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京津、雁北地区地图编制出版价值的研究
2020-11-23李朋
李朋
摘 要:本文用言简意赅的文字,分析了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西北部地区的地形、交通、城市发展,探讨编制出版该区域地图的价值。
关键词:华北;地图;出版
京津、雁北地区是我国华北地区的一部分,也是地形和气候过渡比较明显的区域,在政区范围上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山西省北部的张家口、承德、大同等市。本文从自然环境、地理地貌等方面分析编制该地区地图的价值。
一、自然环境
地形地勢
该地区南接华北平原北部,包括北京、天津间的平原地区;向北包含燕山山脉,向西包含太行山脉的北部,东临大海和辽西走廊,北接内蒙草原南端。海拔从海平面至1500米或2000米,山地有高于2000米的孤峰。
天津沿海到承德,距离少于200公里;到张家口北部的坝上高原,距离少于400公里。该地区在这样的距离内,从海滨到平原、再进入山岳地带上升到高原。各种地形,包括平原、山地、丘陵、山间盆地、高原,在该地区都有比较完整的体现,人们在不同区域内耕作、生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形式,人文文化上也有很大不同。
气候
北部内蒙高原及山地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沿海及东南部的平原属于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该地区四季分明,寒暑悬殊,雨量集中,干湿期明显。冬季寒冷干旱,雨雪稀少;春季冷暖多变,干旱多风;夏季炎热潮湿,雨量集中;秋季风和日丽,凉爽少雨。
南部平原和部分山地总体气候条件较好,温度适宜,日照充沛,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和林果种植。
北部高原降水较少,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低于4℃,降雨稀少,是河北省最干旱地区,但是地势较平坦,有不少高原湖泊散布其中。
二、经济条件
1.京津间的平原区域
该平原地区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按其成因可分为山前冲积平原,中部湖积平原和滨海平原三种地貌类型,连接东南部海港,地形平阔。河道、池塘密布,河流有海河的自然支流,也有多年来人工挖掘的运河。海河各支流山脉涌出,会聚天津后入海。
由于地势平阔、河道密布,这个区域的水陆交通发达,密布着历史上和现在的首都联系全国各地交通线。
物产丰富。适于耕种的褐土分布面积很大,主要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麓平原,其分布区是重要的粮棉基地和干、鲜果品基地。这一地区河流众多,农业灌溉也得到了保障,有不少可以种植水稻的水田,旱地小麦的产量也高,池塘众多,养鱼业也很发达。海边人民从古代就开始围海煮盐,如今全国四大盐场之一的长芦盐场就在这里。
2.山岳过渡地带
北京北部为燕山山脉,西部为太行山的北部。这个地区是由平原到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多崇山峻岭、高崖深涧,有河流流经其中,也分布有较宽阔的河谷平原和山中盆地。
由于山区较寒冷,土地贫瘠,降水难以保存,较适宜种植的作物是玉米、番薯等耐寒耐旱的作物;畜牧业也有发展,主要以放牧于山间的山羊为主。环境所致,形成了典型的山区经济。
3.晋冀北部山地和内蒙高原南部
山岳地带上升到张家口、大同一线,是一片地势较为平缓的地区,是高原和平原的过渡阶梯,有很多河谷平原、山间盆地,比如桑干河、洋河形成的一些河谷地区。
河谷地区种植小麦、燕麦,这几年比较流行的莜面,就是这个地区出产的裸燕麦产品。
从这些地区到北部高原,在较短的距离内,穿越陡峭的地势,俗称“上坝”。这个地区地形险要,有很多关隘要地,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通道。
向北到了内蒙高原南缘,就是典型的草原地区了,地势较平缓,有少量丘陵分布,也有不少高原湖泊。这些湖泊俗称“淖”(蒙语湖的意思),有咸水湖,有淡水湖,咸水湖可以出产盐卤,明代以来是边民与内地人民交易的货物。著名的有“安固里淖”、“察汉淖”,湖泊周围地带水草丰美,鹅雁栖息,从辽、金到元代是皇家游猎、避暑胜地。清代这里成为张库大道上重要的商贸中心。
平缓的地势和较充足的水源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是典型的草原经济地带。
三、交通与城市
首都北京位于该地区,由于千年的建都史,自然成为该地区的中心。
北京建都以前为北疆重镇,也是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的交通孔道。战国时是七雄之一燕国的国都,称为蓟;秦代为广阳郡郡治,汉代属幽州,名蓟城。隋代称为涿郡,是隋炀帝进兵辽东的后方基地。唐代是幽州治所。
五代后晋时期,幽云十六州被割让给辽,北京分别被称为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周围地区成为拱卫都城的重要地带。
1.交通状况
以北京为中心,西北山岳地区的交通道路,联系着北部少数民族地区;东南至海滨的交通,早期主要连接着通往南方的运河,近代主要则是至出海口的道路。
(1)通往内地的路线
北京正北方向是军都山和燕山,长城沿线有一些天然的峡谷隘口,以居庸关、古北口、喜峰口、山海关最为著名,再加上西边张家口、大同以北的独石口、杀虎口,是历史上抵抗北方侵扰的主要战场。
西北通往内地的路线是金末蒙古进军中都的通道,野狐岭之战发生在张家口以北上坝的路线上。这里也是明代与蒙古对抗的战场,发生过著名的土木堡之战;明代中后期大同、宣府为御边重地。清代防御准葛尔蒙古,康熙帝也由这里出兵,率清军在口外先后取得乌兰布通、昭莫多大捷。
和平时代,西北内陆通道是交通贸易的重要路线。元代、清代西北内陆通道是西北、北部少数民族、外国使臣的朝贡路线,也是口外民间贸易的路线。元代马克波罗、近代西北驼队皆由此进京。
(2)通往南方和港口的路线
东南路线是通往南方的运河、以及入海口交通线。
战争时期东南通道是攻守双方争夺的要道。明初徐达北伐,由山东出发,沿运河一线进军大都;清末列强从大沽登陆到达天津后,也是沿这条路线侵略,进扰北京。
和平时期东南运河、入海口道路是重要的交通贸易通道。
元代至清代咸丰年间,通往东南富庶地区的运河起源于北京,经过天津,南下山东的德州、临清。朝廷依靠南方富庶地区的物力,维持政府运转,全靠这条经济命脉。
近代以后随着海运的繁盛、天津的兴起,东南通道成为首都至出海口,以及到东南、东北地区的交通线的重合路线。可以说是首都交通的主动脉,地位至关重要。
2.城市的发展状况
政治地缘因素和不同时期交通线作用的变化,对沿线城市发展的影响很大。
西北通道重要城市:张家口
明代军事边防堡垒:张家口堡;而同地区的宣府由于更靠近安全的内地而成为地区中心;
清代内地与内外蒙古的商业繁荣,使张家口由军事堡垒成为繁荣的通商中心,升级为张家口厅,成为地区中心。
东南通道城市重要城市:天津
明成祖的天子渡口,设立天津卫,成为运河沿线的中继站;
近代随着海外影响的加深和中国的现代化,天津既是华北最重要的海港,也是距首都最近的开放的民间投资地,逐渐成为繁荣的港口城市、工业中心。
四、编制地图的意义
西北文化区和东部经济区在这一地区会聚,相距极近,经济、文化方面却有较大差异,显示了各自明显的地域特征。通过地图形式,尤其以立体地图形式,将这些差异通过地形地貌、城市、交通呈现出来会很有价值,可以反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年.
[2]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
[3]地理研究所经济地理部 《京津唐区域经济地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
(作者单位:星球地图出版社,北京 100088)