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消防员训练损伤预防及康复
2020-11-23陈志刚
陈志刚
摘要:当前,消防指战员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建设需要,加强日常的各类训练势在必行,随之而来的训练损伤也日益增多,非战斗性减员比例呈上升趋势。本文结合队伍实际,通过查找医学相关文献分析当前队伍训练现状尤其是体能训练方面、提出对于训练损伤的预防及康复措施,以期达到减少训练损伤的发生和加速损伤后的康复。
关键词:消防员;训练;损伤;康复
长期以来,消防救援队伍始终战斗在火灾扑救、抢险救援的第一线,职业风险高、工作压力大,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支同老百姓贴得最近、老百姓最需要的队伍。对标“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的职责定位,更是对消防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消防救援队伍是实行24小时驻勤备战制度,消防员长时间处于高强度、超负荷、不规律的工作环境下,导致开展各类训练时极易发生运动损伤,给消防救援队伍和消防员自身带来了严重影响,非常不利于队伍整体战斗力的持续提升。为此,笔者希望通过对消防员训练损伤发生规律和特点的研究,分析原因,提出预防和康复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训练损伤的发生。
1 当前消防救援队伍训练现状
目前全国基本围绕消防救援局部署开展的冬训和夏训工作开展训练,简称“9+9”即冬训9个科目和夏训9个科目,涵盖体能训练、技战术训练。冬训9个项目分别是背负空气呼吸器5000米跑、400米救人疏散物资、100米负重跑、60米肩梯跑、负重上10楼、单杠卷身上、双杠臂屈伸、搬运重物折返、绳索攀爬等。夏训9个项目分别是快速初战控火、枪炮协同灭火、楼层火灾内攻、楼层火灾救人、纵深灭火救人、百米障碍救助、车辆事故救援、两车三枪、攀登15米金属拉梯等。要完成好上述训练,需要消防员拥有非常好的体能素质。
2 常见的训练损伤
2.1按损伤部位分
消防员在日常训练中发生训练损伤主要集中在腰部、脚部、膝关节以及上肢关节。
2.2按损伤组织分
(1)神经类损伤:消防员常见的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神经压迫导致的伤害以及神经类损伤导致肌肉萎缩、半月板损伤等。
(2)软组织类损伤:韧带、肌肉的撕裂及损伤,肌腱、关节囊等损伤。
(3)关节与骨损伤:主要为各类骨折及脱位等。
3 训练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
3.1训练理念落后,缺乏系统思维
体能训练作为运动科学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防员整体能力素质得以提高和发挥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但当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消防指战员的训练理念非常落后,始终按照以前的老办法、土经验来训练,体能训练理念仅局限于耐力训练和力量训练,存在“体能训练就是耐力训练、力量训练就是杠铃训练”的陈旧观念。其训练形式主要是跑步训练和大强度力量训练, 不仅对提高消防员能力素质没有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引起消防员训练损伤的原因。
3.2思想上不重视,缺乏安全意识
大部分消防员对于训练损伤的严重后果缺乏正确的认识,普遍存在“年轻人忍一忍,休息一下就好了”的错误思想。对于训练损伤缺乏必要的防护意识,麻痹大意,在训练时不采取应有的预防措施,甚至发生损伤后也不吸取经验教训,缺乏康复训练的意识,致使训练损伤反复发生。同时训练时的热身与放松意识差,存在“把训练只是当做完成任务,希望越快结束越好”的错误思想,普遍忽视训练前动态拉伸热身以及训练后的静态拉伸放松。久而久之,极易導致发生累积性的疲劳损伤。
3.3动作规范性差,成效不明显
由于消防工作的特殊性,导致工学矛盾长期存在无法有效的解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防指战员在训练的科学性上的钻研。在训练过程中只注重上训练负荷、上训练强度, 忽视了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导致消防员普遍的体能水平偏低,事倍功半且不能长久保持,训练损伤多、靠吃年轻饭的现象突出。
3.4考核标准高,“一刀切”现象突出
由于全国消防救援队伍都是围绕“9+9”的项目开展训练,定期开展全国考核检验练兵成效,势必导致回到以秒表论英雄的老路。虽然上级对标准和项目做了年龄的区分,但是每个消防员的个体差异是始终存在的,追求排名、追求满分的心态导致训练上无法做到循序渐进、因人而异,有时甚至可能加大训练量,极易发生训练损伤尤其是个体素质相对较差的消防员。
4 训练损伤的预防及康复治疗
4.1训练理念要与时俱进
