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粮食物流系统中的应用

2020-11-23王亚平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8期
关键词:应用前景信息技术

王亚平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上升,人们对饮食的要求已从最基本的“吃饱穿暖”转变成如今的“吃好穿好”,这就使得人们对食物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信息技术在粮食物流系统中的应用,首先对当前我国粮食物流体系的发展阶段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应对策,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国粮食物流体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粮食物流体系;区域链技术;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TS2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8

当前,我国市场中的粮食从收获到摆上消费者的饭桌,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工业化流程,其中就包括粮食的生产、商品包装、物流运输、粮食精加工、经销商销售等相应环节。在这些环节中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在粮食物流体系中将这些过程优化或者省略,便可以在粮食的销售过程中节省一大笔物流费用。现阶段在粮食物流体系中融入信息技术是优化粮食物流管理体系最有效的途径。本文从我国粮食物流体系的发展状况入手,对信息技术在粮食物流体系中所应用的数据库技术、区块链技术、GIS技术、RFID技术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1 我国粮食物流体系的发展阶段

我国的粮食运输,主要采用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方式,由于粮食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物质条件和地理环境的一系列限制,导致粮食在运输过程中存在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粮食物流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早期的纯手工物流信息系统,其中粮食运输主要采用纯人工操作,运输速度慢、准确率低,并占用社会大量劳动力,由于粮食运输路线规划不科学,还导致粮食运输中调度工作难以进行;第二阶段是后期的半自动化物流信息系统,该系统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社会劳动力,运输过程中应用了条形码技术、自动识别技术以及半自动化物流信息系统,提高了粮食运输的安全性和透明度[1-2];第三阶段便是在粮食物流体系中应用数据库技术、区块链技术、GIS技术、RFID技术等,提高了粮食运输的效率和准确度。

2 我国粮食物流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无法对当前在途运输的粮食信息进行实时监测

粮食物流体系不仅需要提高粮食的运输速度,同时还需要实时跟踪定位运输粮食的车辆,对车辆进行合理的调度。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需要高度重视粮食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湿度、虫害等问题。但是由于没有使用相应的信息技术,导致粮食在运输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信息和实时状态无法及时上传。因此,只有解决粮食物流体系中信息状态实时上传问题,才可以保证运输过程中粮食的质量。

2.2 粮食物流体系中的数据信息不能及时同步

在粮食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但我国粮食物流体系运输中通常采用半机械式的操作模式,没有相关配套设施的支持,这便导致粮食物流体系中的数据信息不能进行及时的联网同步操作,进而导致管理层在调度粮食物流体系中的车辆时,难以实时分析粮食物流体系中的数据信息,这便会直接影响到管理层在调度粮食物流过程中决策的准确性[3-4]。

2.3 信息技术在粮食物流体系中的应用不足

信息技术在粮食物流体系中的应用不足是当前我国粮食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最为显著的问题,现阶段信息技术主要应用在粮食物流体系的业务统计和业务办公这两方面,虽然我国大多数省份都实现了粮库智能化管理,但是在粮库管理中则较少运用大数据技术和区块链技术,这便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在物流体系管理过程中无法借助信息技术开展高效的业务调整工作。

3 信息技术在我国粮食物流体系中的应用前景

实现粮食物流体系中的仓储物流信息化,可以有效解决粮食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透明问题,从而推进粮食物流体系中信息技术的建设,更好地对我国粮食从生产到销售的所有环节进行实时跟踪定位,提高当地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和微观控制能力。

3.1 利用信息技术可进行智能粮库管理

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智能粮库管理,例如RFID技术是直接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电磁感应现象对粮食物流体系中的相关信息实时传递。采用这项技术便可以在粮食仓储管理过程中同时识别多个目标,具有识别距离远、识别速度快、识别准确度高的优点,不需要对目标进行精准定位就可以及时地判断仓储粮食信息。同时RFID技术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在粮食仓储过程中的应用性能较强,可以在强磁、潮湿、高温等恶劣的环境下工作,使用寿命也较长。同时RFID技术也是物联网感知层中的核心体系,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統、高速公路ETC通道等[5]。

仓储保管是粮食物流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加强仓储管理工作,可以实时了解粮仓内粮食情况,进而为保障粮食的储藏品质提供有效的技术数据支持。在粮食进仓和出库的过程中,通过对粮食进行严格的盘查和核对就可以提高粮食出入库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而利用RFID技术可以更高效地实现在粮仓内对粮食的自动化存货和取货的智能化操作。粮食在进入粮库时,通过射频技术可以直接识别粮袋上方的商品标签,进而与数据库中相应的商品标签进行核对,在确定商品标签核对无误后,就可以自动分配出空余的货位并规划出最佳的运输路线,将粮食录入信息库中;在粮食出库时,可以根据出库订单信息自动规划出最合理的粮食出库路线,在粮食出库路线的出库口对订单信息进行识别,当信息完全吻合时,便可以进行粮食的出库,同时及时更新粮库内的库存信息。如果发现信息错误,便拒绝粮食出库。由此可见,在粮食的仓储保管过程中利用这套技术,可以对粮食的验收入库、保管、粮情跟踪、销售出库等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的跟踪。

3.2 利用信息技术可进行智慧粮食运输

在粮食运输环节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进一步推动粮食在流通过程中的智能化和现代化,提高粮食在流通过程中的效率,进而降低粮食的运输成本。具体是在粮食物流运输中采用GIS和RFID技术,GIS技术具有较强的空间数据管理、空间系统分析和地理分析能力,因此通过该技术可以对粮食物流体系进行仿真模拟,进而实现在运输、储存等各个环节中对粮食的系统性操作。例如,通过运用GIS技术可以判断粮食在运输过程中的行车路线是否合理;粮食在运输中的送达时间是否满足客户需求,同时通过应用RFID技术中的电子标签识别码,可以对附着于物流商品的粮食信息进行快速跟踪识别。

利用信息技术规划路线,避免了司机凭个人经验来确定粮食运输路线的情况,从而减少了粮食在运输过程中的时间成本和物流成本。应用GIS技术还可以自动生成最少的运转次数和最短的运输时间,从而提高粮食运输效果。司机在进行运输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电子地图了解实时路况,以此选择最佳的粮食运输路线。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第一时间追踪运输粮食的车辆位置,使客户能及时地了解粮食在配送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从而便于粮食经销商与物流企业达成高效率的合作。

通过信息技术对粮食运输信息进行实时调度,有利于客户对粮食的运送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如果粮食的送达时间过早,客户可能还没有做好物流接收的准备;如果粮食送达的时间过晚,便会影响客户的使用需求,从而给客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实时调度,可以保证货物处于合理的运输状态,确保每一笔物流都可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4 结 论

粮食对于我国来说,是稳定社会、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通过在粮食物流运输中应用信息技术,并对当前的粮食物流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可以有效提高粮食物流运输管理工作效率,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甄彤,姚文凤,吕宗旺,等.信息技术在粮食物流系统中的应用[J].粮油食品科技,2018,26(6):90-93.

[2]张辉,房亚群.现代信息技术在冷链物流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4(12):25+27.

[3]史新建.现代工业技术在粮油储藏管理中的应用:论条码技术结合ERP在粮食物流系统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1(3): 150-151.

[4]步永伟.数据仓库技术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15):4097-4098+4107.

[5]高美灵.RFID技术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統中的应用[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应用前景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无线通信技术电网通信探讨
信息技术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单片机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简析住宅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