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体育教学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2020-11-24陈荣东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同德镇中心学校
陈荣东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同德镇中心学校
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体育具有重要作用。开展体育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样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能够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作为教师,需要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并认识到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需要有效结合实际的体育教学内容,找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和方法,致力于学生健康成长。
一、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开展体育教学,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体魄,并实现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教学期间,教师会利用体育教学活动,或者是利用体育竞赛等方式,促使学生参与其中,并保持充沛精力[1]。体育教学的开展,除了能够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外,对于学生的心理方面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需要具备一定的感知力,并且需要做出快速判断。经过多次体育锻炼以后,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并且反应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的培养时期。在此阶段,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培养良好的情绪,也比较容易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比较容易建立优秀的思想品质。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并不断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有效展开合作,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开展体育比赛活动,并引导学生公平竞争,能够促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也能够促使学生更有勇气的面对失败。借助体育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立精神,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强意识,从而实现品德修养的良好塑造。
事实证明,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酣畅淋漓的运动方式,将自身的负面情绪进行释放,由此发挥出宣泄的作用。比如,体育教师发现一名学生的情绪明显有问题,通过了解,知道该名学生之前被教师批评过。于是,教师组织了一场篮球比赛,该名学生参与其中,并积极对抗,尽力拼抢。在比赛结束以后,可以发现该名学生的情绪明显有所好转。这就是运动的好处,能够促使学生在激烈的运动中进行充分的情绪宣泄,从而实现心灵净化,远离不良情绪[2]。与此同时,部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较为薄弱,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促使学生相互合作,学会如何相处。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其实潜藏着一些心理健康知识。通过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由此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能够凭借自身的学科优势,适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消除,积极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基于素质教育之下,进行体育教学,不仅需要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更需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作为教育者,无论教授哪个学科,都有职责和使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致力于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3]。体育教学涉及多种运动项目,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够愉悦身心。作为体育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而为了能够更好地渗透,可以结合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由此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锻炼,并逐渐形成良好心态。现如今,多媒体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体育教学的场地不一定要固定在操场或者是体育馆,也可以良好利用多媒体设备,在教室中开展体育教学,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自然渗透。利用多媒体,能够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更多丰富和动态的画面,借助图片或者是音频,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受。
比如,在进行田径教学时,部分学生过于关注自己的田径比赛成绩,在进行实际的田径比赛时,因为未能够得到第一名,或者是成绩不理想,而出现了悲伤、沮丧的心理,还有的学生甚至会逐渐产生自卑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教师,需要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在奥运会男子田径800米半决赛的比赛中,美国选手伊赛亚-杰维特和博茨瓦纳选手尼耶尔-阿莫斯在过弯道过程中双脚缠在一起摔倒了,但是他们没有生气,而是扶着对方站起来,用手臂抱住对方,一起完成了比赛。看过该视频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出现了不同的想法[4]。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并进行有效总结。在比赛中,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体育精神。想要成功,需要具备不怕失败的勇气,不可以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永远的失去信心。每个参与田径比赛的人都付出了努力,与其在失败中悲伤和沮丧,不如积极、乐观地看向未来。在视频中,两位运动员都向对方释放了善意,并且相互鼓励。在竞技比赛中,进行排名是一种需要,而无论排名如何,学生都要以平常心看待结果。自己的成绩不理想,是能力还有待提升,经过不断的努力,一定会有所进步。和第一名之间相差甚远,可能是自己不擅长田径运动。但每个人都有其自己擅长的领域,也有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所以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学生需要认可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有信心,并且有意识地向他人学习。同时,学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的年纪,需要不断的拼搏和努力,才能促使未来的人生更有意义。此时,作为教师,最需要做的就是要帮助学生认清自我,促使其真正的认识自己,了解自我,不断地增加自我认知。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客观性,坚持实事求是,拿出勇气面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时也要对自身优势进行明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先从小目标开始,促使学生努力完成一个个小目标,由此体会到成就感。然后,努力完成一个大的近期目标,再树立远大理想,朝着目标努力前进,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地超越自己,发现自己的价值[5]。