消防救援队伍要充分利用好庞大的社会资源。可以采取共建共享的方式,依托国内外专业的体育院校、医院或专业的体能训练师、康复师等开设训练及康复相关的专业课程,采取脱产学习、云课堂学习、跟班作业等方式,为消防救援队伍中有志于训练工作的指战员提供学习的契机。要大力引导和鼓励消防指战员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自身的训练知识储备,建立内部交流训练理念、训练心得的分享云平台,营造“我要练”的良好氛围。要让广大消防员充分认识到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非常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的支撑,需要不断地更新。比如核心训练理念,核心力量的加强和提高,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消防员的训练负荷量相对较大又单一,加上训练内容中有大量的负重跑、负重力量练习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有较强的肌肉力量、膝关节、髋关节和腰背力量的支撑。而消防员的日常训练在核心力量这方面的发展相对薄弱,因此很容易出现大量肌肉疲劳、腰肌劳损、肩袖劳损、踝关节损伤、膝关节内外侧韧带损伤和胫骨前肌损伤(骨膜炎)等等。
4.2训练方法要科学合理
消防救援队伍是一支一年365天都在战斗的队伍,这就更需要我们在日常训练中学会统筹、科学施训。在当前大部分消防指战员还不具备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支撑的前提下,需要从上至下地积极探索。在训练计划的拟定过程中,应积极与院校、体校等专业机构建立专业体能训练师聘任机制,依据消防的职业特点不断完善训练的方式方法,有条件的单位要制定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个性化训练计划。在训练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要让专业体能训练师从开始就介入训练尤其是基础训练阶段。因为整个体能训练过程都需要通过各种技术动作来完成, 不规范的技术动作, 不仅会影响体能训练的效果, 而且很可能导致训练损伤的发生。从体能训练初期开始, 就需要反复强调动作的规范性, 即使非常细小的错误动作, 也要不厌其烦的反复予以纠正, 使消防员形成正确的条件反射, 打好技术动作的基础。在掌握动作后, 才能逐渐增加训练负荷。另外,在整个训练的过程中各级消防指战员要有充分的耐心和包容心,抛弃政绩观,切不可急功近利,因为任何一个拨乱反正、走出舒适圈的过程都势必伴随着各种阵痛甚至对过去的完全否定,一定要用系统的眼光去正视过程,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强定力。
4.3训练准备和恢复要高度重视
训练准备主要指涉及训练项目的各类器材、场地的准备,热身活动的准备以及训练对象的思想准备,其中以思想准备首当其冲。因为在训练过程中,必须要让队员保持良好的神经系统水平,才能使队员保质保量的完成训练要求。也就是说在训练前尤其是技战术训练前一定要做好队员的思想安抚、睡眠调解,保证睡眠充分,让队员的神经系统保持高度的稳定。
同时,要高度重视训练后的恢复工作。除了训练后基础的拉伸、慢跑等恢复放松手段外,应积极引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帮助队员的恢复。比如定期的血常规检测、晨脉自测以及心率法来掌握队员的训练及身体恢复情况。利用泡沫轴、筋膜球、筋膜枪、振动训练器等科技手段辅助身体的恢复。在训练之余加入游泳、瑜伽、普拉提等其他运动形式加速身体的恢复。另外,要特别重视训练后的营养补给。除了训练过程中运动饮料的补充外,应聘请专业的营养师制定科学的营养配餐,必要时搭配一定的营养补剂。
4.4训练损伤的应急处理和康复要不断加强
消防员在日常的各类训练中极易发生运动损伤,因此掌握基础的应急处理知识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应定期邀请知名医院的医护人员通过授课、现场教学的方式对广大消防指战员开展应急处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让指战员在遇到意外训练损伤时及时得当地做好应急处理工作。消防救援队伍更要把消防员训练损伤后的康复治疗纳入各级党委的重点工作,要将训练损伤康复治疗与训练工作等同视之。发生训练损伤后,正确的康复治疗的介入对训练损伤的恢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通过专业的康复仪器治疗和功能锻炼在达到预期恢复的目标的同时有时甚至能大大缩短恢复时间。要想方设法地与专业的康复医疗机构、体育院校建立合作机制,做到消防员发生损伤后第一时间有专业的力量介入,尽可能不让消防指戰员留下后遗症。有条件的单位要加大投入,改建内部健身房、综合训练馆,购置实用、高效的各类器械(如瑜伽球、阻力带、超声波治疗仪、中频脉冲治疗仪等),不断完善训练、康复设施。以笔者为例,15年左脚踝严重扭伤,采取常规手段治疗基本痊愈后未进行康复训练,致使在日后的训练生活中习惯性崴脚。今年年初最严重时,每天脚踝反应强烈,疼痛并有随时崴脚的风险,经专业骨科医生诊断为踝关节不稳建议先做康复治疗六周再决定是否手术。目前经过医院专业医生和仪器的康复治疗已取得明显成效。
5 结语
各级消防救援队伍要牢牢坚持以人为本、向科学要战斗力的原则,树立“快乐训练”理念,大力倡导“走出去,请进来”,用科学的理念和知识武装广大消防指战员,科学安排训练、恢复计划,逐步让广大消防指战员从“要我练”向“我要练、我会练”转变。
参考文献:
[1] 吴传嵩.浅析基层消防战斗员常见体能训练损伤治疗方法及 预防措施[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20):187-188.
[2] 邵辉.消防职业训练运动损伤与预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9.
[3] 魏春琴,刘强.常见运动损伤及其急救处理[J].科技信息,2008 (31):166.
[4] 方芳,何艳.武警消防部队新兵训练伤调查及防治对策建议[J]. 西南国防医药,2014,24(07):81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