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探索
2020-11-24赵怀东包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赵怀东 包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课程思政”是近年来提出的以强调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各类课程协同发挥作用为特色的综合教育理念,旨在教育质量和育人成效的双重提高。“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了整个教学活动中,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一、高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意义
(一)能够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中依旧存在着两大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教师教学理念陈旧,过于重视学生的体育知识和动作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体育运动的育人功能,因此导致了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力提升始终无法很好地实现;二是部分教师过于重视体育项目技术动作的讲授,而忽视了体育精神内涵的传递,因此导致了学生无法感受到体育运动真正的魅力,严重地影响了体育教学育人功能的发挥。由于“课程思政”理念更为注重各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协调效应,故此将“课程思政”理念与高校体育教学相互融合渗透之后,将会很好地解决上述体育教学中的两大问题,这是因为如果体育教师想要更好地发挥出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教学之间的协调效果,从而实现学生全面素质能力提升的教育目标,就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和重组教学内容,这就进一步地推动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二)有助于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成效的提高
根据教育形式的不同,高校教育可以分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类。显性教育是指通过设置专门的课程教育学生,隐性教育指在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其他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育。高校教育如果要达到全面育人的目标,就必须将这两类教育形式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出二者的合力。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显性教育,这并不利于高校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将“课程思政”思想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加以体现,加以渗透,使学生在提升身体素质和学习运动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将有助于提高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成效。
二、高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策略
(一)对体育精神要进行合理的解读
高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理念融合的第一步是深入地挖掘高校体育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决定着高校体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质量。要确保对高校体育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有效挖掘,就必须要对体育精神进行合理的解读。体育教师要深刻意识到,体育并不仅仅是运动,而是蕴含着文化和精神的国际语言。例如,体育运动蕴含的精神主要有拼搏进取、不畏艰苦、遵守规则、热爱祖国、团队协作等,故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践内容灵活进行体育精神的合理解读。当组织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时,可以侧重解读不畏艰苦、坚持不懈的精神;当组织学生观看足球比赛时,可以侧重解读团队合作、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当组织学生进行体育历史知识学习时,可以侧重解读热爱祖国、遵守规则的精神,等等。这样通过体育教学实践中对体育精神的合理解读,不仅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使学生体会深刻,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但是,如果高中体育教师不能合理地解读教学实践中的体育精神,牵强附会,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枯燥的体能训练时,给学生解读体能训练中蕴含的团队协作精神,等等。为了能够更好地对体育教学实践中的体育精神进行合理的思想政治解读,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要不断地研究体育项目中所蕴含的体育精神,并着重提升自身对体育精神的解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的合理解读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二)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改革制度
高校管理层需要组织相关人员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改革制度,以便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有效地贯彻落实高校体育教学中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例如,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中,在完善教学目标的同时,为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提供制度保障。又如,将体育精神、体育道德等内容纳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中,不仅能够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吸引学生学习,还能够使课程思政理念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出“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再如,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起相应的教学评价标准,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全面的评价,从而实现体育课程育人成效的提升。
三、结语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能够有效地实现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不断探索课程思政和体育教学相融合的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实现“全方位育人”的体育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