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现状分析及培育途径探讨①

2020-11-24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31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核心

(西宁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中心 青海西宁 810000)

教师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并加强对于核心素养的认识与理解,将核心素养在各个方面进行推广。对于学生来说,核心素养不仅是在课堂上的应用,还有体育锻炼这一方面。体育的核心素养在传统教学中很少被重视,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渐变大,而在学校中的体育课是一门很好的,可以让学生运动、换脑进行身体锻炼的课程,帮助学生释放压力。所以随着教学任务量的加大,学生对于体育课的需求也在增多,而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体育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各大高校的一大任务,也是各位体育教师的任务。

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体育课堂的具体表现

1.1 体育情感与品格

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对于高中生来说,这是他们压力最大的一段时光,在面临高考严峻的选拔所带来的学习压力时,适度的放松对于他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好处,而且,体育课是他们在校内几乎是唯一放松的时间,所以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体育课的作用,让学生放飞自我,释放压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体育教师要让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忘掉学习的烦恼,全身心投入到体育锻炼中,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独特的魅力与作用。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运动,这样才能培养锻炼出良好的体育品格。

1.2 运动能力与习惯

对于运动来说,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都非常重要,运动习惯决定着运动能力,体育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无法在短时间内养成或提高,这需要长时间地坚持锻炼,所以,仅依靠每周仅有的几节体育课是无法实现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的,需要学生自己主动锻炼,每天制订一个小计划,坚持锻炼,保持身体健康,养成运动习惯。

2 高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现状分析

2.1 缺乏体育品德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品德是一个学生对体育课堂中体育项目的参与度、热情度的集中体现,体育品德也是衡量是否具备体育核心素养的关键。体育品德主要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三方面。当下学生体育精神的缺乏主要体现在:面对胜利骄傲自满,不能摆正自己接着从零开始;面对不公也不能冷静处置,受到一次挫折就一蹶不振。体育道德的缺乏主要体现在:学生缺乏对体育事业的热情,缺乏勇攀高峰的激情;喜欢急功近利,无法静下心来刻苦训练,钻研技术。

2.2 缺乏健康意识

良好体育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学生必须具备健康意识,而健康意识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层面上,具备了健康意识才能促使学生自主锻炼身体,培养运动精神。学生的健康行为包括锻炼习惯、情绪调控和适应能力。高中学生没有合理的锻炼计划,喜欢一项运动也不能够长期坚持,运动过程中的技术规范也不能够百分百实施,不具有良好的运动习惯。良好的锻炼习惯可以有效调控情绪,并增强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情绪急躁的同学可以通过规律的锻炼调整心态,忘却生活琐事带来的烦恼。有时,也可能在锻炼的过程当中,使自己茅塞顿开,纠缠已久的学习难题也会迎刃而久。因此,健康意识的培养也是如今高中体育教学中的重点。

3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新课改工作的进行,对于高中体育的教学要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在教学过程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高,因此教学改革工作应对其重点关注。因此要对核心素养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3.1 创新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在体育课上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动作要领,还要让学生能够大量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建立新的教学理念,制订新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真正实现对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当今的大环境下,教育界教育理论已经不单单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培养核心素养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中生的学习压力非常之大,文化课的教学任务也越来越重,体育课的重要性显得不足,这样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所以,体育教师要积极创新体育课上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能够释放压力,尽情放松,同时也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

3.2 改进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与单调,大多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以其固定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对于课堂的新鲜感大大降低,对于知识的接受逐渐变得被动,一味地跟着教师的节奏,自主学习能力随之降低,这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极为不利。所以,体育教师要改善创新体育课堂的教学方法,让课堂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着重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教师根据教学课程选择相关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于新颖的教学情境会更加主动地融入并接受,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所远远不能达到的。

3.3 注重团队竞赛活动的开展

团队竞赛活动中的表现是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在实际情况中的最好体现,多开展团队竞赛活动不仅可以培育学生合作的体育精神,还能有效促进班集体的团结。在高中紧张的学习状态下,学校应该尽可能地将每学期仅有的1~2次体育竞赛活动开办好,抓住机会让学生能在竞赛活动中尽情展现自己的运动能力,发挥集体的合作精神。除此之外,在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也可以定期举办班级的体育竞赛,比如,按照高中体育课程要求,对班级成员进行分组,开展班级篮球、接力跑等比赛,既能满足课程要求,又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对培育学生的体育精神有极大帮助。

3.4 合理展开对抗训练

体育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体育不仅是身体上的锻炼,更是对心理的一种挑战,对保持身心健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体育锻炼几乎贯穿着人们的一生,没了强健的体魄和强大的内心,生活可能处处充满艰难险阻。所以,在高中体育课堂中,教师除了要依据教学要求带领学生积极锻炼外,还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拓展,注重开展一些对抗训练,让体育课变得具有挑战性。比如足球比赛,这种双方通过相互争夺、进球得分的对抗活动。既能使学生全身得到锻炼,还能培养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在活动中为了避免学生身体受到损伤,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做好防范措施。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自身发展与学习进步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各位体育教师要通过积极创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进行教学。体育教师要跟随我国教学现状的发展情况,进行针对教学,认真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为辅,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全方面培养,让学生对每一项体育运动都了解,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进行分类培养,对于学生的成绩积极肯定,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体育课上的“意外”
讨厌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