(二)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当前,学生还是以独生子女居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部分学生缺少一定的合作意识,部分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教师可以借助游戏,将其与体育教学相融合,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结合素质教育要求进行体育游戏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样能够生发出更多的活力和生机,为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也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提供契机。同时,以游戏为载体,更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也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性竞争意识,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育运动精神。比如,教师可以组织拔河游戏,这是一项团体运动,需要依靠学生之间的良好合作,加之技巧的良好使用,才能够取得胜利。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需要促使学生明确同一个目标,并促使其能够朝着同一个目标进行努力拼搏,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精神。同时,需要讲解实际的拔河技巧,其中,不仅需要关注准备姿势,做好握绳、拉绳等动作,也需要保持良好站姿。同时,还需要掌握站位顺序,正确保持重心。游戏有输就有赢,输掉了比赛,也不要丧失兴趣和信心[6]。
学生由于生长环境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其实际的身体素质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学生提出统一的体育运动要求,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能会轻松地完成相关体育运动任务,无法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可能会难以完成相关体育运动任务,由此产生自卑心理,逐渐丧失运动信心和兴趣。面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促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运动。分层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规避以上问题,通过不同运动项目的设置,促使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和进步。教师需要认真观察学生,并明确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如果学生爆发力较好,就可以引导其多参与一些短跑类运动。如果学生的耐力好,便可以引导其多参与一些长跑类运动。如果学生的弹跳能力好,便可以引导其多参与跳高或者是跳远运动。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从而逐渐建立起自信心,培养良好的性格[7]。
(三)采取合适的教学内容
部分体育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而忽视“寓教于乐”的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体育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新时代下,体育教师需要重视体育情感的培养,促使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并具备乐观精神,同时需要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坚强意志。根据对目前小学生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部分学生面对挫折时,可能会出现逃避的情况,也可能会出现退缩现象。也有学生在体育游戏中遭遇失败以后,表现出明显的愤怒,或者是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作为教师,需要重视这些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以优秀的意志品质为目标,进行不断的自我提升。在小学体育运动项目中,很多小学生都对耐力跑这项运动比较排斥,究其原因,是耐力跑较为枯燥,而且相对来说比较艰苦。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为学生详细讲解耐力跑的意义和作用,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个体育游戏。合理地安排体育游戏,能够防止小学生无目的性的参与体育游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短距离折返跑”的游戏,促使学生两两一组,每组一同进行游戏,在折返跑中相互鼓励,相互竞争,看谁跑得更久。作为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促使学生学会正确呼吸,保持良好的跑步节奏,由此潜移默化地达到锻炼耐力的目的[8]。在游戏中,学生的好胜心能够被有效激发,游戏结束以后,学生会发现自己的体能得到了一定的进步,由此产生相应的成就感,练习耐力跑的信心会逐渐增加。同时,学生能够逐渐喜欢耐力跑这项运动,并有效实现抗挫能力的增强。
(四)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针对体育教师来说,虽然不具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也不具备较为完善的心理健康知识。但是,基于素质教育之下,教师需要不断的提升自我,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重视和关注,学习相关的心理常识,并注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开展心理暗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鼓励为主,并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在学生出现畏难情绪时,第一时间给予鼓励,通过反复的鼓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信心,促使学生有勇气面对挑战[9]。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学生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面对的挫折越多,学生能够积攒的经验也就越多。作为教师,需要不断的鼓励学生,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同时对学生给予肯定。进行学生之间的比较,不利于学生的积极成长。教师更多情况下需要将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由此发现学生的进步,这样更为科学,也更能够促使学生感受到进步的喜悦,同时能够促使其自我效能感的显著增加。面对体育成绩不佳的学生,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通过积极引导,促使学生正确看待成绩不理想的情况,重拾运动信心,将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而不是一味的说教,或者是因为体育成绩差而不断的批评学生。作为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观察学生,对其长处进行不断地挖掘,从而更为全面的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鼓励,促使其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更有信心地进行学习。基于积极的心理暗示之下,能够对学生的潜能进行不断地挖掘,同时,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需要以学生为主,注意对其运动兴趣进行充分激发,这样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而且能够增加学生的耐挫力,面对体育比赛失败时,不会轻易言败,而是将其看作是暂时的[10]。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是教师的职责和使命。体育教学的开展,具有诸多积极意义。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过程中,体育教学能够提供强大助力。作为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采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促使学生学会人际交往,学会释放压力,同时促进人格健全,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