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宋变革论”下的唐宋科举制度比较

2020-11-23吴重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科举制度宋代唐代

摘要:中国古代所有的朝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特征,但各朝代的建立基本都是在对前朝的经验加以总结,在前朝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的。在中国古代有两个时期是比较特殊的,一个是周秦之际,另一个是唐宋之时。史学界普遍认为的“唐宋变革论”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于1922年发表的著作《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一文正式提出。内藤湖南所提出的“唐宋变革论”主要是论证唐宋之际的变革,从而提出宋代为中国近世的理论。而科举制则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选官制度,它产生于隋朝,经过了唐代的发展,到了宋代逐渐完善,本文旨在结合“唐宋变革论”的相关思想,对唐宋之际科举制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两个朝代的科举制度的差异,进而分析科举制能够得以延续千年的原因。

关键词:唐宋变革论;科举制度;唐代;宋代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3-0086-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058

一、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

当前普遍认为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设置进士科,这一事件为科举制创立的标志。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举人才,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参加考试中合格者可以做官。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唐代中,科举制得到较为迅速的发展。在唐代科举制度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发展。唐朝科举考试的科目很多,常设的为明经、进士两科,其中,进士科尤受重视,考取难度也最大。但是唐代的科举制只是唐代选官制度的一种,除了科举制,唐代选官制度还有门荫制度等等,而唐玄宗时期科举的内容又逐渐为诗歌创作,因此到了唐后期科举所选举上来的官员,质量大多参次不齐。并且由于政治的腐败,唐代经常出现作弊的行为。例如,唐代举子在参加科举考试前,要进行“行卷”。所谓“行卷”,就是应试者将自己的文学创作在考试前写成卷轴送呈在当时有较高声望地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投“行卷”是为了“公荐”。“公荐”就是声望地位较高的公卿大臣向考官推荐考生。应该说,“行卷“”公荐”确有其可取之处,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反而成为了徇私舞弊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到了唐代中后期的科举考试实际上已经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唐后期的朋党之争,朝臣与宦官之争愈演愈烈。各方势力为了争权夺利,都极力夺取科举阵地,以图培植亲信,扩大势力。在这种形势下,科举已丧失其选贤任能的职能。①

二、唐宋科举制度的比较

(一)选拔的目的

唐时期,尤其是唐玄宗以后,唐朝的科举制的选拔出的人才多为文人学士,而非有政治才能的适合做官的人才。因此唐代的科举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和考试政策都是非常灵活的,通过皇帝临时颁布的诏书,并且依据社会的具体需求,有目的性地进行考试。在北宋,虽然仍被称为选拔有特殊才能的人的制度,但事实上,它并不是针对有特殊才能的人才,而只是作为常科的补充。虽然宋代的考试制度次被废除,考试方式方法也发生了多次变化,但与唐代的制举相比,北宋时期则无疑是一种更具有典型性的考试制度。

(二)考生范围扩大化

在唐代的历史中,参加科举和去太学进修的名额,依然很大程度被世家大族所把持,一般寒门子弟仍然鲜有机会参与到科举考试中来。直到后期科举选拔的范围才扩大到平民百姓。北宋制举虽然规模较小,但考生的资格却很广泛,无论是世家子弟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是有才能的学者文人都得到了重用,而已经常科合格并授予官职的文人学子,如果仍怀揣期待,梦想成为天子门生,与宋廷天子共治天下,可以换一种方式参加考试。例如,北宋著名的大臣富弼,因为回避制度,不得以参加了制考。又例如,苏轼和苏辙兄弟虽然很早就常科合格,但又参加了几年后的制举。②

(三)唐宋选官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唐宋之际科举制最大的变化便是参与科举制的要求开放报名,取消身份的限定。而这一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时影响了宋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缺乏了贵族阶层的在社会生活中的大规模的影响力和特权,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宋代通过科举制选拔出来的官员,他们的政治心态大都是对政治、社会的關注热情,怀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努力于经世济时的功业建树中,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他们中大多数人以强国、富民为目的制度改革。随着士人阶层整体地位的上升,士大夫队伍的壮大,思想意识上的统一,权力意识观念上涨,他们迫切要求把政治理想转化为政治实践。北宋两次较大的制度改革是范仲淹等人支持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虽然没有全面实现达到他们预期的结果,但对北政治制度、社会秩序价值观念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产生的社会效果是非常显著的。③在北宋之前,很难见到规模如此大、数量如此之多的变法运动,而宋代之后我们熟知的变法运动便多了起来,这便是科举制度的变革对政治产生的影响。

注释:

①庞峰伟.略论唐代科举制度的弊端[J].改革与开放,2012(06):178+180.

② 兰洁.北宋科举制度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③吴伟.科举制与北宋士人阶层关系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0.

作者简介:吴重阳(1999-),男,辽宁沈阳人,大学本科在读,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猜你喜欢

科举制度宋代唐代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唐代皖南诗歌探究
谁害了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