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
2020-11-23李月庆
李月庆
摘 要: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域,分别是鲁中南山地丘陵及沂沭河流域下游的冲积平原、日照沿海地区以及胶东半岛,其中鲁山、沂山和蒙山为中心的山地丘陵地区及发源于此的沂沭河流域是山东文化的发源地与核心区。从文化遗存的分布情况来看,旧石器时代山东地区已有古人类居住,但这些古人类应当是从北方或西北方迁徙而来。此外,旧石器时代的山东地区很可能与周边地区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山东地区;文化
山东地区自有人类开始,便产生了文化。根据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山东地区已有人类居住,因此,要探究山东地区的文化渊源非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不可。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1]以《中国文物地图集(山东分册)》[2]为参照,结合新近考古发现,对旧石器时代山东地区的文化作进一步探讨。
一、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分布情况
20世纪60年代,沂源千人洞遗址的发现开启了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工作,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目前来看,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分布在几个比较集中的区域,现根据地貌、地理条件,大致分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及沂沭河流域下游的冲积平原、日照沿海地区和胶东半岛三个地区。
鲁中南山地丘陵及沂沭河流域的旧石器时代遗存是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最为丰富的地区,其中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存有:沂水县的西水旺与南洼洞、平邑县的白庄小西山和骑子鞍山洞穴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仅有银雀山遗址一处;旧石器时代后期遗存数量较多,主要有千人洞遗址、凤凰岭遗址、湖台遗址、黑龙潭遗址、望海楼遗址、宅科遗址、上崖洞遗址、南武阳城遗址、金雀山遗址、浮来山地点、小麦城地点、乌珠台地点、沂水县20处地点、郯城马陵山40处地点、金雀山公园遗址等。
日照沿海地区也是山东地区出土旧石器时代遗存的重要区域,其中秦家官庄发现的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大青峰峪村地点发现的石器为旧石器时代中期,日照沿海旧石器地点群、日照竹溪村与日照黄泥梁遗址均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胶东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存主要有长岛县庙岛群岛(如长山岛、庙岛、砣矶岛、大钦岛等)、蓬莱县村里集村、海阳县沿海地区、青岛大珠山和平度南村镇柏家寨,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为止胶东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全部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二、旧石器时代山东地区文化遗存分析
上述旧石器地点中,发现古人类化石的有沂源县骑子鞍山、新泰市刘杜公社乌珠台和蓬莱县村里集三处。根据学者们的研究,沂源古人类化石同北京猿人在形态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具有很多直立人的典型特征,“在分类上可归属直立人”[3],其大致年代应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乌珠台人当属晚期智人,大致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4]蓬莱县村里集的古人类化石,根据与其共存的动物化石可推断其为晚期智人,大致年代為旧石器时代晚期。[5]
我们综合分析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存,除了日照沿海地区的秦家官庄遗址之外,大部分集中在鲁中南山地丘陵一带且多沿沂沭河(包括其支流)上游分布。其它地区,如沂沭河流域下游的冲积平原、胶东半岛和鲁西、鲁西北平原,至今没有发现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存。
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存目前仅发现两处,一处是临沂银雀山遗址,另一处是莒南大青峰峪村遗址,二者分别属于沂沭河下游地区和日照沿海地区。而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也较为集中地分布在这两个地区。根据徐淑彬先生的研究,沂沭河流域的旧石器时代遗存有比较明显的分布规律,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多分布在上游山地丘陵区,中晚期的文化遗存则多分布在下游冲积平原区,[6]其说基本可信。除此之外,胶东地区也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中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尽管目前发掘的遗存数量不多,但石器所用原料和器形与其它地区却存在些微差别,比如石片“以蚌壳形居多”[7],而且它与其它两个区域在地理空间上有一定的距离。
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时空分布大致如上所述。从文化遗存的数量以及文化序列来看,以鲁山、沂山和蒙山为中心的山地丘陵地区及发源于此的沂沭河流域是山东文化最早的发源地和核心区,而今天的日照沿海地区则可能是一个亚文化区,至于胶东地区,目前虽然不能建构起完整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序列,但其文化毕竟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因此,也可能是另一个小文化亚区。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尽管有的地区没有发现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但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泰、尼二山及发源于此的汶泗河流域是鲁中南山地丘陵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文、气候条件与鲁、沂山区和沂沭河流域基本一致,但是迄今为止基本没有发现旧石器时代的遗存(近年仅在泰山南麓的岱岳区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8]),究其原因有两种可能:第一、旧石器时期该地区也曾有古人类活动,但由于各种原因,属于旧石器时代的遗存尚未被发现;第二、古人类在旧石器时代未曾涉足此地。笔者认为后者的可能性大一些。因为从这一区域的遗址分布情况来看,先后发掘有大量的细石器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而唯独不见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所以就目前的考古发掘情况来看,似乎可以认为这一带不是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的活动区。笔者之所以讨论这一旧石器时代遗址的空白区是因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历来被当成一个完整的地理文化单元,但是现在看来,至少不是从旧石器时代开始的。此外,对这一区域文化属性的讨论有助于厘清山东地区古人类的来源问题。
