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
2020-11-24陈钦才安徽省淮北市淮海路小学
陈钦才 安徽省淮北市淮海路小学
体育是新课标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创新教育已成为小学教育中比较重要的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临场应变能力,为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国家大力提倡体育教育的时代,探讨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变得尤为重要。
一、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小学的体育课堂,一定要避免单一的输入,更要避免一味地讲解名词术语,这样的课堂是事倍功半的,一定要创设情境,激发热情,勾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孩子们才能够做到身心参与、乐在其中,这样的课堂才称得上寓教于乐、精彩纷呈。如在进行立定跳远的教学中,可以先创设如下的情境,夏天到了,荷叶绿了,荷花开了,小青蛙们正在荷叶下乘凉嬉戏,青蛙妈妈给青蛙宝宝抓了很多虫子,青蛙宝宝纷纷表示也要学会此项本领,青蛙妈妈说那我们就从跳跃练习开始吧,然后分成四路纵队,孩子们带上青蛙头套和老师一起融入荷花香的夏天,共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一起去探讨立定跳远的乐趣吧。这样的课堂,让孩子们的感官立刻敏锐起来,给本来乏味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配合上背景音乐,从课堂一开始对孩子们就是极大的吸引,而不是传统的体育课堂,单一强调用力摆臂、起跳腾空、落地缓冲,孩子们不理解,不愿意参与,老师也是在被动教学,这样的课堂效率低,师生融入度不好,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小学体育课程主要是走、跑、跳、投四大类,有的情景也可以交织使用,是教学内容的补充也是延伸,更是孩子们兴趣的切入点。情境创设应用到体育教学的可行性,一定要有的放矢,从心理、生理、目标达成三方面入手,有助于掌握完整的技术动作,学生随着情节的发展不断深入参与体育课堂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此过程中不断完成各个环节的学习任务从而不断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善于利用分组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小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存在个体差异,身体素质差异较大,如果统一地进行教学,受益的只是部分群体,久而久之,没有受益的那一部分同学就会逐渐降低对体育课的兴趣,严重者会造成厌学的现象,室外的体育课就成了他们的负担。基于此种情况,一定要注重分组教学、分层级教学,关注个体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如:笔者在进行市级展示课的教学中,执教《跨越式跳高》,在基本部分的教学中利用了分层次教学,既:一人一垫、两人一垫、四人一垫、多人一垫,另外还利用了学生喜欢挑战的心理,在乘风破浪的环节进行折垫、横立垫、竖立垫的不同难度,让学生自主选择,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体会到胜利的喜悦,增加自信心,提高对体育课堂的兴趣,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一节课下来,孩子们意犹未尽,下课铃声响起,迟迟不愿回班,又自主的练习起来,并表示回家后,还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练习,达到了家校社共建的效果。这种教学法体现了学生占主体地位,给学生最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优点,让体育课堂的利用发挥的淋漓尽致,教授统一教材内容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补缺补差,培养了优等生,发展了中等生,激励了薄弱生。发挥了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提高了教学质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丰富了教学内容。
三、游戏教学,无处不学
小学体育教学的课堂中,游戏教学尤为重要,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体育游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游戏教学中,不仅仅学到了体育技能方面的基础,也学会了在游戏配合过程中,形成的团结合作的能力、不怕困难的能力,提高了受挫心理,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游戏具有趣味性、竞争性、合作性,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发展,满足了好奇心的欲望。此外,体育游戏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游戏精神,初步形成体育思想,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培养游戏精神,教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将体育与游戏牵手,而应对游戏精神这一核心价值有更深入的引领,实现教育与游戏的高度融合。发展与共享的合生。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创设积极和谐的氛围,体育游戏的推广应用,将有力地促进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极大改善了师生关系。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四、赛教结合,彰显效果
要紧跟国家体育发展的形式,鼓励学生及家长不仅关注到课堂,还关注课堂以外更为丰富的体育世界,拓宽学生的认识渠道,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借助国内外赛事,更好的丰富学生的内心运动世界,激活运动细胞。同时鼓励学生运动多媒体手段,制作简单的体育游戏,如五人制小足球游戏,投中打靶游戏等。由于体育课大多是室外,不能有效的和多媒体结合起来,很多课都是实践性强,缺乏理论的支撑,不能做到实践和理论有效的结合,基于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室内和室外课相结合的方式,运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很生动地把体育赛事的信息以及实况传递给小学生,满足了对体育赛事的渴望心理,还能大大提高课堂成效。针对水平一的学生,多采用趣味性游戏,让每一个孩子在体育课堂上愉快的“玩耍”,下课了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并且还掌握了课堂内容,形成较强的体育课堂常规意识与行为,以赛促教,彰显效果。小赛融入水平二的学生,这些学生已经不满足单纯的模仿与玩耍,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敏感度和观察事物的能力逐渐增强,对动作技能的掌握度提高,既:让学生多关注国内外赛事,比如世界杯、NBA赛事、奥运会、亚运会,就拿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来讲,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代表体育代表团共获得133枚金牌、64枚银牌、42枚铜牌,位居金牌榜、奖牌榜第一名,实现中国在世界军人运动会赛场比赛成绩历史性的突破。我们的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一定会增强对体育的兴趣,在心里种下终身体育的种子,因此,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点必须紧跟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不是比赛却近似比赛的小赛加进来,提高学生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效率。高段需竞赛,以赛促学、赛学合一、分出结果,以学习获取技能,以技能提高体能。
五、注重评价,发挥激励作用
在考核方面,鉴于教学对象是小学生,我们既要联系学生实际,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能力的养成,又要考虑学生心理健康及学习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评价方面,我们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进取为主,培养学生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淡化分数的重要性,以口头评价、观察、测定、考试等种种方法进行纵向比较,从而获知学生取得了进步,提高了成绩。素质不是选拔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把体育教学评价作为手段,充分发挥评价和反馈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评价可以是言语上的鼓励,也可是肢体语言的评价,无论哪种赞赏给予学生的鼓励都是不可少的,学生可能因为你的一个眼神就受益终生,点燃他们学习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很多女生也会从畏惧体育变成乐于享受体育的乐趣。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性,感到自身价值的存在,树立终身学习体育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缩减师生间的距离,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从前的放养式教学、填鸭式教学将不复存在,注重评价,发挥激励作用,变得尤为重要。要拿捏恰当,把握尺度,张弛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