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游业务》课程思政元素提取与效果保障研究

2020-11-23吴卫东

山东青年 2020年10期
关键词:导游业务课程思政

摘 要:传统的《导游业务》课程教学着重于导游业务知识的传授和主要技能的培養,忽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忽视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在理解认识“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在《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中,挖掘提取思政元素,从教师育德意识和能力培养、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整合、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评价考核实施等方面进行相关改革措施,提高该课程的思政教育效果,最终达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的思政教学效果。

关键词:导游业务;课程思政;效果保障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必须坚定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贯穿思想政治教学理论,将国情教育、主流价值观、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自然渗入课程方方面面。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2]课程思政强调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科体系、专业体系、教材体系、管理机制体系之中,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注重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突破口和新抓手,有助于帮助学生解答思想困惑、价值困惑、情感困惑,激发其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帮助其在创造社会价值过程中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3]

一、《导游业务》课程简介

(一)课程属性

《导游业务》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导游讲解能力、规范服务的能力以及事故问题的处理能力,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该课程具有塑造灵魂、塑造品行、塑造人格的价值功能。

(二)课程内容

《导游业务》课程的主要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四大部分:(1)基础部分。主要包括导游服务、导游员的基本概念、分类、职责、原则、制度等内容。(2)基本业务部分。主要包括导游服务程序、对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处理、常见问题及事故的预防与处理。(3)导游技能部分。主要包括导游人员的带团技能和讲解技能。(4)必备相关知识部分。主要包括旅行服务必备知识和社交礼仪基本知识。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导游业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知识,了解导游的由来与发展、导游员的基本知识、导游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导游服务质量标准与服务质量管理;掌握导游员的权利义务、导游工作程序、旅游接待中一些主要问题和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导游业务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导游词创作能力、导游讲解能力和一定的导游带团技能技巧,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我国旅游工作发展的需要。

二、《导游业务》课程思政元素提取

《导游业务》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通过学习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课程的相关章节都包含了丰富的思政内容。

(一)“导游服务与导游人员”部分的思政元素

“导游服务与导游人员”部分知识内容为:(1)导游服务的概念、性质和特点、类型、范围、原则、导游服务集体协作共事的基础和原则;(2)导游的发展和由来、概念、分类、职责、素质、导游人员培训的内容、类别及方式、计分管理制度和年度审核制度等。

首先,对导游服务集体协作共事的基础和原则分析,可以挖掘团队合作、团结一致、协作共赢等元素;其次,对导游的发展和由来等知识的梳理,可以挖掘正确的历史观、敢于创新、敢于承担等精神元素,特别是对于中国导游发展史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在经济落后、受外国侵略者欺辱和轻视的情况下,我国民族资本家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英雄气概;再次,对于我国导游管理制度的建设过程的知识讲述,挖掘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的必要性、树立对未来建设过程的信心,激励学生将来做一名求真务实、勇于进取、不断开拓的旅游人;第四,通过收集、寻访中国优秀导游人员的感人故事和事迹,培养学生不怕困难、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舍己为人、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

(二)“导游服务程序及相关事故、问题处理”部分的思政元素

“导游服务程序及相关事故、问题处理”部分的知识内容为:(1)地陪、全陪、出境领队、景区(点)、散客服务等导游服务程序;(2)对游客在餐饮、住房、娱乐、购物、自由活动等方面的个别要求及游客不当言行的处理原则和办法;(3)常见问题(计划变更的处理、漏接、错接、空接等)及事故(旅游者走失、丢失物品的预防和处理、旅游者患病、死亡的处理、旅游安全等)的预防、处理的基本原则和处理办法等。

首先,规范化的导游服务程序内容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遵守相关程序和规则、遵守社会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重合同、守信誉,不做违反法律和社会道德的事情,做一个守秩序、守规则、讲诚信的社会劳动者;其次,对相关事故、问题的处理原则和方法,可以强化学生在带团过程中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遵守职业道德的意识;再次,培养学生敢于维护公平正义,敢于与威胁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作斗争的正义感。

(三)“导游员带团技能、讲解技能”部分的思政元素

“导游员带团技能、讲解技能”部分知识内容为:导游员与旅游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技巧、带领残疾团、老年团、学生团、难对付者等旅游团的导游服务技巧等;导游语言基本原则、音调和节奏、导游讲解方法、导游词的特点、写作规范及创作技巧等。

首先,通过对特殊团队带团技巧的学习,培育增强学生的仁爱之心、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培养学生不拍困难、勇于攀登、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其次,通过对相关区域、景点的讲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用发展的眼光看祖国的日益强大,提升学生对我国的制度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再次,通过对相关文化景区、历史遗迹进行导游词创作和导游讲解,挖掘相关景区(点)的文化价值,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热爱,提升文化自信。