广大的鲁北和鲁西北平原同样是旧石器文化的空白区(1995年,德州市平原县王通村采集到石制器,仅此1件[9]),但却陆续发现和出土了一些第四纪的动物化石。一方面,它从侧面说明了大部分平原地区确实不适合以渔猎和采集为主要经济方式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生存,山地丘陵地区才是他们进行狩猎活动和躲避野生动物攻击的最佳场所;另一方面,动物化石的出土也可以为探寻山东古人类的来源问题提供佐证。
还有一个区域尽管不在今天山东地区的版图之内,但是弄清楚其文化面貌有助于山东旧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文化属性的完善,这一区域是今天的黄渤海域。根据气候学和地理学的研究,今天的黄渤海海域曾几度裸露成陆,这与第四纪以来几次大的冰期有关,冰期来临之时,海水退出黄渤海域,间冰期的时候,气温短暂上升,海水又回到黄渤海域,大约在距今4万年左右和2万年左右海水曾两度退出黄渤海海域,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了陆地的形态。[10]不惟如此,半岛东边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以及北部的辽东半岛都在这一时期与山东半岛连接成陆。学者们研究发现,日本列岛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具有很多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特征[11]。因为目前的考古发掘尚未过多涉及到海洋,所以不能盲目认定今天的黄渤海域就是当时文化交流的通道甚至古人类短暂居住的场所,但是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胶东地区旧石器文化虽表现出与内陆地区的些许差异,但毕竟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海洋性特色,这是否能够说明当时真正近海的人类活动场所已经随着海侵的到来而长埋于海底?如果这一假说成立,那么今天我们考古发掘出的沿海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并不能代表这一地区完整的旧石器文化序列,如此一来,海洋考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不仅有利于厘清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面貌,也有助于探讨史前时期中国与日本以及朝鲜半岛的文化交流。
三、旧石器时代山东地区文化的推理与判断
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山东地区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在鲁中南地区,其南面和东面文化遗存的年代均比它晚,因此,山东地区的古人类不太可能从这两个方向迁徙而来;其西面的泰山及汶泗河流域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发现更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相似的水文、氣候条件说明这一地区并非不适合古人类生存,如果古人类从西面迁徙而来,这一地区应该不会没有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出土。由此推测,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应该是从北方和西北方向迁徙而来。
其实山东地区的古人类来源于北方和西北方向还是有迹可循的。首先,从整个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的石器特征来看,山东地区的旧石器具有华北旧石器的基本特征,应当属于华北砾石系统,而华北地区典型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大部分都分布在山东以北和以西地区,[7]沂源骑子鞍山遗存不管在人类化石还是共存的动物化石上都与北京周口店遗存具有极高的相似性便是很好的说明。其次,尽管鲁北和鲁西北平原没有发现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但是动物化石的发现却为人类和动物的迁徙提供了佐证,根据气候学的研究,随着第四纪冰期的到来,华北地区曾发生多次迁徙事件[12]。但是如果想要更科学地说明这个问题,则需要建立更加完备的第四纪动物化石序列。
至于胶东半岛地区的文化究竟发端于哪里则需要更多的考古发现来证明。但是,从石器地点的分布及共存的动物化石来看,古人类从西部华北地区和北部的东北地区这两个方向迁徙而来应该不误。当然这只是推测,只有加大考古发掘的力度才能更加科学地说明这一问题,而海洋考古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口。
综上所述,旧石器时代山东地区可以分为三个文化区,分别是鲁中南山地丘陵及沂沭河流域、日照沿海地区和胶东半岛地区,这三个区的文化共性多于个性,总体来说属于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系统。这一时期山东地区已有古人类居住,但他们是从北方与西北方迁徙而来。此外,旧石器时代的山东地区可能与周边地区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文化交流,如旧石器时代晚期山东南部地区与苏北地区在文化因素上呈现很大的相似性,这说明它们在文化地理上曾是同一个文化区,山东与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甚至是日本列岛也有可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文化交流,这一点需要进一步的考古发掘予以佐证。
[参考文献]
[1]逄振镐.山东旧石器文化概论[J].华夏考古,1994,(04):40-45;王法岗.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2]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山东分册)[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7.
[3]吕遵谔 黄蕴平 李平生 孟振亚.山东沂源猿人化石[J].人类学学报,1989,(04):301-313.
[4]吴新智 宗冠福.山东新太乌珠台更新世晚期人类牙齿和哺乳动物化石[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3,(01):105-108.
[5]李步青.山东蓬莱县发现打制石器[J].考古,1983,(01):70;林仙庭.胶东半岛发现的打制石器[J].考古,1987(03):193-196.
[6]徐淑彬.沂沭河流域十年来的旧石器考古发现[C]//徐淑彬.沂沭河流域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149-159.
[7]甘才超.环渤海地区旧石器考古及相关问题探讨[D].长春:吉林大学,2009.
[8]万昌华.泰山大河旧石器文化遗址考察报告[J].泰山学院学报.2014,(01):1-10.
[9]李罡 孙波.山东一批旧石器地点调查报告[J].海岱考古.2012,(0):1-31.
[10]刘泽纯.我国东部更新世以来海侵与深海岩心对比[J].科学通报.1983,(17):1062-1064;胡广元.渤海湾全新世海侵前的古环境[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11]裴文中.从古文化及古生物上看中日的古交通[J].科学通报.1978,(12):705-707.
[12]王幼平.试论环境与华北晚期旧石器文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01):115-122.
(作者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