“武术极客”思想,广泛结合现场教学法和读书指导法使学生学习和自主性、探究性落到实处。
2.3 德性与能力内在融合的修养之方
武之教化乃是人精神空间的拓展,逐渐使德性深入与涵厚。传统武术亦特别注重学生情感空间的塑造,当武术向习练者传达信息的同时,需要从另一个角度表达德性与能力。这时,需要结合英语教学的能力培养,正是双语绘本这个载体才能加强“武术极客”与“融创课程”的配合,通过这些研究与途径,成都市人民北路学校正在不懈地寻求如何使学生更加提升能力与修养的方法。自始至终都在表达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只是需要创新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与配合,其思维是迥异的。中华武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它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技艺,更是一种教化。换句话说,也就是对于人、生命以及自然事物之间的理解与体悟,重在对人的心灵德行、人格身躯以及事物认识的涵养和化通。“个体终身发展的效度价值归因于自我意识、遗传、环境、任务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自我意识是核心指标”。在英语课堂的潜移默化过程中,英语教师传扬传统武术更加能够注重言传身教与体练省悟的结合,属于一种实践性的教化,通过英语口语、语法等技艺的传授,“使得学生对武术感性形象加以塑造”,从而使情感和意志实施得以影响。融创课程的开展超出自然本体的状态,同时获得了一种生动形象的文化与文明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