(四)“导游员必备知识”部分的思政元素

“导游员必备知识”部分知识内容为:航空客运、铁路客运、水路客运、邮电通讯、货币保险、旅行证件的相关规定及出入境知识等基本知识、导游接待服务时的礼节礼貌及礼仪等知识。

首先,交通、通讯、货币保险、出入境等旅行基本知识,可以挖掘遵守规则秩序,做遵纪守法的合法公民等思政元素;其次,接待服务时应有的礼节礼貌礼仪知识,联系到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可以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导游业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保障研究

(一)提升专业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马克思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导游业务》课程思政建设要靠教师去落实,专业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因此,提升专业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就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首先,应通过加强专业教师的育德思想意识培训培养、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专题培训等措施,增强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主动自觉挖掘课程思政内容的意识,激励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其次,学校给予政策、资金支持,鼓励通过校内整合、组建《导游业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学校鼓励专业课程教师、思政课程教师、辅导员、其他专业教师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该教学团队可以跨学院、跨专业、学科背景互相支撑,保障在《导游业务》课程中持续地对思政课程中的原理加以应用,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传统的《导游业务》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标,饱含思政元素的《导游业务》课程,必须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教学改革。

1.调整教学目标

传统《导游业务》课程教学目标注重于学生对导游业务基本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基本业务技能、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设计到的思政元素比较少。饱含思政元素的《导游业务》课程的目标,应该是不仅要培养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和素质的专门型人才,该人才还必须具备可靠的政治品格、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将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把思政教育贯穿于《导游业务》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有机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学生坚定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使学生成为关心国家发展和社会民生的理性的旅游专业人才。

2.挖掘教学内容

首先,加强理论研究,开发《导游业务》校本教材。《导游业务》是全国导游人员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市面上的《导游业务》教材比较多,但是其基本内容都是主要围绕导游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等方面,没有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此,在短期内,可以针对各校的实际情况,尽快开发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包含课程思政元素的校本教材,学校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配套。

其次,强化导游案例研究。如同目前的导游业务教材一样,目前市面上缺少包含思政元素的导游案例,更谈不上从思想政治角度、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角度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因此可以加强不同专业之间、不同学校之间教师的合作,收集相关真实的案例,分成相应专题,从思想政治角度出发对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系统的解析,使案例教育资源多样化、专业化,并能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3.调整教学方法

除传统的讲授、模拟等教学方法外,还应结合互联网,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1)打造线上线下混合教育的模式,將包含思政元素的导游业务知识点、案例等嵌入信息网络,搭建网络智慧教学平台。相比于传统课堂,网络学习不容易受空间和时间的制约,是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一种学习交流方式。因此,应该积极开发利用慕课、微课等新的网络教学形式,同时利用现有的认可度比较高的 APP(今日头条、抖音、学习强国等)进行导游业务知识的传导和互动,增强思政元素的植入。

(2)重视加强课外实践。一方面建设校内实践平台,利用校内资源(比如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学生组织、协会等),紧密结合新时代对青年人的要求,通过学生自主组织一系列活动(例如导游比赛、导游词创作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又通过活动激励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

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另一方面,积极与校外博物馆、景区等单位建立合作,支持学生做博物馆、景区讲解志愿者,使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

4.调整教学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

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查相结合方法,期末考试主要以导游员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等内容为重点,一般采用闭卷形式;平时考查的评价指标一般是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因此,传统的教学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涉及到思政元素比较少,而且也不明显,非常容易被忽视。

包含思政元素的《导游业务》课程考核要在原有的考试内容基础上增加思政部分内容,尤其是在平时考查的考核评价体系中要增加相关课程思政知识点、日常课程思政活动参与和组织情况等指标。

(三)加强完善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主要涉及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等基本环节。首先,做好课程的教学规划安排,做好《导游业务》课程思政的线上线下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相关活动开展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课时分配、开展顺序、组织落实,系统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形成规范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其次,按照教学计划安排,认真组织落实教学计划,做好教学过程管理。再次,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还要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进行沟通和反馈,这样可以及时查缺补漏,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补充、调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2016-12-09.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3]许涛.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1018/c40531-31406699.html,2019-10-18.

[4]吴卫东.《导游业务》课程隐性知识教学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6,(05):28-30.

[5]于满.青年思政工作者践行十九大精神的路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08):49-50.

本文系武汉市教育局基金项目“利用江汉大学校园资源开展《导游业务》课程实践教学研究”(编号2017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导游业务课程思政
小品表演在《导游业务》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做学一体”模式下的《导游业务》有效教学实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