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阳明心学的新时代意义

2020-11-23孙永森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42期
关键词:心学良知价值观

孙永森

两会期间与贵州代表团讨论时指出:“王阳明的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阳明心学不论是在其诞生之时还是后世都有大量拥趸,特别是在近代得到改革者的高度推崇。在欧美保守主义、孤立主义兴起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声音的“走出去”,一方面需要“中国制造”的硬实力,另一方面更需要“文化输出”的软实力。阳明心学研究、推广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其思想自身的精妙、浩渺,更是由于其在泛亚地区深远的历史影响。古老的中华文明此时更需要鲜明的文化符号,在新时代发出有力的中国声音。

一、发于本心,草根的价值观塑造

阳明心学兴起于明代中叶,社会政治经济在经历前期严苛的政治环境逐步走向清明、繁荣,伴随着经济逐步发展市民阶层走上历史舞台,市民文化带来的是文化领域的多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而这种由经济繁荣而兴起的平民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很接近于今日的“草根文化”,草根文化诞生是伴随相对“主流、精英”对立意味而形成的。对于这种文化趋势,笔者认为在长远的未来将是必然趋势。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个体意识的觉醒、解放。如现代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名言:“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也成了最知名社交平台的建立理念。

文化领域的平民化需要如何看待,阳明心学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与愚夫愚妇同的,是谓同德。与愚夫愚妇异的,是谓异端。”将精英文化与平民文化区别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无形之中化解了对立的情形,更是在本质上将这种对立弭于无形。阳明心学的“人人皆可成圣”与“每个人都是15分钟的名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后者是将艺术领域的偶像拉下神坛,阳明心学更是将文化领域的偶像推到大众当中去。

有个生动的例子,阳明先生在感化山中盗贼时,通过层层脱去衣裳激发了盗贼的羞耻之心,盗贼心也不愿被称为盗贼的“良知”。这种从人性深处、本性的印证,应成为主流文化、教育最直观最有效的方式,同时也是基本准则。由此为出发点的理念、价值观对于个体的影响必然是长久的、积极向上的。由于网络技术时代信息爆炸,扎根于网络等媒介的“草根”平民文化也犹如野草般疯长,网络信息的庞杂难辨,难以监督过滤,加之部分不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别有用心的境外势力,网络媒介对于社会价值观的冲击不容小觑。而阳明心学对于“平民文化”的印证,消除了“庙堂”与“天下”的对立,主流价值观汲取阳明心学对于人性、良知的理念,将获得自内而外的免疫力,从根本上得到大众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认同。

二、兼容并蓄,多元文化的中国化

从阳明先生的个人成长与思想变化的经历当中可以看出,阳明心学不是凭空而创造出来的,心学的发明既不是埋头经、史、子、集概括提炼,也不是单纯对当时主流朱子理学批判对立,更不是直接照搬拿来陆象山的思想。而是他通过精研黄老之学,融儒、释、道一贯而通的龙场悟道而产生,历代研究者对于心学的本源多有考据之风,断章取义求其来源,似乎要分出成分与含量。笔者认为心学之精妙正在于其守儒学之正统,做到了儒、释、道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从“心无善恶说”到格物的“知行合一”,更有论为“二氏之学,其妙与圣人只有毫厘之间”。以今时观之不妨转换一下角度,儒、道是中国本土文化,佛学是外来文化,道家走向神仙方术之后功用更倾向于追求修仙得道、长生不老。宗教化的黄老之学不可避免走向了弃世之路,而得到统治阶级不断固化儒家学说在宋代将教条主义达到了鼎盛。心学的发展更大意义上属于继承、吸收与改造,为区别黄老阳明心学多次进行批判,同时表明“不虑而知之良知”有据可查,源于正宗。这更体现了面对如今国际化、多元化的新时代,作为悠久的古老文化所应持有的态度,兼容并蓄的同时,去糟粕而取精华地吸收。更重要的前提是立足本土文化,片面地“中体西用”必然导致水土不服。

三、经世致用,致力发展的文化理念

近代诸多思想家、改革家对阳明心学推崇备至,如清代维新变法的康、梁一派。梁启超曾说学习阳明心学“如打针一般痛快”。资产阶级革命派也是对阳明心学推崇备至,甚至于现代创建两个世界五百强的日本知名企业家稻盛和夫的企业文化理念也自称源于“致良知”。阳明心学表面崇尚个人修为的学说,竟可以应用在如此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阳明心学的精要在于“良知”说。

阳明先生自述“良知二字,自龙场以后,便已不出此意。只是点此二字不出”。阳明心学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知”自身丰富内涵。其一,是伦理道德层面的“良知”,即是处世的人生哲学,同时扩展、延伸之后可以成为社会伦理价值观,是从人本性出发的“知善知恶”的准则;其二,是从个人修为的处事要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追求以良知为出发点做事准则;其三,是强调实践的入世要求,“事上磨”通过不断的实践,“知行合一”地进行格物做到“致良知”。因而,阳明心学从个人道德素养、个人能力、实践精神出发,具有很强务实性与适应性,这种特性是针对不同行业、领域的需求。不同时代、环境的需求,阳明心学被今时冠以“成功学”的名号也因于此。基于“致良知”而进行的学习、研究则无不围绕个人素质与道德的共进,基于“致良知”而進行的制度建设则无不围绕着人性与全社会福祉,基于“致良知”而提供的服务、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则无不从消费者与企业长远发展出发。如此等等,阳明心学因之成为儒学一系真正达到“经世致用”的思想学说。

兼具浅显明了、多元并蓄、经世致用的特性的阳明心学,在今日对于解决现存的诸多文化、社会问题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对于大众教化、移风易俗、塑造核心价值观更有直观的指导意义。对于阳明心学的研究于中华传统文化与塑造主流核心价值观基础之上,必定会使延续千年的中国儒学换发新的生机,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王阳明,传习录[M].蓝天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142页.

[2]王阳明.传习录[M].蓝天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112页.

[3]梁启超.饮冰室合集[M].中华书局.1989年.140页.

猜你喜欢

心学良知价值观
王阳明和拉康主体观比较
我的价值观
良知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浅谈王阳明及其心学思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良知”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